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班交流】朱胜红《苓桂枣甘汤治老太眩晕》

 经方人生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第20240524期

苓桂枣甘汤治老太眩晕

作者/哈尔滨朱胜红


图片

H老太,83岁,身高158cm,体重45kg。2024年4月21日首诊。

主诉:眩晕三个月,间断发作。

现病史:三个月前感冒后自觉肚子里有气向上冲,有时干呕,有时吐口水,之后眩晕不能站立,需平卧休息睡眠后方缓解。三个月内间断发作4—5次。睡眠较以前浅,头昏沉感,饮食可,大便粘腻不爽。

查体:肤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腹部平略凹陷,按压无底力,左下腹有压痛,下肢静脉小血管显露。

图片

诊断:眩晕;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证。

处方:茯苓40g 桂枝20g 炙甘草10g 大枣5枚,7剂,水煎,一日两次,早晚分服。

4月28日第二诊:腹部上冲感消失,头眩晕没有发作,昏沉感减轻,睡眠有好转。

图片

转方“桂枝茯苓丸”调体:茯苓15g 肉桂5g 桂枝10g 丹皮15g 炒桃仁15g 赤芍15g,7剂,水煎,一日两次,早晚分服。

5月4日反馈:大便成形,每日1次,便后感觉舒服,头昏沉感全无,睡眠较好。



按语:

1、患者皮肤白、桂枝舌、桂枝腹,认定为“桂枝人”,首选桂枝类方。

2、针对“眩晕”病和“气上冲胸”症状,想到“苓桂术甘汤”与“苓桂枣甘汤”,辨别条文“苓桂术甘汤”为“伤寒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苓桂枣甘汤”为“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细问患者眩晕表现,无“起则头眩”情况,发作与体位变化关系不大,因此锁定处方“苓桂枣甘汤”。

3、一周后,诸症缓解,针对排便不畅、左下腹压痛、舌下静脉迂曲,下肢小静脉显露等转方苓桂丸进行调体,效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