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中深藏的川王宫

 徐平的书屋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川王宫,一些地方称作“万天宫”,更普遍的则是称作“川主庙”。蜀人祭祀川王或川主的习俗由来已久,至明清时期,四川各地城乡广建宫庙,信仰极甚。例如,旧时的荥经县在福星场、石滓岗、官屯坝等几处建有川王宫。旧时的邛崃县城乡各处也建有多座川王宫。民国《邛崃县志》:“炭市巷内之猪市坝有川王宫,即川主庙。”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座深藏在大山中的鲜为人知的川王宫。

从邛崃城北外的水口出发,顺着蜿蜒的小河一路向西到头,就来到了南宝山后的金山大垭口下。这一带,山势高大险峻,山色蓊郁苍翠,峡谷中吹来的微风,清新凉爽。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中深处。徒步进山,不用太多时间,就能看到一座藏在树林中的石砌建筑。此建筑就是前面提到的川王宫。

这大概是能见到的规模最小的一座川王宫。宫堂,加之前面的石坊等建筑,整个川王宫的占地面积仅二十多平方米。所谓宫堂,不过就是一个全石垒砌的小屋。宫堂大门内凹,里面的须弥座上另开有一小门可供人进出,宫堂内设有香炉与祭台,正面壁龛上刻有“川主土主药王三圣位”字样。宫堂门前两侧地面上各有一个石墩,再往前约两米处立有一座两侧上部带有抱鼓的小石坊,抱鼓与石坊前后两壁上还刻着精美的禽兽图案。石坊前面下部石壁上,有风化较为严重但仍清晰可辨的“川王宫”三个大字。

川主、土主、药王,被称作“傩坛三圣”,其地位崇高,旧时四川及周边多地民众将三位神祇合祀。清人陈怀仁辑有《川主三神合传》一书,书中云:“川主之取义,谓四川主宰也,而实三神焉。”该川王宫内设“川主土主药王三圣位”,即为旧时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习俗。

该川王宫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整体看上去,这座小巧精致的川王宫,保存较好。这应该与建筑材料坚固、所在地相对偏僻,以及后人悉心保护有关。根据石壁上刻写的一些文字,以及建筑体位置关系与工造情况,可以知道该川王宫曾进行过重修与加修。例如,须弥座右侧边上刻写有“重修座梓匠□□□”字样。再如,川王宫左侧后部的石屋,内部祭台简单,四壁雕饰粗糙,与主堂的精整情况有着明显差异。

该川王宫内外刻字很多。如主堂门首刻着“川王宫”三字,左右门柱上分别刻有“兴周敕封大元帅”与“永镇西川保生灵”字样;侧堂门首刻着“万古不磨”四字,左右门柱上分别刻有“常怀祖德”与“不忘根本”字样。此外,主堂内壁上还刻有当地李姓一支的来龙去脉,以及侧堂壁龛上刻有多位神仙的称号等。这些刻字书写多不规整且简繁并用,应为后人加刻。

据介绍,当地李姓一支将该川王宫作为本家宗祠使用。川王宫主堂壁上所刻内容即记载了该李氏一支早期迁徙繁衍的情况。该李氏一世高祖李曲明原籍“雅州罗白马泉”,明时迁入“天全白石河易家坎”并改名为易有礼,三世李春芳又改回本姓。李家于清康熙年间迁入“邛州西六甲金仙寺”。西六甲金仙寺,正是该处旧时的地名。时和岁丰、家给人足,当是李氏族人长久之愿,自觉与虔诚地祭祀川主与各路神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说,这座川王宫,见证了大山中李氏一支两百多年来忍苦耐劳、子孙繁衍的发展历程。

上面提到的金仙寺,为明代古刹。清嘉庆《邛州直隶州志》:“金仙寺,在县西四十一里鸳鸯侧,明正德中建。” 至该川王宫修建时,金仙寺应还有建筑遗存。日久岁深,金仙寺现已完全消失在山野之中。宫堂壁上刻写的“邛州西六甲金仙寺”地名,成为了一个久远的记忆。

川王宫与家庙合为一体,川王宫变成了“私庙”,应该也是该川王宫的特别之处。这正是:祠供先祖,庙奉神明。合祀乡野,泽被后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