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84.挣脱枷锁:超越受害者模式,拥抱掌控者人生

 榕言榕语 2024-05-25

     你听说过受害者模式没有?这种心理模式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弱者模式,指的是个人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倾向于把事情归因为客观环境、他人等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进而催生自怜心理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的最核心特点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面前,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和弱者。在这种模式下,个体会逃避责任和放弃改变情境的能力,常常表现得比较消极、被动,并可能产生抱怨和责备的情绪。受害者模式的形成可能与早年的原生家庭有一定关系,比如父母如果也是受害者模式,孩子可能也会形成这种模式。长期用受害者模式来生活的人,几乎得不到什么自我成长,人际关系也会很差,因为他们只顾着抱怨去了,哪会考虑什么进步?

     那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很容易陷入这种受害者状态呢?原因之一是人类天生具有逃避责任和寻求安慰的本性。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很容易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或环境,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这种做法让我们暂时逃避现实,获得一种虚假的安慰。受害者模式源于我们的成长经历。在童年时期,我们可能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伤害,而在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经历使我们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导致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容易选择逃避和抱怨,而不是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如果我们长期抱着这种心态生活,我们便会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进而陷入更深的困境。

     而且这个受害者状态还会让人沉溺,很多人还会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他们可以推卸责任、保住自己的面子,比如小孩子考试不及格,他觉得不是自己不好好学,而是老师讲得不好;大人有时候工作没有按时完成,不是不求上进,而是昨天任务太多,太累了。受害者喜欢把一切责任都推卸出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结果他们活在自我欺骗的谎言里,一事无成。另外,受害者因为自己被欺负过,所以欺负别人的时候也感觉理所应当,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一样,然后就可以安心做坏事了。受害者还可以利用受害来轻松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比如有些女孩子知道自己假装可怜无助,就会有男生来主动帮忙,结果是自己只会懒惰、撒娇,一旦没人帮自己解决问题,就会怨恨整个世界不来救她。这样的受害者模式,放弃了自己能做主、能掌控的部分,把自己生活的喜怒哀乐都交给别人做主,结果就是害人害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要获得真正的快乐,一定要摆脱受害者模式,进入掌控者模式,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需要学会承担责任、勇敢面对困境,并积极寻求改变。这意味着我们要跳出舒适区,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成长和进步。在面对不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够不抱怨、不推诿、不妥协,掌控自己的生命,努力解决问题,就能够掌控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可以改变他人的生命,走向真正的成功和快乐。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与他人或环境无关。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到幸福,你的幸福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父母或者任何人能为你设计出来的。万万不可在父母为你设定好的剧本里。如果你只会按父母的安排去选择工作、选择生活,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其实过得并不幸福,连带着父母也会觉得亏欠了你。这是一场双输的游戏。如果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即便一开始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当有一天他们看到你对待生活充满了热情、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快乐,他们也会为你感到由衷地高兴。所以,放弃抱怨和指责,学会感恩和珍惜,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影响他人,我们也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阳光。


     总之,摆脱受害者模式,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是我们走向真正快乐和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让我们勇敢地迈向掌控者模式,追求内心的幸福和成功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