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秦灭亡始末(二)

 阿呆码字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除了赫连勃勃和刘裕的部队夹攻后秦以外,西秦王乞伏炽磐也派了秦州刺史王松寿镇守马头,逼近后秦的上邽城。

刘裕派左长史王弘回到建康,向朝廷暗示要给刘裕加封九锡之礼,当时刘穆之是留府监理事务的,他听说这事以后,又怕又愧从而病发。

公元416年十二月,朝廷下诏以刘裕为相国、扬州牧、赐他十个郡的封地、封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分在诸侯王之上。领征西将军,同时仍旧兼任司州刺史、豫州刺史、北徐州刺史、雍州刺史。刘裕推辞不受。

西秦王见刘裕的势力壮大,为向他表决心,派使者去找刘裕,请求让自己攻打后秦,刘裕拜西秦王炽磐为平西将军、河南公。

后秦姚懿的部下孙畅,他劝说姚懿让他攻打长安,诛杀东平公姚绍,废掉秦主姚泓取而代之。

于是,姚懿打开粮仓,把粮食赐给河北的夷人,以收买人心,树立威望。

左常侍张敞、侍郎左雅就劝谏姚懿,让他应当与国家休戚与共。如今晋兵入侵,项城、仓垣、洛阳和上洛,已经全部沦陷。加上赫连勃勃攻打上邽,沮渠蒙逊又兵入姑臧,国家已经岌岌可危了,粮食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无缘无故的赐给他人呢。

姚懿不但不听,还非常生气,将张敞和左雅鞭打至死。

这些事被秦主姚泓知道后,立即召见东平公姚绍商量对策。姚绍说,姚懿这个人见识短浅,哪里会想出这样的主意,这件事必定是孙畅的阴谋。

现在只需派使者征召孙畅,再派抚军将军姚讚占据陕城,由姚绍自己去潼关调动各部队。如果孙畅奉诏回京,自己就会派姚懿率领河东的部队共同抵御晋兵;若孙畅不奉诏,就借这个理由讨伐他们。

于是,姚泓派姚讚和冠军将军司马国璠、建义将军虵玄屯兵陕津,派武卫将军姚驴屯守潼关。

姚懿直接举兵称帝,传檄文到各州郡,还要把匈奴堡的粮食赐给自己的部队。

宁都将军姚成都不肯听从,姚懿好言诱惑他,还把自己的佩刀送给他,姚成都依然不肯。姚懿派了骁骑将军王国率领数百甲士去攻打姚成都,结果反被姚成都打败擒获,姚成都又派使者责骂姚懿,说他在国家危急时刻,不但不救国,反而图谋主上。

接着,姚成都传檄文到各守城,征兵囤粮,准备讨伐姚懿。姚懿也发文到各城,但是却没人响应他,只有临晋的数千户百姓依附于他。

姚成都引兵渡河,击破了临晋的叛军。安定的郭纯等人起兵围攻姚懿,东平公姚绍兵入蒲阪,擒获了姚懿,诛杀了孙畅等人。

前一篇有提到,姚绍和懿横都劝说过姚泓,不要让姚恢孤身守安定,召他回京给予安抚,以免引来祸患,当时姚泓怎么都不听。

果然,在公元417年,姚恢把安定的三万多户人全部带走,从北雍州往长安进发,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发檄文到各州郡,以清君侧为借口,实际是要发兵长安。

扬威将军姜纪率领部众归顺了姚恢,建节将军彭完丢下阴密县,逃回到长安。

姚恢到了新支时,姜纪就进言给姚恢:国家的重将和大部队都在东面,京城空虚,现在应当轻兵急进,袭击京师,必能攻克。姚恢不听,反而南攻郿城,镇西将军姚谌被姚恢击败,长安大震。(后秦的京城是长安)

姚泓立即派使者急报东平公姚绍,派姚裕和辅国将军胡翼度屯兵澧水西岸。扶风太守姚儁等人也归降了姚恢,姚绍接到急报以后,随便引兵回来,在灵台与姚恢相持。

姚讚以宁朔将军尹雅为弘农太守,镇守潼关,他自己也率兵回京。姚恢见各路部队都已回京,心中大惧,他的将领齐黄直接投降,姚恢进兵逼近姚绍,姚讚趁机从后攻打姚恢,姚恢的部队大败,姚恢以及弟弟全部被斩杀。

王镇恶进兵渑池,派毛德祖袭击了尹雅,将尹雅擒获,结果尹雅杀了看守的人逃走了。王镇恶引兵继续向前,直抵潼关。

檀道济和沈林子从陕北渡黄河,攻破了襄邑堡(在河北郡的河北县),后秦的河北太守薛帛逃奔去了河东。

檀道济等人又在蒲阪攻打后秦的并州刺史尹昭,结果没能成功,他的副将攻打匈奴堡,被姚成都打败。

秦主姚泓以东平公姚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内外军事、假黄钺、改封他为鲁公,派他督统姚鸾等五万人马镇守潼关,然后派姚驴去救援蒲阪。

沈林子对檀道济说:蒲阪城池坚固,守兵众多,一时之间是攻克不了的。王镇恶在潼关,势孤力单,不如去和他合力先攻打潼关,潼关一旦到手,蒲阪则不攻自破。檀道济采纳了沈林子的建议。

公元417年三月,檀道济、沈林子引兵到了潼关,姚绍引兵出战,檀道济和沈林子奋力激战,姚绍大败,被斩杀数千人,姚绍退回到定城拒守。

将领们对姚绍说,檀道济兵力不多,他们孤军深入,不过是等待援兵的来到,现在可以分兵断绝他们的粮道,将他们一网成擒。

于是,姚绍派了姚鸾屯守在大路断绝晋兵的粮道:从渑池西面入关,有两条道路,南面的路是由回谿阪,自汉朝以前就有的。因为曹操觉得这条路太过险峻,就开通了北路,从此以后就以北路为大路。

姚鸾派尹雅在潼关之南与晋兵交战,尹雅被晋兵擒获,因为尹雅有节操,免去一死。

沈林子率领精锐士兵趁夜袭击了姚鸾的营地,姚鸾被斩,数千人被杀。

姚绍又派了姚讚屯兵黄河上游断绝晋兵的水道,沈林子派人攻打,姚讚败走,回到定城,薛帛河曲归降了晋兵。(河水从蒲阪南至潼关,蒲阪、河北之间称之为河曲。)

刘裕亲自率领水军从淮河、泗水进入清河,先派使者取道魏国,秦主姚泓也派使者向魏国求救。

魏主拓跋嗣召集大臣商议,众人都说潼关是天险之地,刘裕用水军难以攻破,如果走陆路向北入侵,倒是非常方便的。所以说,刘裕扬言要伐秦,实际的用意难以预测。而且,魏国与秦国,有姻亲关系,不可不救。

博士祭酒崔浩认为:刘裕早就想对付秦国了,现在姚兴已死,姚泓懦弱,国内多难,刘裕趁机讨伐很正常啊,他志在必得,如果阻止他,刘裕就会心怀怨恨,反而会来入侵魏国。

如今柔然部再三的入侵,百姓缺粮,再与刘裕为敌,对国家来说是件很危险的事。不如就让刘裕借水道西上,然后屯兵堵住东面。等刘裕大捷之时,也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

就算丢掉恒山以南的地盘,刘裕也不会与我们争河北之地,在国家大事面前,怎么能为了点姻亲关系就不顾社稷呢。

但是,还是有大臣认为,刘裕这次扬言是要攻打秦国,实际是要攻打魏国。

于是,拓跋嗣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反而派了长孙嵩督领山东军事,又派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率兵十万屯守河北岸。

在出兵的时候,刘裕已经给王镇恶下了命令,攻克洛阳以后,等待大军到达再一同进兵。

洛阳沦陷以后,王镇恶直扑潼关,没想到被秦兵挡住,不能前进。时间久了以后,军中缺粮,人心离散。

王镇恶派人向刘裕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裕指着岸上的魏兵,表示无能为力。王镇恶便亲自去了弘农,说服百姓提供军粮,有了粮食,王镇恶的部队这才稳定下来。

魏兵派数千骑沿河跟着刘裕的部队西行,士兵在南岸牵着挽船,风大水急,有漂到北岸的士兵都被魏兵所杀。

刘裕派士兵攻打,但是晋兵刚上岸,魏兵就退走,晋兵退回,魏兵又来。

刘裕派丁旿率七百勇士,一百乘战车,渡过北岸,摆下“却月阵”,这是一种弧形的阵,两端抱河,形成新月的形状。

车上各有七名勇士,然后竖起白毦(羽毛做的饰品,相当于令旗,用来通知船上的晋兵)。魏兵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都不敢贸然采取行动。

刘裕先命宁朔将军朱超石戒严,白毦举起时,朱超石率两千人急驰过来,还带着百张大弩,每辆车上又增加二十人,还在车辕上放盾牌,以保护战车。

魏兵一看晋兵已设好阵地,便开始围攻,长孙嵩率三万人来协助攻营,魏兵从四面近身血战,晋兵的大弩无法施展。

朱超石还准备了大鎚和长矛,然后把长矛截断成三四尺长的小矛,再用锤子锤,一个小矛就可以刺伤三四名魏兵,魏兵不能抵挡,部队溃散,死伤众多,阿薄干临阵被斩,魏兵退回到畔城。

朱超石率领着胡藩和刘荣祖追击,魏兵又被打败。魏主拓跋嗣知道后,恨自己没听崔浩的建议。

姚绍派长史姚洽、安鸾、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率兵两千屯守河北的九原,打算断绝檀道济来自弘农的粮道,结果被沈林子打败,姚洽等人全部被杀光。

姚绍听说姚洽等人败死,又气又悔,发病吐血而死,临死之前把部众交托给姚讚,姚讚引兵攻打沈林子,又被沈林子击破。

公元417年七月,沈田子和傅弘之进入武关,后秦的守将纷纷弃城而逃,沈田子进兵青泥,秦主姚泓派姚和都屯守峣柳拒敌。

刘裕到了閺乡时,沈田子开始准备攻打峣柳,姚泓打算亲自率兵对战刘裕的部队,又担心沈田子攻打后队,就想要先把沈田子解决了再说,然后举全国之兵出战,于是先率兵数万,悄悄的先到青泥。

沈田子的部队本为疑兵,只有一千多人,听说姚泓将至,打算迎战,傅弘之劝阻他,沈田认为,虽然敌众我寡,但是如今双方已经势不两立,如果等到敌人结营,就无法逃脱了,不如在敌人刚刚到,还没立足,趁机攻打。

于是,沈田子自己率兵为先头部队,傅弘之为继援,秦兵合围好几层,沈田子还安慰将士们要决一死战,将来有封侯受赏之日。士兵们受到鼓舞,跃跃欲试,手执短兵器奋击,秦兵大败,斩杀万余人,秦主姚泓逃回到灞上。

因为沈田子兵少,刘裕也已经派了沈林子去协助他,沈林子到的时候,秦兵已经大败,便和沈田子一同追击秦兵,关中的郡县纷纷归顺了沈田子。

刘裕到了潼关以后,以朱超石为河东太守,派振武将军徐猗之到河北与薛帛相会,共同攻打蒲阪。

后秦平原公姚璞和姚和都共击晋兵,徐猗之战败而死,朱超石逃回到潼关。后秦东平公姚讚派司马国璠带着魏兵悄悄的跟在刘裕后面。

王镇恶率领水兵从渭水去长安,姚难从香城引兵向西(香城在渭水北面),王镇恶追击姚难,姚泓从灞上引兵回到石桥作为姚难的继援(石桥在长安城洛门东北面),镇北将军姚强和姚难合兵屯守泾上抵御王镇恶,王镇恶派毛德祖出击,大破秦兵,姚强战死,姚难逃回到长安。

姚讚退回到郑城,刘裕进兵逼近,姚泓派姚丕守渭桥,胡翼度屯兵石积,姚讚屯兵灞东,姚泓屯兵逍遥园。

王镇恶的水兵溯渭水而上,他们坐着小的战舰,从外面看不到人,秦兵看到战船在前进却看不到划船的人,都以为有神灵。

王镇恶到了渭桥以后,先让士兵吃饭,吃饱了以后全部登上岸,渭水的水流很急,晋兵上岸以后,战船全部随流飘走不知所踪。

当时姚泓还有数万人,王镇恶对将士们宣言:我们的家属都在江南,这里离家有万里之远,战船和衣服粮食已经都飘走了,如果战胜,功名俱得,战败,尸骨都无法回到家乡,到了这个地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决一死战。

王镇恶身先士卒,将士们也都争着出战,在渭桥大破姚丕,姚泓引兵来救,结果士兵被姚丕的败兵踩踏,秦兵不战而溃,姚谌等人战死,姚泓独自逃回宫。

王镇恶从长安城北门进城,姚泓和姚裕带着数百人逃回石桥,东平公姚讚听说姚泓兵败,引兵去救,结果部众全部溃散而去,胡翼度归降了刘裕。

姚泓本来也想归降,他的儿子姚佛念,当时只有11岁,他劝父亲不要投降,因为就算投降也会被杀,还不如自杀。

姚泓怅然无语,姚佛念登上宫墙跳下自杀。姚泓带着妻儿、群臣向王镇恶请降,长安城中还有六万余户百姓,王镇恶全部加以抚慰,他的部队号令严整,不侵犯百姓。

公元417年九月,刘裕到了长安,王镇恶去灞上迎接他,刘裕非常赞赏他。

王镇恶是个贪婪的人,后秦的府库充盈,许多财物都被王镇恶盗用,因为他功劳颇大,刘裕也不问他的罪。

有人对刘裕说,王镇恶私藏姚泓的车辇,可能心有异志。刘裕派人悄悄查探,王镇恶把车辇上的金银挖下来以后,把车辇扔在墙边,刘裕这才心安。

后秦的平原公姚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阪城投降,姚讚也率宗族之人投降,全部被刘裕斩杀。

姚泓被押送到建康城,斩首于市集。从姚苌建国以来,后秦历经了三位国主,共三十四年而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