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查看专场电子书 如有问题请联系官方客服 在中国古代陶瓷的璀璨历史中,颜色釉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色泽和繁复的品类,占据了一席尊贵之地。 这些釉色之美,源于金属氧化物与釉料中的巧妙融合,赋予了瓷器在不同温度和焰性下呈现出的独特色彩。,每一种颜色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表达。 古天一2024春季拍卖会 ![]() 3017 清代 德化窑白釉达摩 H33cm 此尊立像为达摩像,面容广额深目,高鼻硕耳,满脸扎须。达摩身披宽袍,双目深邃,凝视前方,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之于汹涌的波涛上,仿佛正在乘风破浪,作疾驰而行的渡海状。通体施白釉,釉色凝润,有猪油质感。 ![]() 达摩又被称为菩提达摩,原为南印度僧人,公元六世纪初,到中国弘扬禅法,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以达摩为题材的造像材质多样,其中德化白釉是所有瓷质品中的翘楚,其中典型代表即是何朝宗制作的德化白瓷。 ![]() 图1:1997年3月19日纽约苏富比LOT264 本品出自1997年纽约苏富比(图1)。立像形体比例适中,衣纹流畅自然,神态和造型上都有何氏遗风,将达摩超凡绝尘,神采奕奕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观达摩足下的海浪,剔刻、贴塑细致入微,工艺不凡。 ![]() 图2:明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故宫博物院藏 ![]() 图3:明德化窑何朝宗款达摩像 2014年香港佳士得1444万港币 此类德化白瓷塑像历来受人关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达摩立像(图2),2014年香港佳士得曾上拍过一例何朝宗款达摩立像(图3),成交价超千万。本品从釉面状态及釉色来看,为清代中期作品,动态感强,亦为珍品。 ![]() 3025 明末清初 德化窑白釉弦纹炉 D9.4cm;H6.8cm 炉唇口,直腹,腹部三道弦纹,炉身中部两道弦纹中间暗刻三圈回纹,三足呈如意云纹状。通体施白釉,内堂施釉近三分之一,可见胎色白。 福建德化窑以生产白瓷著称,明代万历以后,德化白瓷的生产水平逐渐达到鼎盛,生产出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的白釉产品,在同时期的其他窑口中难以找到替代品。 ![]() 本品为三足炉造型,胎质坚硬、釉感油润,光泽度好,其温润质感在同类产品中亦属突出。 从年代上看,本品在冷白中略泛牙白,色调油润,有如象牙般的质地,属于明末清初作品。 ![]() 图1:明 德化窑白釉暗刻弦纹炉 故宫博物院藏 ![]() 图2:明 德化窑白釉三足弦纹炉 2018年香港苏富比6.875万港币 故宫博物院有同类产品收藏(图1)。在公开拍卖市场上,2018年香港苏富比曾上拍一例(图2),可作参考。 ![]() 3097 明代 德化窑三足炉 H12cm 炉体唇口圆腹,下承三柱足,口上立对称冲天耳,腹部凸起双弦纹,弦纹之间饰回纹锦地仿古铜纹饰。德化窑瓷器白釉素以纯白如脂而著称,此器白釉纯净,略带牙黄,造型典雅,十分独特,是明代德化炉之精品。 ![]() 3028 明代 青釉弦纹炉 H10cm;D14cm 备注:本件拍品附上海捍真热释光报告 炉宽平唇,唇沿内折,筒形腹,腹外壁饰凸弦纹,腹下承如意云纹三足,虚足。通体施青釉,里外满釉,釉面有轻微开片。内堂底部有螺旋云气纹,外底部垫烧及承重处刷涂一圈大漆,与三足齐平。另配金属盖,盖面錾刻细致,为凤穿花纹饰,线条婉转流畅,极为精致。 ![]() 本品体量较大,工艺细腻规整,器型雅致。难得的是釉光釉色极佳,为世所罕见。从釉色看,本品青中带粉,盈盈如春水绿波,有沁人心脾之感,应是当时窑口烧造的高等级香道器皿。 ![]() ![]() 图1:龙泉窑青瓷葵口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 图2:青瓷千鸟香炉 日本德川美术馆藏 ![]() 图3:青瓷千鸟香炉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一例青瓷葵口碗(图1),世人冠以“蚂蝗绊”之名,其釉光质感如冰似玉,极为淡雅,本品釉面光润透亮之感即可与“蚂蝗绊”相媲美,纯净通透。德川美术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各藏有一例「青瓷千鸟香炉」(图2、图3),形制与本品相仿,为日本国宝级重器。 ![]() 此炉形制古雅,为仿古代铜器制式而做,本为盛放物品的容器。当时理学大兴,摹古之风盛行,文人士大夫崇尚鉴史以修德,此类产品既有摹古修心之意,又能陈设、焚香、把玩,使用价值高,因而颇受欢迎。官窑曾出产过一类形制相仿的青瓷弦纹炉,足部模仿铜器的兽足,用作宫廷御用。然官窑产量偏少,不足以支撑宫廷所需,本品应是当时仿官之作,釉面状态光润透亮,宝光四溢,质量极高。 ![]() 图4:飞青磁花生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藏 本品为日本鸿池家族旧藏。鸿池家族在江户时代便成为日本最大的财阀,经济实力雄厚,并收藏有大量艺术珍品。现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的日本国宝「飞青磁花生」(图4),便是鸿池家族旧藏,其收藏品味之高、之雅,可见一斑。 ![]() 图5:龙泉青釉鬲式炉 2020年香港苏富比677.5万港币 递藏者对本品极为重视,炉身底部可见一圈大漆,此为防止磨损的保护做法。另配有錾刻精致的金属炉盖,以及完整的木盒、仕敷包裹,足见拥有者对其的珍爱与看重。 近年来随着对于龙泉青瓷的认知的加深,高品质青瓷炉在市场上广受关注,釉光釉色如本品般上乘的却实属少见。2020年香港苏富比曾上拍一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图5),釉面虽有开片,但其釉色极佳,保存状态极好,最终以677.5万港币的价格成交。本品釉面状态与其相仿,且无开片,世所珍罕。 本品经热释光检测报告,年代与描述相符。 ![]() 3027 明代 青釉鬲式炉 H9.2cm;腹径12.8cm 炉仿三代青铜鬲造型,折沿,短颈,扁腹,腹部有出筋,下承以三足。通体施青釉,丰润沉稳。 鬲式炉是龙泉窑经典器型之一。鬲本为高古青铜器器型,用作食器或礼器。宋室南迁之后,复古之风不减,即所谓“追三代于鼎彝之间”。当时官窑曾制作一批青瓷鬲炉,供宫廷使用。但官窑鬲炉产量少,真正把青瓷鬲式炉这一形制做成典型产品的则是龙泉窑。作为曾经流行一时的香道具,鬲式炉成为“四般闲事”中极为重要的器物,受到宫廷及文人士大夫的追捧。 ![]() 本品釉质如玉,青釉光润感强。其扁腹的造型有官窑之风,出筋明显、力道十足,可谓等级较高的器物。诸如此类青瓷器,往往制作精良,本品亦如是。 ![]() 图1:青釉鬲式炉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 图2:青釉鬲式炉 玫茵堂藏 故宫博物院、英国V&A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玫茵堂等均有收藏此类器型(图1、图2),可作参考。 ![]() 3053 清乾隆 仿官釉双联象耳瓶 H15cm 此双联瓶呈“方胜”形状,即两个菱形压角相叠,呈双连式。瓶微撇口,形如两器相接,双象耳,造型稳重,大气磅礡。胎体较厚重,通身施仿官釉,金丝铁线,开片明显,釉面肥润,意境深邃。清雍正时期对宋代五大名窑的仿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到了乾隆时期,仿官釉的烧制尤为成功。 ![]() 3054 ![]() 清乾隆 仿官釉琮式瓶 H27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瓶胎质致密坚硬,釉面润泽,发色素雅,开片交错迂回,形如冰裂。圆口,器身为长方形,圈足,圈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 参考:清乾隆 仿官釉琮式瓶 98.4万港元 中国嘉德2022年lot1036. 器型象征天圆地方,瓶身通施仿官釉,瓶身有两面以八卦纹和穿带纹装饰,穿带纹自下而上穿过八卦纹间隙,于瓶肩处向下折返,八卦纹则点缀于四角,整器造型线条挺拔。本件琮式瓶风格古朴清新,器形制作规整,釉色温润,当为乾隆御窑慕古瓷器精品。 ![]() 3059 明代 天蓝釉双系罐 H12cm ![]() 参考:双系罐 32.5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2017年lot0108. 罐圆口,小直颈,丰肩,鼓腹,圈足。双肩设对称环状双耳。内外施天蓝釉,釉面色泽匀称,可见细碎开片,釉及底足,足部露胎。 ![]() 3055 明代 青白釉刻娃娃纹瓜棱式执壶 H25cm 备注:此件拍品附上海捍真热释光报告 ![]() 这是一件极为少见的刻娃娃纹瓜棱式执壶。此壶喇叭形撇口,上压圆盖,微出沿,盖面内凹,中央花苞式圆钮。曲流细长,扁曲柄与颈、腹相连,柄及盖上各有一贯系口,平底微凹。腹部为八瓣瓜棱形,刻划六个娃娃纹,纹饰清晰,刀法简练娴熟,线条流畅有力,娃娃形象生动活泼,憨态可掬。通体施影青釉,底足满釉垫烧,釉面润泽如玉,晶莹润澈,醉人心脾。 ![]() 参考:青白釉瓜楞式执壶 212.5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2020年lot2804. ![]() 整器形体圆硕,颈部收束,腹部饱满圆浑,两者相映成辉,高贵典雅之气显露无疑。构图简洁明确,刻划技法精湛,线条清晰有力,以清亮之釉质、细薄之胎体、唯美之器型取胜,工艺精湛,反映了景德镇的烧瓷水准,传世无多,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瓜棱式执壶在景德镇并不罕见,但刻娃娃纹的目前仅此一件,极为珍贵难得! ![]() 3056 清雍正 白釉暗刻三多纹盖罐 H15cm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罐短颈,丰肩,腹部渐收。胎体精细,釉白纯正如雪,釉层较薄,比较均匀。釉面较为匀净。烧造工艺讲究,砂底光滑细润。以暗刻手法装饰折枝的桃、石榴、佛手,即福寿三多纹。花卉者芬芳盈枝,果实饱满丰硕,寓意吉祥,意为多寿、多福、多子。暗刻纹饰飘逸流畅,器物造型规整,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 ![]() 3040 清代 德化窑白釉狮钮活环瓶 H35.5cm 瓶敞口,束颈,丰肩,筒腹,平底。腹部两侧装饰狮钮铺兽,并分别配有活环。通体施白釉,釉色光润明亮,凝如堆脂,洁净无暇。 明清之时,德化白瓷声名远播。因其胎土中所含的氧化钾含量高,所以胎质一般较为致密,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光润明亮。在德化产品中,以晚明至清初的德化产品最为出彩。 ![]() 本品造型古拙,端方翅中,有气韵生动之美。从釉面看,釉层腴润,质地洁白,玻璃质感强。相对于其他狮钮瓶,本品在狮钮上另置活环,灵活生动。此种瓷器上安置活环的工艺颇为难得,由于釉水易粘连,常有烧制失败者。 ![]() 图1:明 德化窑白釉印花双环耳瓷瓶 徐州博物馆藏 ![]() 图2:清十七/十八世纪 德化白釉铺首耳筒瓶 2022年纽约苏富比 此类活环产品,徐州博物馆藏有一例(图1),为明代作品。公开拍卖市场上,2022年纽约苏富比上拍过一例活环瓶(图2),器型与本品相似,可作参考。 ![]() 3045 明万历 德化窑白釉三足炉 D8.2cm;H6.8cm 炉直口,下承三足,足为如意云纹状。通体施白釉,内堂施釉不满,底足露胎。 三足筒式炉又称三足尊式炉,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德化窑是明清时期重要白瓷窑口,因其釉色凝润如油脂,广受国内外喜爱,被称为“中国白”。 对于德化窑而言,明代德化与清代德化有细微差别。明代德化白瓷胎质致密,釉面光润明亮,光照下可见釉中隐隐带有乳白或微粉。本品即有鲜明的明代德化特征。 ![]() 本品质地纯净坚硬,造型朴素,是德化窑白瓷的精美作品。除三足为如意云纹状外,通体无饰。炉身线条简雅,毫无赘感,使人见之便觉优雅,为书房案头澄心之物。一炉沉烟,可伴诗心清华。 ![]() 图1:清 德化窑白釉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 图2:明十七世纪 德化白釉三足炉 2022年伦敦苏富比1.26万英镑 相似器型的筒炉,故宫博物院可见一例(图1),但其年代为清代。公开拍卖市场上,2022年伦敦苏富比上拍过一例,与本品相类(图2),可作参考。 ![]() 3034 明代 青白釉卷草纹梅瓶 H25cm 瓶小唇口,微束颈,丰肩,肩下渐收至底,外壁刻满卷草纹饰。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近底部有流釉,釉不至底,底足露胎。 梅瓶,又被称为“经瓶”,常用于储存酒液。此类器物的造型设计上大下小,使用时比较容易倾倒,所以很多都会和器座搭配出现。河北宣化壁画中就有此类梅瓶的使用场景,被插放在木制器座中。 ![]() 图1:剔犀盘(整体)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本品外壁装饰有卷草纹饰,这种纹饰在宋元漆器上较为常见,称为剔犀(图1)。剔犀工艺复杂且制作周期长,产量有限,十分昂贵,非一般人能使用。当时瓷器制造工艺突飞猛进,人们选择用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的瓷器模仿剔犀纹饰,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 图2:青白釉刻卷草纹梅瓶 2023年香港佳士得1017.6万港币 由于瓷器剔刻卷草纹饰对工匠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且梅瓶体量较大,本身就不易烧制,因而此类卷草纹梅瓶在整个青白瓷产品中数量并不多。在公开拍卖市场上,此类体型硕大、线条流畅、造型优雅的瓶式一贯是众人追捧的对象。2023年香港佳士得上拍了一例青白釉卷草纹梅瓶(图2),整体胎釉质感造型皆与本件器物相似。 ![]() 3037 明代 青白釉蛋壳钵 H7cm;腹径10.5cm 钵圆口微微内敛,弧壁,平底。通体施青白釉,底部满釉,仅口部一圈露胎,胎色细白,芒口覆烧。 ![]() “蛋壳钵”是民间通称,形容其胎体轻薄,犹如蛋壳一般。这种蛋壳钵一般只有几十克重,由于胎薄釉亮,可轻易透光,有如一只发光的小灯泡。 此类器物的制造带有极强的炫技成分,制作初衷可能和透明的琉璃器皿有极大关联。钵类造型和宗教有一定关联,敦煌莫高窟第334窟西壁龛北侧维摩诘经变中即有相同造型的钵。 ![]() 图1:青白釉蛋壳钵 《青白瓷精品展》 本品釉色莹润,制作规整,简素雅致,在一众蛋壳钵中亦极为出彩。最为难得的是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殊为不易,值得保藏。《青白瓷精品展》、《要求青白在人间》等青白瓷著录中均有对此种蛋壳钵的收录。 ![]() 3083 清乾隆 茶叶末釉水盂 H3cm 来源:北京中汉拍卖2014年9月22日Lot90 出版:高德军编著,《物语 静虚斋藏清玩实录》,四川美术出版社,2022年。 水盂造型别致,工艺考究。唇口,短颈,扁圆折腹,圈足。玉璧底,无款。配束腰五足木座。通体施茶叶末釉,釉汁肥厚,釉色深沉似蟹甲,明亮油润,在灯下闪现七彩光晕。与本作品相同的器物,极难寻觅。 ![]() 参考:《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参考:清 茶叶末釉水盂 RMB15.68万 中国嘉德2008年lot2191.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幅宫廷画师冷枚的《春夜宴桃李园图》,画中描绘了一群文士于园中饮酒赋诗、尽情欢娱的场景。画面下方的石台上摆放着一组文房美器,内中水盂与本器极其相似。冷枚(1662—1742)为清代宫廷画师,主要服务于康熙中晚期和乾隆早期。 ![]() 3084 清乾隆 茶叶末釉墨床 H2.6cm;L9cm 来源:北京大羿2019年春季拍卖会Lot889日本京都福丸私人珍藏 记录:《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器展》图52,御堂佳器艺术品工作室,2019年。 展览:“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器展”,杭州· 浙江工艺大厦,2019年 出版:高德军编著,《物语 静虚斋藏清玩实录》,四川美术出版社,2022年。 仿长方木几造型。面平坦,两端向下内卷成足。通体施茶叶末釉,釉面遍布黄绿掺杂的结晶斑。两侧边缘留黄褐色轮廓线,仿木几边缘经久磨痕。 茶叶末釉始见于唐,宋明亦有烧造,唯清雍乾品质最佳,色种最为多样,有“鳝鱼黄”“蛇皮绿”“蟹甲青”等。清陈浏《匋雅》赞曰:“茶叶末黄杂绿色,妖烧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又称:“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大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 ![]() 参考:清乾隆 仿明成化款茶叶末釉墨床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本器造型古雅,线条遒劲,设计巧妙,制作精良,颇合文人意趣。沈阳故宫博物院有件清宫珍藏的茶叶末釉墨床,与本器造型一致,刻“成化年制”篆书款,被认定为乾隆仿明成化作品 ![]() 3013 明代 黑釉兔毫盏 D12cm;H7cm 盏束口,斜壁下收,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壁釉面接近圈足,底部露黑褐色胎。釉色整体呈黄褐色,盏心中部以下为青黑色,可见万千兔毫。 ![]() 图1:周季常、林庭珪 《五百罗汉图》(吃茶局部)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徽宗在《大观茶论》盏项中对建窑兔毫盏极为推崇,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 当时有一些日本僧人在浙西天目山一带求法,归国后便将中国的茶文化、茶道具一并带往,在日本形成了自己的茶道。“天目”即为日本对黑釉茶盏的称呼。《五百罗汉图》中有一处“吃茶”(图1)场景,即为当时僧人吃茶画面。 ![]() 本品器型规整,为束口盏器型。此种盏型是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其造型便于掌握注水量,握持感好,备受饮茶、斗茶者推崇。 ![]() 图2:黑釉兔毫盏 法国集美博物馆藏 ![]() 图3:兔毫禾目天目茶盏 2023年香港苏富比254万港币 从釉面看,本品保存状况良好,光可鉴人,窑变形成的兔毫纹饰呈放射状,分毫可见,极为难得。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一例兔毫盏(图2),其兔毫放射的状态与本品相似。2023年香港苏富比上拍过一例敞口兔毫盏(图3),器型虽不同,但兔毫呈现状态与本品相似。 ![]() 3086 明代 粉青釉泡泡盏 D8.8cm 此盏敛口,腹部内收,小圈足。通体施青釉,底足露出细腻致密的褐色胎。通体施天青色釉,口沿处经窑变形成自然酱色,并由浅向深过渡,釉层均匀,色彩美妙。釉质乳浊,釉层厚润,发色纯凈淡雅,是单色釉器物以釉色取胜的代表之作,手捧此杯,釉光莹莹,心往神驰。 ![]() 3087 明代 黑釉兔毫盏 H7cm;D11cm 盏口沿包边,束口,斜壁下收,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壁釉面接近圈足,底部露黑褐色胎。釉面较厚,可见万千金毫遍布其上,是兔毫盏中的顶级釉色。 ![]() 盏釉色黑润,可与茶沫的牙白色互相辉映。蔡襄在《茶录》中写:“茶色白,宜黑盏。”又因其胎骨厚重,可保茶汤温热而不烫手。同时口沿的束口造型便于掌握注水量,握持感好。徽宗在《大观茶论》盏项中对兔毫盏极为推崇,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兔毫有黄、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本品即为金兔毫。这种兔毫盏是黑釉茶盏中名品,历来备受追捧。 ![]() 参考:兔毫盏 59.8万人民币 中国嘉德2019年lot3179. ![]() 参考:兔毫盏,50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2016年lot3156. ![]() 3090 ![]() 清光绪 窑变釉杏圆贯耳瓶 H30cm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 拍品为清代御窑经典品类,形制规整端庄,倭口直颈,溜肩,下腹略鼓,下设方圈足。颈部两侧饰贯耳,腹部两面饰杏元凸起。通身满施窑变釉,釉面光润莹亮,釉汁肥厚斑斓,瓶身以红釉为主,白釉彩自口沿、双耳自由流淌,诸色自然交融,灿若云霓霞光,虽为人工巧若天成,凝重瑰丽,古趣盎然。 ![]() 3091 清康熙 朗窑红观音瓶 H36.5cm ![]() 参考:清康熙郎窑红观音瓶 57.5万元 北京保利2017年lot6131 本品撇口束颈,弧腹及底内收,至足部微撇,下承圈足,造型挺拔,亭亭玉立。通体施郎红釉,釉面玻璃质感强,清澈透亮,并伴生自然开片,釉下气泡密如攒珠,饶有趣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五十一年(1712年)时任景德镇御器厂督陶官的郎廷极复烧明代永宣时期高温红釉,郎红釉瓷器一经诞生,便被时人称赞。本品造型挺拔,体量适中,红釉妙仿宣窑,虽朝纲替更,然不减其美,诚为康熙朝郎窑红之典范。 ![]() 3085 明代 黑釉盏 D11.5cm 盏深腹,斜弧壁,底承极浅的假圈足,修足规整,胎色灰黄。通体施黑釉,内外满釉,釉色乌黑莹亮、深沉柔和。吉州的典型特征是“重釉不重胎”,各色装饰如剪纸贴花漏花、木叶纹、剔花、彩绘等较为多见,而以纯黑釉作装饰的茶盏更符合禅茶一味的哲学思想。与同时期建窑及北方各生产黑釉器物的窑口相比,吉州纯黑釉瓷器色泽古朴自然,无浮光,有黑漆质感,呈现出一种悠远绵长的低调华丽。 ![]() 本器造型圆滑,属于吉州中的“不倒翁”盏类型,单边触动后经过摇摆,随后会再次恢复直立状态,如同不倒翁一般。此种“不倒”的状态和佛家修禅的观点有部分重叠,符合禅宗审美,因而在茶道盛行之时有了极大发展。本件器物的釉面色黑如漆,质感细腻,止釉线控制精准,修足细致,是同类器物中的上乘之作。 ![]() 3096 明代 粉青釉鬲式炉 H10.5cm 炉折沿,短直颈,扁鼓腹,颈部与腹部之间有弦纹相隔,下承三足,足底平,露胎。通体施青釉,内外满釉,釉色粉青,柔和润厚,青碧如玉。焚香为“四般闲事”之一,香道盛行。与此同时,热衷摹古,即所谓“追三代于鼎彝之间”,此种鬲式炉造型即为仿效青铜鬲造型,颇受宫廷及文人士大夫的喜好及鉴赏,供上层贵族使用。本品鬲釉层肥厚,滋润柔和,犹如美玉,彰显青瓷釉色之美。从器型看,小器大样,整体线条流畅,有一种端庄质朴之感。 ![]() 3060 明代 青釉弦纹瓶 H14cm 青釉七弦瓶为龙泉青瓷的经典之作。本品器形刚健挺拔,简约华贵,直颈,鼓腹,圈足,颈、肩、腹部起弦纹,共计七棱。瓶通体以青釉为饰,釉层厚腴,呈粉青色,釉汁莹润,具有凝厚深沉的玉质美,而自上而下的七道棱线让素雅的釉色增添起伏,突出造型的节奏感。其釉画所泛酥油宝光,为岁月年华的推演痕迹,神秘含蓄,华美醇滋若此,如青玉之出于昆仑,是为龙泉之上品佳作。 ![]() 参考:粉青釉七弦纹瓶 379.5万人民币 北京荣宝2016年lot1044. 此器形为国内外公私收藏竞相追逐的名品,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皆有收藏,此器在日本被“青釉笋形瓶”,且日本五岛美术馆、鹿苑寺、根津美术馆皆列其为馆藏名品。 ![]() 3076 明代 白釉花口盏 H4cm;D12cm 此盏花口外撇,弧腹,圈足。通体覆白釉,色如羊脂,整体铺釉颇均,底足不上釉,露素白胎,胎质细密,为北方精白瓷典范。整器素面无饰,反显其釉贵,气质素雅,超凡脱俗。 ![]() 3080 明代 白釉八棱花口洗 H7.3cm;D16.6cm 备注:此件拍品附上海捍真热释光报告 洗八棱花口,芒口,深腹,平底。通体内外施白釉,釉面呈淡牙色,白中微闪靑,每瓣顶端无釉,露胎处净白坚细。瓜棱式腹,腹壁斜敞,但略有一点微微外鼓的曲线,腹与底部呈圆弧状相交,大平底,底部稍内凹。花式的造型,深曲的弧腹和腹底圆折相交,这些要素都使这件器物脱俗典雅,充满柔美的诣趣,是难得一件的精品。 ![]() 3057 明代 天蓝釉花口盘 D18.5cm ![]() 参考:天蓝釉葵花口盘 72.5万港币 香港邦瀚斯2016年lot0001. 此盘葵花形口,平底,曲腹。釉色纯正,色近天蓝,乳浊感较好。整器以天蓝色为基调,自然流淌,蓝中闪灰,朴雅沉着,澄净透明。 古天一2024春季拍卖会 预展 6月5-6日 10:00-20:00 拍卖 6月7日 清玩聚珍 玉器专场 自有乐处 文人空间 乾德 古代瓷器 --- --- --- 13:30 16:00 19:00 6月8日 和乐 重要私人收藏玉器 自有乐处 文人空间 缘起 藏传佛教艺术 --- --- --- 13:30 15:00 19:00 地点 北京凯宾斯基饭店 (朝阳区亮马桥路50号) 官方客服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