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初中生作文案例的剖析与指导

 读写侠 2024-05-25 发布于江苏

一位家长请帮剖析和指导一下她小孩的一篇作文。

这是一篇初中生的作文。大家先看看,后面将对其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剖析。

少年意气

少年自有少年强。我堂堂少年虽年少,但若是意气风发,敢于笑对凄风苦雨,浊浪排空。定能迎来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成长路上,要做好准备。大唐诗人陈子昂在长安街头摔了刚买的千金古琴,一朝成名天下知。其实哪有什么一朝成名,他也曾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尽显悲怆。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创作诗赋无数。分明是他数年勤奋阅读作诗的一个个不眠夜,写下的佳作,打动了达官之心。同样的,对于我少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日常学习勤奋刻苦,待到东风吹来之日,便是化作大鹏,直飞九重云霄之时!

面对机会,要勇于把握。杨利伟同志在2005年被选为第一位上天的宇航员,面对一个未知的事业,风险巨大,谁都不知道这一去能不能回来。他面对机会,毅然前往,不畏前途艰险,终凯旋归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开拓者,为世世代代中国人铭记于心。我们少年,做好了准备,等到了风,那就不要去想凄切寒骨,勇敢地迈出追梦的脚步。

面对挫折,需执着进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东坡面对风雨的执着。“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面对世俗冷眼的执着。罗马鲜花广场,走上刑场时高昂的头颅,是布鲁诺对真理终将战胜迷信的执着追求。古往今来,正是有着苏轼、布鲁诺这些豪杰志士面对困难,对生死,对真理的追求之执着,才有了人类文明大跨步式的飞跃。成长路上必不是一帆风顺,顺风绝不是常态,逆风而起的能力可能更是重要。刘子旭失去单侧下肢,却仍旧打破桎梏,在残奥会上勇夺首金。不因残疾而悲,不为躯体所困,豁达乐观,一现生命璀璨。在困难面前,逆风而起,便是最意气风发之少年。

“纤纤不觉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功成名就的卓越辉煌,都闪耀着平日里一点一滴积累的闪光。繁星闪烁,那是一个个抓住机会的人。“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只有像“万里蹀躞”那样勇敢前行,坚持自己目标,才能赢得成功与幸福。

一、分析作文命题

这是一个初中作文命题

从第一感觉看,作文命题中“等风来”“追风去”“逆风起”,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等风来”,即锻炼能力,厚积本事,等待机会;

追风去”,即把握机遇,迎风而上,争取成功;

逆风起”,即面对挫折,不屈不饶,不言放弃。

应该说,“少年意气”这篇作文总体上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的,把握题意没有大的问题。

当然,上面三个方面对题意的理解,也是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因此,这样写,在内容构思上,就谈不上是创新创造、与众不同,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不过,只要把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内容写好了,写明白了,也能拿到高分。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

二、分析作文案例

少年意气

1.少年自有少年强。我堂堂少年虽年少,但若是意气风发,敢于笑对凄风苦雨,浊浪排空,定能迎来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分析:

从作文第1段来看,学生很显然是知道作文开头的重要性的,所以,写了很多看似华丽的文辞,比如:“少年自有少年强”“敢于笑对凄风苦雨,浊浪排空,定能迎来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在作文开头,企图以华丽文辞来先声夺人,想法是好的,正确的。

但是,作文开头描述的,只是人生中的一种状态,即“逆风起”那种状态,也就是,要“敢于笑对凄风苦雨,浊浪排空”,便“定能迎来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即面对挫折的态度。而作文后面内容,描写的却是三种人生状态。可见,这个作文开头,并不能涵盖和囊括作文整体内容,这是这段开头最大的问题。

注意,作文命题中的“意气风发”,指的是三种人生状态下,都是意气风发,即“等风来”“追风去”“逆风起”三种状态,都可以意气风发。特别是,“等风来”这种状态,可能更是一种深层的意气,因为多数人一辈子都是坐冷板,不受重视,死后甚至几十年、几百年后,他的研究成果,才被后人发现、重视而惊艳后人。这也是一种意气风发。最典型的如画家梵高,当然梵高还算是幸运的。

当然,如果这篇作文只围绕“逆风起”这一种人生状态来写,开头这个段落,在内容上就没有大问题。

从遣词用字角度看,“凄风苦雨”“浊浪排空”“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看似华丽,先声夺人,其实很抽象、很空洞,没有实质内含。如果严格进行分析,这些词放在这里讲,并不合适。比如,“凄风苦雨”,通常比喻境遇悲惨凄凉;“浊浪排空”,有一种环境浑浊、天下污浊的意思内含。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让人联想到屈原当年面对的那种境遇和自己内心的心态。很显然,与作文后面内容的基调非常不符合。这样,“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与“凄风苦雨,浊浪排空”就很不匹配了。

这暴露出中学生学习作文的很大问题,就是总喜欢背记一些好素材、好段落、好成语等,然后,在作文中就直接使用了,完全没有仔细揣摩合适不合适,认为这样就是所谓的文采。

其实,能够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就是最大的文采。因此,作文练习,绝不是死记好素材、好段落、好成词,而是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在逻辑、内涵的准确性。然后,在自己写作过程中,努力使用最平实的文字来进行最准确的表达。那些华丽的文辞,不是一般人能把握得住的,要尽量少用、精用,不要滥用,用多了,可能就飘了,把握不住了。我们学过那么多课文,真正文辞华丽的,也就是是《滕王阁序》了,其他课文都以平实、严谨为主,最典型的如《桃花源记》,极度简洁、朴实。

修改(最大限度保留原文):

少年自有少年强。我堂堂少年虽年少,但若是意气风发,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的不同状态,便能造就精彩人生。

2.成长路上,要做好准备。大唐诗人陈子昂在长安街头摔了刚买的千金古琴,一朝成名天下知。其实哪有什么一朝成名,他也曾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尽显悲怆。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创作诗赋无数。分明是他数年勤奋阅读作诗的一个个不眠夜,写下的佳作,打动了达官之心。同样的,对于我少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日常学习勤奋刻苦,待到东风吹来之日,便是化作大鹏,直飞九重云霄之时!

分析:

第2、3、4段,三个子观点分别是:“成长路上,要做好准备”“面对机会,要勇于把握”“面对挫折,需执着进取”,这三个子观点至少算是比较清晰的,还不错。但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①可以把句式改得更整齐,比如,把“成长路上,要做好准备”,改为“面对成长,要持续努力”,从而与后面的句式整齐划一;

②可以换种写法,使作文更加扣题,比如:

等风来,要厚积本事,做好准备

追风去,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上

逆风起,要攻坚克难,不屈不饶

“扣题”之“扣”,是作文扣题的灵魂。作文命题中已经提供了“等风来”“追风去”“逆风起”,那就直接使用这些文字,至少在字面上,与作文命题扣住了,如同衣服的扣子

在段落内容上,描述陈子昂摔琴,这到底是个什么典故,我是不知道的。如果不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典故,最好把事件描述得清楚一点,不然,读者根本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

另外,内容上存在矛盾,描写的陈子昂的事例,强调的是他“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即有才无处施展,但后面落到我辈少年上来,讲的又是要“勤奋刻苦,待到东风吹来之日,便是化作大鹏,直飞九重云霄之时”,强调的是勤奋刻苦、学习积累、等待机会。很显然,两个事例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按照前面描述的陈子昂的事例中的内在逻辑,后面讲到我辈少年,就应该讲,我辈少年,在今天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浪潮中,必然能够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但是,如果这样写与子观点“成长路上,要做好准备”的内含不一致,这个子观点,强调的是持续努力、积累才干、做好准备的过程,而不是有没有机会、能不能施展才华的问题。

因此,描述陈子昂的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是不合适的。

要论证这个观点,素材其实很多,比如,“毛泽东作为湖南的一名师范生,既没有出国流学经历,也没有当时名人名士的光环,但他沉下心来,深入农村调查,刻苦自学马克思主义,领导秋收起义,开创井冈山根据山,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等待革命潮流到来”。比如,“马云多次高考失利,大学毕业后也长期找不到好的工作,但从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开始,就认定互联网经济必将是未来潮流和风口,于是,拉起一队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网购平台创业,静待互联网的潮头和风口。”

上面的素材,只能算是比较肤浅的认知。列举上面的素材,对子观点进行论证后,还应当进行升华。比如,“厚积本事、做好准备,当然不是为了等风到来、风云际会、一朝成名。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追求自己心中理想,即使风潮不来,一生平凡,也终究在平凡的人生中追求着不平凡的理想,这样的坚持努力,是更加难能可贵的,这样的人生,才是多数人的意气风发。”这样写,就实现了观点内含的升华,具有了不一样的格局。

3.面对机会,要勇于把握。杨利伟同志在2005年被选为第一位上天的宇航员,面对一个未知的事业,风险巨大,谁都不知道这一去能不能回来。他面对机会,毅然前往,不畏前途艰险,终凯旋归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开拓者,为世世代代中国人铭记于心。我们少年,做好了准备,等到了风,那就不要去想凄切寒骨,勇敢地迈出追梦的脚步。

分析:

这段文字,子观点着重强调的是,把握机会。也就是,把握风口。段落内容确实是围绕这个点来写的,但是只围绕“毅然前往,不畏前途艰险”“不要去想凄切寒骨”来讲,点得还不够全。当然,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也不能要求太高,写成这样,也算是合格过关了。

如果要写得更全一点,可以从如何预判机会、如何把握机会方面展开分析,也就是,增加一点分析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

另外,对于这个子观点,在杨利伟正面素材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反面素材,从反面进行论证,是非常合适的。比如,诺基亚公司错失近在眼前的智能手机的机遇而死抱功能机不放,柯达公司错失数码相机的机遇而死抱交卷相机不放,最终轰然倒塌。

4.面对挫折,需执着进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东坡面对风雨的执着。“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面对世俗冷眼的执着。罗马鲜花广场,走上刑场时高昂的头颅,是布鲁诺对真理终将战胜迷信的执着追求。古往今来,正是有着苏轼、布鲁诺这些豪杰志士面对困难,对生死,对真理的追求之执着,才有了人类文明大跨步式的飞跃。成长路上必不是一帆风顺,顺风绝不是常态,逆风而起的能力可能更是重要。刘子旭失去单侧下肢,却仍旧打破桎梏,在残奥会上勇夺首金。不因残疾而悲,不为躯体所困,豁达乐观,一现生命璀璨。在困难面前,逆风而起,便是最意气风发之少年。

分析:

这段文字,子观点着重强调的是,在挫折面前,要克服困难,执着进取。三个子观点,其实是一个递进的关系,首先是提前做好准备,然后机会来了,抓住机会,最后在抓住机会,争取成功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就需要克服困难。

因此,论证这个观点,使用华为公司的事例,是最适合不过的。因为华为公司抓住通信时代的机会做大做强后,被美国以举国之力打压,可以说是遇到了致命挫折,但华为公司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到,反而越挫越勇、越战越强。

当然,如果想不起很好的素材,只要能够想通三个子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几句点到为止的分析论证,也就可以了。

段落中列举的素材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苏东坡面对人生挫折的豁达态度,而不是进取精神;“我言秋日胜春朝”,写的是刘禹锡的乐观态度,也不是进取精神;布鲁诺的事例可以算是进取精神。

在写法,这段文字先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尔后进行分析论证:“古往今来,正是有着苏轼、布鲁诺这些豪杰志士面对困难,对生死,对真理的追求之执着,才有了人类文明大跨步式的飞跃”;尔后,回到成长路上来进行回应作文主题,“成长路上必不是一帆风顺,顺风绝不是常态,逆风而起的能力可能更是重要”。到这里,段落的内容已经写足了。后面的刘子旭的事例就没有必要了。

其实,把苏东坡、刘禹锡的素材去年,把刘子旭的事例放到前面去,反而更好。素材契合观点,又很简洁、不啰嗦。

5.“纤纤不觉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功成名就的卓越辉煌,都闪耀着平日里一点一滴积累的闪光。繁星闪烁,那是一个个抓住机会的人。“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只有像“万里蹀躞”那样勇敢前行,坚持自己目标,才能赢得成功与幸福。

分析:

最后这段,写得很好。如果把最后这段文字,稍微改造一下,放到第一段,绝对是可以先声夺人,惊艳到阅卷老师的。

当然,最后这段如果能够点一下题,回应一下作文标题“少年意气”就更好了。

事实上,没有想到,这个学生能写出最后这段比较有水平的文字。但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是,写作文,最核心的是要把作文的内容内含写清楚,把内在逻辑写顺,让人读着很顺畅、不跳戏,一定可以拿高分。至于像最后这段这种比较惊艳的写法,只是锦上添花罢了,能有则有,没有也别强求。

因此,作文练习,写完后要反复阅读,看看作文内容写清楚没有,内在意思顺畅吗?养成一种周密思维的写作习惯,这是基本功。之后,再去锦上添花。不要本末倒置。事实上,练好基本功后,再去锦上添花,是很容易的事。

这篇作文,在整体上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点破“等风来”“追风去”“逆风起”三种状态的内在关系,即三种状态是一个递进的关系,首先是提前做好准备,然后机会来了,抓住机会,最后在抓住机会,争取成功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就需要克服困难。最好的办法,是第2、3、4段隐蔽地写这种内在关系,然后在最后一段直接点破,作为结尾段内容,并点题,“三种状态,都是少年意气”。这样,结尾就很简洁、有力。

最后,这篇作文字数达到了796字,作文仅要求不少于500字,没有必要写这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