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哲学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潘海露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本体论和人生论。

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哲学中的两个核心领域,分别关注不同的基本问题。


本体论:

本体论探讨的是“存在”或“实体”的本质及其分类、结构和关系。它试图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存在的?”、“现实由哪些类型的事物构成?”、“这些事物有哪些基本属性和关系?”本体论家关心的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比如物质对象、心灵、抽象概念(如数字和道德原则)、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等。在这一领域中,哲学家们会讨论诸如物质与精神谁先谁后、是否存在非物质的精神实体、时间与空间是否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等问题。

认识论:

认识论则关注人类如何获取知识和信念,以及知识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界限。它的核心问题包括:“我们能够知道什么?”、“知识的基础是什么?”、“如何区分知识和信念?”、“我们如何确定我们的感知、记忆、推理等认知过程产生的是真实的知识?”认识论家会分析知识的来源,如感觉经验、理性演绎、直觉或者其他方式,并考察知识的证实标准、真理的定义以及我们是否能确定地认识外部世界。

两者之间的联系:

- 本体论为认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即认识的对象是什么样的存在。只有明确了存在的范畴和特性,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去认识它们。

- 认识论反过来又会影响本体论,因为我们对存在的理解是由我们的认知能力塑造的。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决定了我们对存在本质的认识。

本体论研究存在本身的性质和结构,而认识论研究我们如何了解和理解这个存在。这两个领域相互交织,在哲学探索中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自身与世界的深度理解。


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这一过程在近代哲学中尤为显著,这一转变的发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科学革命的影响:

-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工作,使得自然界的规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方法得到揭示。原本由哲学家讨论的实体存在、宇宙结构等问题逐渐被自然科学所取代,哲学开始更多关注科学认知的方法和可能性。

2. 经验主义的兴起:

- 经验主义哲学家如洛克、休谟等人强调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在认识世界中的基础地位,他们质疑传统本体论对于实体存在的先验设定,转而探究人类如何通过感官经验获取知识以及知识的真实性与确定性问题。

3. 怀疑论挑战:

- 怀疑论者对人类知识的基础提出挑战,比如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促使哲学家反思知识的来源和证实方式,从而认识到必须首先解决认识论问题,才能进一步确立关于存在本身的论述。

4. 启蒙运动的价值观:

-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批判思考,这导致了对知识建构过程的关注,哲学家们不再满足于静态描述世界的本体构成,而是更加关心如何确保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可靠和有效的。

5. 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 康德哲学将认识论置于核心地位,他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主张认识并非简单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康德的先验哲学重新定义了认识的可能性条件,这是对形而上学的一次深刻转型。

随着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哲学内部的批判反思,形而上学的重心从研究客观世界的本体存在转移到了研究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界限及其有效性,即认识论问题。这一转向体现了哲学从关注“存在是什么”向关注“我们如何知道存在是什么”过渡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