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胆热脾寒之用方

 道医骏燚 2024-05-25 发布于河北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治疗邪传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寒,津液不布而见“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而不呕,小便不利,但头汗出”等证。

但从临床上看,属于少阳气郁而三焦气寒的病证并不很多见,然而这并不妨碍本方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

从本方的药物组成来看,由于内含甘草干姜汤及桂枝甘草汤两个基本方,所以,常用来治疗少阳气郁而兼脾阳不足或心阳不足之病变。

甘草干姜汤是温补中阳的基本方子,理中汤和四逆汤都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味而成。

从这个意义上看,柴胡桂枝干姜汤既能清解少阳胆热,又能温补太阴脾寒,所以用来治少阳胆热兼有太阴脾寒证,简称“胆热脾寒”,常能获令人满意的效果。

胆热脾寒的临床特点是既有胸胁苦满或疼痛,口苦咽干,心烦等证,又有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不欲饮食等证。

这与大柴胡汤治疗少阳病而兼阳明腑实对照而言,恰有寒热虚实鉴别的意义。

临床上这种“胆热脾寒”的情况多见于慢性肝胆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清利肝胆之药而导致脾气虚寒,或日久杂治以致寒热错杂,舍此方则无他法,用此方则无不有立竿见影之功,真可谓是万世之绝方。

桂枝甘草汤是温通心阳的基本方,《伤寒论》中凡是取温补心阳的方剂都以此作为基础,如桂甘龙牡汤、苓桂术甘汤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柴胡桂枝干姜汤又具有清解少阳胆热和温补心阳的双重调治作用。

因此,临床上可以用来治少阳气郁而兼心阳不足的病证。

心主血脉,心阳不足则无力运行血脉,因而常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或心下逆满,气上冲心等症状,这为临床治心脑血管病变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