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邯郸市,邯山区,赵王城遗址——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国都王城遗址

 东海若水斋 2024-05-24 发布于天津

赵王城遗址——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国都王城遗址

原创 李博 响堂水镇旅行社 2024-05-11 13:30 河北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称王称霸的战争年代。公元前403年,从参与瓜分晋国起家的赵氏家族,经过几代努力,辗转迁都,于公元前386年即赵敬侯元年始,定都邯郸。在此前后,赵氏已逐渐开始在邯郸大兴土木,兴建雄伟的赵国都城。以邯郸为都后,赵国在历经8世、158年时间的发展中,不仅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同时作为赵国国都王城的赵王城也被建设得布局严谨,设施先进,壮丽恢宏,享誉列国。

图片

        两千多年过去了,赵王城的辉煌建筑早已被秦始皇专制的拳头摧毁了,但是赵王城建筑基址和都城轮廓,在经历漫长岁月的风雨、地震、水灾等各种自然灾难后,仍巍然屹立,这在国内甚至世界所有战国时期都城遗址中堪称保存最好的一座。从中也可证明当时建筑技术水平是很高的。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该遗址位于今邯郸市区西南4公里处。从整体布局看,该城由东、西、北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状,其面积约512 万平方米。城墙夯土基址蜿蜒起伏,高3~8米不等。城墙底部宽16~20米,最宽达30米。正如三国魏文学家刘劭《赵都赋》所云“都城万雉,百里周回”。西城内有高约17米的“龙台”宫殿基址,底部边长,东西265米,南北296米,是现存战国时代最大的夯土台基。台基周围均有大量宫殿瓦当、瓦片出土,其中三鹿纹和涡云纹瓦当,为赵国所特有。由此,气势不凡的宫殿建筑犹可想见。

图片

龙台以北又有两大夯土台和龙台形成西城内南北一条中轴线,专家认为,这里是赵王城中最主要的一组宫殿建筑群,是赵王城政治核心所在。其周围的地下遗址,则是宗庙遗迹;东城紧挨西城,之间有两个城墙门阙遗址相通,面积略小于西城。东城内有南北两座对称的高大夯土台基,人们俗称“点将台”,具体用途尚无定论。据考古发掘发现,赵王城城墙建筑具有一些特点:墙体由下而上从宽到窄渐次收分,外墙为陡坡,西周春秋战国向内倾斜11度左右,每高2米左右设台阶一级,台面铺设有铺瓦、板瓦、筒瓦等墙体保护设施。西城南墙每隔26米左右,设有一道槽形坡道,铺设有一条上下相连的排水槽道。这种防雨排水设施,目前在国内战国考古中仅见于赵都邯郸城。今天我们还能在邯郸市博物馆里看到这种设施的实物,它是古代都城建筑珍贵的研究资料;北城面积最大,南北长约1520米,东西宽约1410米。北城内,因考古钻探所限,目前只在城西南发现1个夯土台基,近似方形,是规模仅逊于龙台的第二大台,据此推测,北城内也应有一组建筑群。《修墨录》记载:昔战国赵王作游囿,多植松柏,名日“赵囿”。有学者据此分析认为,这里可能是王室的宫廷苑囿区。

经考古学者的研究比较,可知昔日赵王城内宫殿林立,气势宏伟壮观,且布局严谨,排列整齐。不论从规模、布局,还是保存现状,其研究价值都要超过国内其它的战国都城遗址。

图片

       随着邯郸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这座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邯郸市的赵王城遗址公园,是位于赵王城的历史遗址西侧,占地6000余亩,规划总面积达8200亩, 总投资3.37亿元。东至京广铁路,西至邯郸市西环路,南至邯郸市南环路。依托战国故都遗址,修建为一座融保护、利用、展示、生态、休闲观光与开发为一体的生态公园。总布局为三大圈、三大主题、七大园林景区和三十个景点。大门、博展馆和渑池会馆为主体建筑群落。遗址展示区和文化展示区两大区域各有侧重,遗址展示区将用艺术的手法,再现赵王城的遗址风貌;而文化展示区则以赵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打造文化旅游主题公园。

图片

南大门进来还将看到一座赵武灵王的大型雕塑,竖立这个雕塑的目的旨在弘扬赵文化的改革进取精神。再继续北行,将是一条长158米的"历史长卷"。"历史长卷"由众多用花岗岩做成的竹简组成,每个竹简上面都记录与雕刻着赵国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语典故。长卷之所以定为158米,是因为赵国在邯郸定都共158年。

图片

     (以下内容摘自央广网)据介绍,赵王城是赵国都城邯郸城中地势最高的地方,“龙台”所在的西城又是赵王城中地势最高的地方,“龙台”则是西城之中地势最高的地方。“龙台”的台基高达16.3米。

      国内专家考察后高度评价“龙台”: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古代宫殿遗址,是遗存至今的“天下第一台”。“龙台”居中、 居前、 居高,突出反映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它和赵王城内其他宫殿台基的存在,对以后历代“大朝正殿”布局形制设计影响深远,如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前殿,直至明清北京城故宫的奉天殿和太和殿等。 在中国古建中,除亭、阁、台、榭外,其他无论是统治者的宫殿、厅堂、衙署,佛教的寺院,道教的道观,富人的高楼大厦,穷人的土墙茅屋,为了采光和取暖,一般都是面阔大于进深,即南北宽,东西长,座北朝南。

图片

      然而“龙台”却有些不一样,其顶面南北长132米,东西宽102米,建筑走向是东西向,坐西朝东。不仅如此,考古发现,战国赵王陵区的紫山东麓丘陵地区有5座陵墓,5座陵也均是坐西朝东。 有专家认为,“东向而朝”正说明赵人以东为上。

图片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龙台”与其北面的2号台及再北面的3号台基本能形成一条中轴线,且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遗址、楚都放鹰台等遗址均以坐北朝南为主要建筑朝向,龙台上的宫殿也应该是坐北朝南。其实不管结论如何,赵王城对以后历代“大朝正殿”布局形制设计,影响深远。赵王城是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承载着重要文化遗产信息的古代都城。

紫气西来,紫山马氏的祖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