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的枷锁》:最经典的8句话,一生至少读一次!

 王兆善 2024-05-24 发布于上海

《人性的枷锁》

【英国】毛姆 著

这是毛姆的半自传小说。

他从23岁开始创作,历时14年完成,这部作品也让他自己走出了心灵的困境。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孩从不幸童年、不断寻找自我的成长历程。

描绘了他在面对天生残疾、求职挫折和感情不顺时的挣扎与抗争。

读这本书,就像体验了一种人生。

我精心挑选了8句最经典语句,你或许能给你带来启发,指引你找到过好这一生的答案。

01

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只愿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味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

成长,是一条只能向前的路,没有回头的余地。这一点,无法改变,也无法逆转。

就像流逝的时间,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也都是旧的结束。

然而,这条路,更多时候却像是一条狭窄的单行车道。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车道上孤独前行,没有同伴,没有后援。成长的路上,充满了孤独与困惑,仿佛是一场无人陪伴的长跑。

史铁生说

“如果一个人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前途未卜或者前途无量;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

但是,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他人的故事,去体验那些我们未曾经历过,或者已经逝去的岁月。

这些故事,就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们窥见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的生活。

培根在《论读书》里面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主人公菲利普在经历人生迷茫时,通过阅读找到了答案。阅读成了他逃离现实忧虑的出口,并助他领悟人生真谛。

与前人智慧交流,成本低廉却收获巨大。阅读,是世上最美且最实惠的自我提升方式。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或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探寻自己的梦想,并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这种力量,让我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踏上成长之路,不畏孤独,不惧艰难。

02

将来会怎么样,我根本不会考虑。要是成天想着今天,愁着明天,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我想总还是有路可走的。

有一则寓言故事叫《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特别搞笑,他总是担心天会塌、地会陷,成天害怕得要命。

他逃进山洞,又怕天塌下来把洞口堵住;看到低洼的地方,他就大叫“地陷了!”。

他还想了个点子,要把房子建成船的样子,当地陷时房子能像船一样漂在水上。但他又担心,水会不会也塌下去呢?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别为不太可能发生的事瞎操心,要开心点,往好处想才对。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老想着明天有啥困难,那今天活得还有啥意思呢?

有人可能会说:“哎呀,事情都糟透了,怎么办啊?”

告诉你,别怕!就算事情坏到不能再坏,天无绝人之路,相信我,总有一扇门会为你打开。

这就像那句老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没到最后一刻,你怎么知道没有转机呢?

生活就像一本书,每一个现在都是新的一页,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去书写。

记住,无论何时,都别忘了那个简单的道理:“生活总会给你另一条路走。”

03

生而受难,久难而终。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而不在于你如何去描写。

生活,仿佛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挑战,好像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无数的困难和挫折。

但你知道吗?真正的生活,其实不在于你如何去诉说这些困苦,而在于你怎样去经历、去感受。

生活,就是生活本身,简单而又复杂。

余华在《活着》这本书中写道: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有人总是喜欢把生活描绘得天花乱坠,或者是抱怨连天。

这种描绘和抱怨,真的改变不了什么。生活不是靠说的,而是靠我们一步一步去走的。

《活着》中福贵虽然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但他始终坚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就有可能迎来更好的明天。

书中的菲利普换过好几次工作,也和好几位女性有过感情。他爱过普莱斯小姐、米尔德、诺拉,最后和萨利结了婚。

经历了这么多,他发现人生本来没啥意义,得靠自己去找到生活的目标。

阿尔贝·加缪曾在《西西弗神话》中写道:

“正因为生命很可能没有意义,它才值得更好地活过。”

菲利普就像每个平凡而努力的人一样,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一生忙碌,最终仍是普通人,但这并不表示失败。

因为所有的经历都会带给我们精神和心灵上的成长,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强。

记住,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生活本身。

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活出自己的曼妙风景。

04

世上本无美丑,有的只是真相。对美的追求不过是感情用事罢了。

美只是我们心里的感觉,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不同。你觉得美的,我可能并不觉得。

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的标准哪有定论呢?

我们追求美,往往是出于内心的喜欢,受到情感的驱使。

看到一朵花,我觉得它美,因为它让我心情愉悦,可是别人觉得这朵花有毒,一点也不美丽。

主人公菲利普因天生跛脚常受嘲讽,深感残疾如心中的刺,痛苦又无法摆脱。直到他成为医生,遇到与他相似的男孩。

面对菲利普的同情,男孩却笑着告诉他:“这只是看起来不太好看,我觉得对生活影响并不大。

男孩的乐观让他领悟到,残疾虽无法改变,但心态可以调整。

这一刻,菲利普释怀了,他感慨:“若非跛足,我怎会有如此敏锐的洞察?

从此,他心中的包袱终于放下,与自己和世界和解。

相较于片面地评判美与丑,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洞悉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去欣赏每一个独特的美丽,发现丑美背后的所隐藏的真相。

05

拖延就是偷盗时间。

阻挡人进步的最大障碍就拖延,拖延,它就像一个小偷,悄悄地偷走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热爱。

你或许没察觉,但它确实在发生。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想读的书,总想着明天再看,于是束之高阁;想去心仪的城市,觉得以后有的是机会,却从未踏足。

然而,被拖延的时间如流水般从指间悄然溜走,一去不返。

小时候,我们经常唱《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是一样的道理。

主人公菲利普起先做会计工作,但他觉得这份工作太乏味,无法发挥他的才华,也带不来快乐,所以他很快辞职去学画画。

然而,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思考成为三流画家是否值得。他担心画出二流作品没有意义。

幸运的是,他懂得反思并及时改变方向,绝不拖延。他果断离开画室,决定去学医。

绘画老师告一句话深深抽中我的内心他说,“活了大半辈子才发现自己的平庸,那才叫残酷,而且脾性也改不了。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摔倒,可以失败,甚至可以多次尝试并犯错。

但是,绝不能找借口拖延,生活不能稀里糊涂,更不能敷衍了事。

06

真正的天才都能吃苦、能坚持。假如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那谁都阻止不了他。

菲利普喜欢画画,得到伯母资助后,他前往巴黎学画。在巴黎,他与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交流艺术与人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菲利普开始质疑自己的艺术天赋,不确定是否该继续追求画家的梦想。

他向老师倾诉困惑,老师以《月亮与六便士》为引解答。

史特利克兰,原是个生活优渥的经纪人,却为绘画梦放弃一切,奔赴巴黎。他凭着天赋、热爱与执着,终绘出心中美景,寻得灵魂安宁。

菲利普忽然明白,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追求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和与生俱来的天赋。

经历多次尝试后,菲利普意识到自己天生就是做医生的料,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职业。

金斯莱说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当一个人真心想要做成一件事,那种决心,就像一座山,坚不可摧。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也绝不退缩。

所以,天才能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了不起,而是因为他们能吃苦,有恒心。

07

同情心本身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情。

同情心,我们常常以为它很温暖,但其实,它有时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

这就像是我们站在高处,看着下面的人挣扎,然后伸出手,想要拉他一把。

但在这过程中,我们是否真的尊重了他们呢?

想想看,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同情时,内心是否真的感到舒服?

或许,我们会因为这份同情而感到自尊心受损,甚至产生依赖心理。

主人公菲利普由于身体的残疾,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同情,但是这种同情没有让他获得很多的爱反而加深了他的自卑。

当菲利普成为医生后,角色转变开始“同情”一个和他一样的跛脚的男孩。

然而,男孩的乐观开朗,让他菲利普意识到,人们给予同情时,心中却难免有一种“我比你强”的优越感。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把自己放在了更高的位置,去怜悯那些我们认为不如自己的人。

但这样的同情,真的是他们所需要的吗?

正如孟子所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真正的同情,应该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应该学会用心去感受他人的痛苦,而不是站在高处俯视他们。

08

人生有两宝,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动自由。

毛姆深爱自由,认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作品中的人物也都以实际行动追求自由。

《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为艺术梦想放弃了优越生活。

《刀锋》中的拉里为追寻人生意义,解除了婚约去环游世界。

菲利普,从小生活在伯父的宗教影响下,经历压抑与欺凌,但他勇敢地反抗,选择前往德国求学。

在新环境里,他过得自在,学习哲学和文学,还尝试了会计、绘画等多种职业,最终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毛姆认为,即使一生看似平凡,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就像菲利普所说:“一个男人来到世上,工作、结婚、生儿育女、最后去世。这是一种最简单,同样也是最完美的人生图案。

萨特说

“人作为自为的存在并无必然遵循一定宗教信仰,或道德准则的义务,而应勇敢选择自己的生活。”

一个真正拥有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的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写作最后

哲学家卢梭有一句名言: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和执念,它们像无形的枷锁限制着我们。

然而,人生,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生活的真谛在于自我救赎。

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我们可以从《人性的枷锁》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学会放下,与内心和解,找到真正的热爱。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冲破了生命中一重又一重的枷锁,找到生命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