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线,看个动画就懂透透!

 hjh2004 2024-05-24 发布于福建


排版:杳杳

你好呀,我是羊羊。

雪线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经常出现在高中地理考题中。今天,咱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有关雪线的内容。

↓ 点击视频,看动画了解《雪线》↓
以下为视频全稿

  • 先来看看,什么是雪线?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带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积雪存留下来,为常年积雪区;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积雪融化,为季节性积雪区。
常年积雪,又称永久积雪,指地表常年有积雪覆盖的现象,多存在于常年温度在0℃以下的地区。

严格来说,这类积雪并不是“终年不化”,而是过去的雪不断消融,新雪又不断增加,但总体上是积累大于消融,所以积雪能够常年存在。

这些常年积雪,在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过程后,还有可能发育成冰川。

图片


来先思考第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山体上,都一定会有雪线呢?

答案是“不一定”。

有雪线的关键,是这座山体得有常年积雪存在,这与山体所在纬度和山体高度都有关系。

图片

我们以某地垂直方向上,夏季0℃等温线所在的高度为界。

如果山体高于这个高度(上方左图),就意味着山顶附近会有夏季温度在0℃以下的区域,连夏季温度都低于0℃,那其他季节的温度一般也会低于0℃,即常年温度在0℃以下,所以这里就有可能存在常年积雪,其堆积范围的下限就是雪线。

如果山体低于夏季0℃等温线所在高度(上方右图),则该山体山顶附近没有常年温度在0℃以下的区域,这就意味着这里没有常年积雪存在的环境条件,那自然也就不会有雪线了。

因此,在做题时,可以通过计算夏季0℃等温线所在的海拔高度,来粗估雪线高度。

如果某山山麓地区海拔为300m,夏季气温为18℃,按照“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的一般规律,从山麓再向上,海拔升高3000米,在约3300米处气温会降到0℃左右。我们就可以简单认为,该山体的雪线高度大约在3300米。(画面需强调,仅为粗估,不算特别严谨)

图片


  • 知道了雪线是什么,再来看看,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哪些?

从全球视角来看,不同纬度山体间的雪线高低与气温、降水密切相关。

  • 先说气温

一般来说,气温高,常年积雪融化量大,堆积范围小,雪线海拔较高;而气温低,常年积雪融化量小,堆积范围大,雪线相对较低。

图片


  • 再说降水

降雪量大,就意味着冰雪补给来源多,堆积范围大,雪线海拔较低;反之降雪量小,雪线就相对较高。

图片

综合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因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在哪儿呢?你觉得是赤道,还是副热带地区?

图片


√ 赤道地区
虽然气温较高,但这里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气流运动以垂直上升为主,对流强,降水多。

√ 副热带地区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再加上气温较高,所以雪线海拔较高。

总体来看,全球雪线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

我们来看这幅图,全球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和高纬地区递减

图片

全球气温、降水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这里对比的是,全球位于不同纬度的各山体间的雪线分布情况。

现在我们缩小观察范围,只看同一山体,就会发现即便在同一山体中,雪线高度其实还会受坡向、坡度、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坡向,会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间接影响雪线高度

√ 迎风坡多地形雨(水汽遇高山阻挡,被迫上升,降温凝结成雨),降水量更大,因而雪线相对较低。

√ 而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雪线相对较高。

图片


除了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我们再来看看阳坡和阴坡的情况。

√ 同海拔的前提下,阳坡太阳辐射略强,气温稍高,因此冰雪融化快,雪线分布相对较高。

√ 阴坡太阳辐射较弱,相对阳坡气温更低,冰雪消融较缓,雪线分布相对更低。

图片

现在请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某山体的迎风坡同时也是阳坡,那这儿的雪线是偏高?还是偏低呢?

这时,一般是降水因素占主导,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

因为有常年冰雪积存的区域,气温整体是偏低的;而且山顶区域面积较小,不同坡面空气(热量)交换很频繁;所以,此时阳坡和阴坡的温度差异小,对雪线产生的影响也很有限。

图片


如喜马拉雅山脉上的珠穆朗玛峰,其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同时也是阳坡。据观测,南坡雪线在4500米左右,比北坡雪线低了1400~1500米。可以看到,在这个结果中降水因素起到了主导作用。

图片


那我们再开个脑洞,如果气温和降水差异都不大的两个地方,雪线高度会有不同吗?

这时,还可以考虑坡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地势越陡,积雪容易下滑,不利于保存,所以雪线可能就偏高。

图片

  • 除此之外,全球变暖、冰雪反射率等因素也会影响到雪线高度

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会使消融量增大,堆积面积减小,雪线上升;再比如,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颜色变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增大,也会导致融化量变多,冰雪面积减小,雪线上升。

图片

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到某山地中雪线的高度,其实会受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且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会有差异。所以,在做题时,我们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图片


而且雪线的高度变化,对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有哪些呢?我们就下期再说啦~

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儿,我是羊羊,我们下期见~


图片 例题 图片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读“我国新疆某山脉不同日期的季节雪线分布高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图片 参考答案与解析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

1.B
【解析】该山地位于新疆,新疆的降水主要来自盛行西风携带的大西洋水汽,其次有少量来自北冰洋的冷湿气流,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因距离太远,加上地形阻挡均难以进入新疆,B正确。

2.C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5月11日山脉东侧的季节雪线明显高于西侧,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山脉西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积雪量大,东坡则为背风坡,故而导致此现象,C正确;东侧和西侧的海拔、气温差异较小,AB错误;从材料无法获取坡度的相关信息,D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