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之美

 在水一方2 2024-05-25 发布于浙江


艾灸时间因素

艾灸界,有句话叫:“灸不得法,不如不灸”。施灸不当,不但影响效果,严重时还会伤身!

艾灸时间

如果是为了调理急性病,比如突然头痛脑热,腹痛积食等,就灸的时间久一些,一天灸一次到两次。

如果是困扰多年的慢性疾病,就要讲究循序渐进的灸。

刚开始可以每天灸,灸十五天,如果感觉身体有明显好转,之后就可以隔天灸,或者一个星期灸两次到三次。

如果是单纯的为了保健而艾灸,那么选几个扶正的穴位,例如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每周灸两到三次,每次灸15-25分钟。

如果艾灸上火的话,可以灸涌泉穴(脚底)来引火下行。艾灸简单,不过艾灸前后的注意事项倒是被很多人忽略,其实这些细节往往会影响艾灸的效果。

艾灸最好选择在阳气相对比较旺盛的时候,因为这样可以叠加“天之阳”和“地之阳”的效果,事半功倍。建议在上午10点-下午4点之间艾灸,这个时间段最适宜。

此外,艾灸能行气活血,而吃完饭之后,人体气血大部分集中在胃里帮助食物消化,此时艾灸其他部位会影响胃部气血的供给,不仅艾灸效果不明显,还会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久之易诱发胃肠疾病。所以,即便你再想艾灸,也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进行。

其次,无论如何请在晚上11点前灸完,并且尽量少取穴,艾灸结束后,可以加灸一些滋阴穴位,如三阴交、涌泉等。

艾灸前刚做完运动出了大汗,或者劳累,精神紧张,饥饿时不要马上艾灸。艾灸前建议喝一杯温水,温度高于体温。

艾灸时久病后、或者素来体质虚弱,老人、小孩灸的时候,灸量宜小。

在艾灸的时候,忌喝冷水,吃冷的东西,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调理。

艾灸时建议不要在有风的地方,这样风邪容易进入人体,反而会加重病情。

艾灸后我们都知道,艾灸过后穴位处于开放状态,经络也变得通畅,此时如果不及时封穴,就会导致风寒湿等外邪入侵,并顺着经络入侵,透达机体,所以艾灸过后必须封穴。

其实,夏季封穴也很重要!因为艾灸的热力效应,毛孔张到最大,而夏季湿气重,加上着装宽松透气,湿气极易入体,与暑邪相互勾搭,形成暑湿,最常见的就是引起暑湿感冒,出现发热、头昏头痛、身体倦怠、无汗、口渴心烦、脘腹胀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所以,夏季艾灸过后一定要封穴,只要轻轻拍打穴位周边,然后用衣物遮住穴位。封好一穴后再灸另外一个穴位。

所以,建议大家艾灸结束后,1个小时内不碰凉水至少要过4个小时才能洗澡,并且为了增加艾灸效果,可以在艾灸前后喝点儿热水,如果有菊花茶更好,以便更好地帮助毒素随汗液排出。汗液黏黏的,不舒服,这些都不重要,这是在给身体排毒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