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儿笔记:无与伦比地专注

 df7086 2024-05-25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近距离地观察婴儿,我指的是将高度降低到和婴儿处于一个水平面上来,凑近她,只要这样看上一小会儿,就会吃惊地发现婴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状态一直都是非常专注的。那是一种在成年人很难再的专注也许在阅读和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暂时接近,在精细工作的现场靠意志力必须接近,但这样不分场合和环境,总是能自然而然地专注起来的状态,就很难再有了。

婴儿的专注是完全不及其余的,拿着一个玩具,一个成年人命名为玩具或者从来没有觉着那是玩具、只是成年人眼里的一件普通物品的东西,比如壶盖、包装盒之类,就能双手双眼不停顿地反复把玩,稳稳地坐在那里,一玩就是几分钟十几分钟。如果说中间有休息的话,不过是将目光转到一直不错眼珠地盯着她看、笑容满面地盯着她看的你脸上一下,将手里的玩具递给你,马上又伸手要回去,然后就又投入到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把玩研究中去了。不到实在是累了,或者又有什么新鲜东西、突然的声响强迫她去关注了,她就矢志不渝地玩这个玩具而不会有丝毫的懈怠。

定定的目光、不停尝试的小手、呼吸均匀起伏有致的胸脯、呼哒呼哒的头芯、藕节一样的胳膊、向着四面八方自由飞飞着的稀疏头发,整个小小的身躯都扑在这一件玩具上,不反复打开关上、关上打开地彻底掌握就决不罢休。婴儿对打开和关上的动作的矢志不渝式的兴致让人十分惊讶,一个人居然可以对一件物品的一个简单的功能具有如此不衰减的热情。从而那打开和关上的功能本身的伟大,也就我们从来都漠视的忽略中被放大地注意到了。是啊,怎么那么巧妙,只要搬动到一定力度就能打开,还恰好能严丝合缝地关上,这是人类设计和制造的神奇,是大自然不直接拥有,凭着其制造的人类间接制造出来的最基本的物品工功能。难怪一个从大自然中来的婴儿会对此饶有兴致,一定要不顾一切地钻研了再钻研。自然造物互相之间的理解,在人类的这种不断关注的学习过程中逐一达成,就会让又一个人类个体成为洞悉万物的精灵。

婴儿的专注几乎是可以针对任何物品的,不因为我们以为的色彩形状声响之类的外在元素而有所不同,一切她都没有接触过,一切自然与社会呈现在其眼前的便都是她要兴致勃勃地面对的。这种专注真正是废寝忘食的架势,分明就是她要从眼前可以触及的一切开始,争分夺秒地掌握整个其置身其间的这个世界。

这样的专注状态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其他动物都很难达到人类这样专注的程度,是专注力,是以专注力为基础的学习理解能力,决定了每个物种的前程。

这种专注是忘我的,是不知道有我的。自己的腿脚是不是歪斜着坐在自己的屁股底下不管,自己坐的位置是不是舒适不管,自己的姿态是不是好看不管,父母是不是有喂食之类的更紧要的事情要给自己做不管,甚至是拉了尿了也不管,她此时此刻的生命里,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就只有手里的这个玩具。她负载的使命就是要尽快把这个玩具研究透并且通过对一件件玩具逐一都研究透的阶梯,很快攀升到一个心智成长的新高度。

婴儿这样频繁的长时间的专注状态在所有其他动物那里都是无法企及的,小猫小狗有本能的练习意义上的玩耍,小猴子有类似人类的专注探索,可惜都不会由反复开关启发大脑的飞跃式发展和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的融合进步。

即便是人类,成人社会里所谓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们,大约也只能在有时有会儿的程度上接近婴儿这样的专注吧。否则也就不会有“能婴儿乎”的古训了。

这样的专注力是神奇而巨大的,是在其他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无法绝对重现的。婴儿正是凭着这样的专注力飞快地学习和掌握着眼前崭新的世界,其认知能力日新月异地提高,以天计、以小时计的进步,都有赖于这样不断出现的专注状态。

实际上婴儿的专注是连续的,只要没有哭闹,情绪稳定的婴儿就是在专注地面对着外在的世界。到了户外,手里没有玩具,其专注的对象就是整个外面世界里的一切。所以抱着婴儿走在街上,一定要慢让他有观察的时间要努力从她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要体会到从婴儿兴致勃勃地看世界的时候的专注与喜悦

天光云影草木虫鱼,驶过去的一辆车,跑过去的一个小孩子,走过去的一个老人,无一不是其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不由自主地转动脑袋目光紧紧追随的关注对象。婴儿容易困,会不断睡觉,一定就和这样因为醒着的时候过分专注导致的疲劳有关。

我深深地被婴儿的这种专注力所吸引,倘使成年人常婴儿这样的专注,其学习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都会成倍数地大幅度增长吧。反思自己,知道无论如何也很难企及,但是至少可以凭着理智将每过一会儿就一定要看看手机这样的不专注改一改吧。婴儿是榜样,是吾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