分享

【轻松学经穴】人体十四经之:认识三焦经

 简单医行 2024-05-24 发布于云南

手少阳三焦经(23个穴)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上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颈旁,联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编者按:

十二条正经,加上奇经八脉中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构成了人体最重要的十四条经脉。


对于初学者,不管是用按揉刺激的手法,还是用针刺、艾灸,都需要了解这些经络穴位的基础性格,才能准确循经取穴。这个系列,就给大家好好捋一捋,使之尽可能成为初学者随时可以参考的工具书。

根据子午流注的概念,十二经脉的气血从肺经开始,肝经结束。前面讲了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今天我们进入三焦经......

三焦

大禹治水

三焦到底是什么?中医把它当做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在里面的大腔。因此,三焦是人体最大的腑,主一身之阳。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胆肝,下焦肾、膀胱、大小肠。胸蔽骨以上称上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肚脐以下称下焦

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清泌浊,其治在脐下。

上焦如雾,心肺之气如雾般轻灵洁净;中焦如沤,是发酵腐化食物的地方;下焦如渎,类似于下水道,是排污的地方。

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道是三焦在管。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肚子腹水胀满,就是三焦水道不通,阳气不通。常用行阳的手法,不管是下针或用药,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水道通畅至关重要,你看任何一代帝王,都很重视治水。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经流注的时间是亥时,就是晚上的21点到23点。“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泡脚等,行为讲究舒缓放松,绝对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而且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三焦经,能治疗与三焦系统相关的疾病,如上焦之外感病、胸胁痛等;中焦之腹胀、水肿等;下焦之便秘、遗尿等;以及三焦经循行线路上的痛症,如落枕、肩周炎、上肢痿痹

三焦经绕耳朵,耳病经常可以在三焦经上治疗;三焦经位居少阳,身体一侧的问题,如偏头痛、目疾等,可以治疗;三焦经主管水液流通,因此一切与水液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找三焦经,如出汗异常、口干咽干等......

所谓少阳,就是半表半里,当阴阳在相抗争的时候,病邪想进到内脏(里),而内脏不让病进来,所以身体就忽冷忽热。这种症状就可以在三焦经上面找到很好的穴位进行治疗。足少阳胆经也是同理。

三焦经

二十三穴各显神通

1. 关冲:

关,通弯。冲,要冲。言穴居弯曲指端冲要之地也。手之第四指称无名指,不能单独伸直,故名环指。与中冲、少冲其义相同。这个穴特别小,要拿指甲掐或用指节硌才能有效果。它是三焦经这个出气筒放气的地方。

功效:治心里堵得慌、晕车、咽喉痛、急性咽喉炎。也是急救及治昏迷的大穴。它还是解酒穴,边喝酒边掐它就可以。

2. 液门:

液,指水液,腋部。门,出入通达之处。谓穴能主液所生病与腋部诸病也。三焦为决渎之官。此为手少阳经之荥穴,功能除烦热,存津液,通调水道,故为治疗液所生病之门户。少阳之脉循臑上肩。穴对臂臑病有效,而腋部病症亦与有关。

功效:治眼干、嘴干、咽喉痛、嗓子干、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补充水液,或排泄水液,正如它的名字:液体之门户也。

3. 中渚:

中,指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渚,水中之小洲。言心神情志之气在此结集如洲渚也。既为元气之所聚,亦为治情志相关病症所当取。有“脊间心后针中渚”之说,而情志病正与心神有关也。

揉中渚穴有个技巧:大拇指侧面先掐进去,然后压着揉,让它发麻,一麻就通了。

功效:治眼疾、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痛、耳痛、中耳炎、上火引起的突发性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症状、肩膀痛、腰后面脊椎痛、膝盖痛、肩周炎、头痛、耳痛、牙痛、胃疼等痛症、手指蜷曲不能伸开。与足部的足临泣一样,都是治疗偏头痛的要穴。

中渚穴,与周老的手部腰腿点,在差不多的位置,不管是用作针刺穴位,还是高升点,都是找到最痛的点进行治疗。腰腿点也是治疗腰腹部、腿部诸疾,如胆结石痛、肾结石痛、痛经、肝胆区痛、胸肋痛、腹痛、前列腺手术后痛、肾切除后痛。便秘。

详情可以参考阅读:

【一起学】宣宾老师外治法之点穴疗法系列:特效部位之“腰腿点”

4. 阳池:

阳,指手背及手少阳。池,水之停聚处。为手少阳脉气所过之原穴,犹如水之停积于池也。

揉阳池穴,可以激发身体阳气。“阳池”,顾名思义,阳气汇集之池,能囤聚身体的热量。当我们手脚冰凉的时候,在阳池附近持续搓,就可以效果翻倍,很快让身体热起来。因此它对于治疗手脚冰凉特别有效。

功效:凡是阳虚、寒湿及血瘀堵所引起的疾病都可以按阳池穴

参考阅读:

【一起学】宣宾老师外治法之点穴疗法系列:特效部位之“阳池”

5. 外关:

外,指前臂外侧。关,关隘,关要。指穴居前臂外侧之要冲,又与内关相对,为手少阳与手厥阴互相联络关要之处。

功效:打通胆经、缓解坐骨神经痛,腰痛、肋骨痛、肩膀痛、头痛、落枕。它的作用就像一个总闸一样。外关穴是治疗偏头痛的要穴。

6. 支沟:

支,支持;又同肢,指上肢。沟,狭长之低洼处。穴在上肢尺桡两骨间之沟中,又须支臂取之。支肘屈臂,手掌向内,则尺桡两骨之沟自见,穴在沟端,故名。

支沟这个名字特别形象,就是管沟里面的事,如便秘、妇女难产、胎衣不出,或者是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容易怀孕等,以及肋骨的间隙如沟等。

功效:治便秘、肋间神经痛。本人亲测:支沟配照海,治疗便秘神效,还不用辩证。参考阅读:

治疗顽固性便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外治法之:案例实录)

7. 会宗:

会,聚会,会合。宗,宗主,宗派。指穴为前臂各派阳脉会合之宗主。穴位斜出本经之外,联系三阳,绾罗诸脉,会宗之名其义可通。

8. 三阳络:

三阳,指手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络,联络,维系。与手三阳经皆有联系之意。穴位依傍会宗,在阳明、太阳之间,故一名大交脉,与三阴交可以互观。

9. 四渎:

四,数名。渎,水之大川。四渎,星座名。古称江淮河济为四渎。指穴如四肢经气运行之川渎也。三焦乃决渎之官,为水道之所出,手足少阳上下同气,故上肢有四渎,下肢有中渎。

10. 天井:

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处。天井,水名,星名,又地形名。言经气如井水之清净,而穴位亦有井之形象也。清阳实四肢、三焦主一身之阳,而上肢之经气亦如井水之清净也。手经各合穴只有此穴在肘关节之上际,边高中凹,有天井之象。

手臂伸直时,天井穴关闭,手臂弯曲时,天井穴开启,在肘尖上1寸处,就会出现一个窝,非常神奇。

功效:治淋巴结核(瘰疬)。也可对称治疗膝盖头痛。

11. 清冷渊:

清冷,清澈凉爽之意。渊,深水,深潭。清冷,又为水名。言穴能清热泻火,有如入清冷之深渊也。人之风骨清秀亦名清冷。又叫清冷泉

功效:治上火而头痛、头胀、发热、心里烦躁

12. 消泺luo:

消,消除,消渴。泺,水名。言穴用如清凉之水,能清热解渴也。阳热炽盛,取之消泺,则将如入清凉之水而消渴得以消除矣。与清冷渊可以互观。

13. 臑nao会:

臑,肩下方之肌肉。会,聚会,会合。穴与臂臑及臑俞相近,又为手少阳、阳维交会之处。

臑会穴是专门治肩膀痛的要穴。

14. 肩髎:

肩部。髎,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泛指为肩部之凹陷处。治肩膀痛的近取穴。

15. 天髎:

天,指人体的上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穴当肩背之间,以其位置较高而言。

16. 天牖you:

天,指人体的上部。牖,墙上通风采光的洞口。言穴能开通耳目壅塞之气,如人身上部之窗牖也,与天窗同义。

功效:治耳聋、耳鸣、肩颈痛、落枕

牖穴在紧接耳后斜下方1寸处,当你把头往边上一侧,脖子上就会凸起一条大筋,该穴就在大筋的边缘。这条大筋就是大名鼎鼎的耳后高骨大筋,它是头面部的开关,而我们按压的就是牖穴的位置。宣宾老师曾经当场按压此处,令得一位耳聋多年的患者听到了声音,人人称奇。关于耳后高骨大筋,如何治疗耳鸣耳聋,以及它的其他功效,可以参考阅读:

【一起学】宣宾老师外治法之点穴疗法系列:特效部位之“耳后高骨下大筋”

17. 翳风:

翳,掩蔽。风,风邪。穴当衣领上缘,正为屏蔽风邪之处。翳风穴在耳垂遮住的凹陷处。

功效:治耳聋、耳鸣、牙痛、头晕、偏头痛

18. 瘈chi脉:

瘛,瘛疭。脉,指筋脉及耳后的青脉。是治疗筋脉瘛疭的耳后青脉。穴在耳后青筋处,对小儿筋脉瘛疭病有显效,因其用而得名。

瘈脉穴负责头部供血、预防脑血管疾病。瘈脉穴在翳风穴的上边,是专给脑袋供血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里青筋会比较明显,可放血进行治疗,如中风急救放血,癫痫,小孩子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等。

19. 颅息:

颅,颅脑,头颅。息,安息,休息,又是塞满之意。谓穴能醒脑安神,治头目昏沉如塞诸病也。能治惊恐失神、惊痫瘛疭诸病,谓颅脑可以得而安息;而头目昏沉如塞者,亦可用以消除也。

20. 角孙:

角,指头角,角星,又指东方阳春升发之气。孙,幼小、微弱之意。谓穴当头角未成之处,且有角星之象,又如春气在头、初生而未盛也。头骨外出者为角。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角孙者少阳生发之气初生而未盛之象也。且与其能治筋脉抽搐、少阳风火上干诸病有关。

21. 耳门:

耳,耳部。门,出入通达之处。穴居外耳道口,功能聪耳助听,有如声音入耳之门户。耳鸣近取穴,按揉可强肾。

22. 和髎:

和,是声音调和之意;小笙也叫和,古之军门也叫和。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指其能调治耳病增强听力,且穴居鬓角,有如军门之左右和也。穴与耳邻,可用以治耳病而助听,故名。

23. 丝竹空:

丝竹,细小之竹。空,空窍,孔穴。谓眉形有如细小之竹叶,穴当眉梢之空隙中,故名。

注:耳周诸穴,均可作为耳病的近取穴,无需每穴必记,只需寻找最敏感处着手就行。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自《经络入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