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7年,沂蒙妇女满口答应,2个小时内把桥修好 可当我军大部队

 铁血老枪 2024-05-25 发布于上海
1947年,沂蒙妇女满口答应,2个小时内把桥修好。可当我军大部队到达后,她们竟然悠闲地坐着,团长着急道:“修好的桥呢?”不料,他话音刚落不久,妇女们就两人一组,依次跳入水中。
1947年冬,华北解放根据地进入了战略反攻的关键阶段。解放军总部在沂蒙山区集结了数万军队,准备发起规模空前的战役,消灭孤军作战的国民党74师。
74师曾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由张灵甫亲自率领,战斗力极为惊人。
当时他们正被其他国军包围在沂水临沂一带地区,但周边地势极为复杂,环绕着深沟峡谷和一条湍急的河流。
要想一举歼灭74师,解放军必须越过这条河流,从多个方向牢牢包围。
可是,当年的冬季极为寒冷,河水虽浅却结着冰,若让士兵硬着头皮涉水过河,势必会严重影响战斗力。这时团长们陷入了两难困境。
就在这时,临沂沂蒙妇救会会长李桂芳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团长们找到她,诉说了眼下的困难,请求妇救会能否帮助修建一座简易的临时浮桥。
李桂芳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请放心,等大军到来时,桥梁一定会如期完工。'她立即召集会众部署工作。
然而,妇救会内部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声音:河水如此寒冷,修桥工程艰巨,何况用什么材料修桥?近几日恐怕是修不成了。
面对内部的怀疑和埋怨,李桂芳却从未动摇自己的决心。她明白,解放军的行动最忌耽搁,此次战役的胜利关系到整个中原腹地的解放进程。
作为共产党妇女的后勤骨干,她责无旁贷,必须想方设法为前线提供坚强支援。
于是李桂芳深思熟虑,很快意识到用传统材料修桥的做法显然行不通。修浮桥需要大量木材,而临沂山区苦于缺乏资源,就是撘够木料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最后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由妇救会的32名姐妹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充当浮桥!
李桂芳将姐妹们分成两人一组,每组都要抱一块扁平的木板。部队渡河时,她们就一字排开,双足踩入河水中,以身体作为支撑点,举起木板连成一线。从河岸到河中,就像是一座用肉身搭就的'人桥'。
这个方案无疑极其冒险,但李桂芳本人极富号召力。她当机立断,以坚定无比的意志,说服了所有妇女同意了这个惊心动魄的计划。
就连最怀疑的人也无话可说,只能被她感染。当天晚上,妇救会里就响起了排练人桥的热火朝天的场景。
次日清晨,当解放军先锋部队抵达河岸时,竟一无所见,根本没有浮桥的影子。突然,李桂芳发出一声有力的号令:妇女们,下水!
只见32名姐妹迎着凛冽的寒风,端起木板整齐列队,缓缓跳入河中,冰冷的水流很快没过她们的膝盖。
紧接着,姐妹们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和配合,将木板高高举起,组成了一条由肉身构筑的'人桥'!
团长们见状无不动容。他命令全体官兵跪拜在岸边,庄严宣布:'同志们,请踩着'人桥'过河吧,一定要轻踩!'
于是部队缓缓通过人桥,一名接一名,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迈着步伐,生怕给人桥施加太大压力而导致岌岌可危。
姐妹们则咬牙坚持,半小时后,全体官兵安全渡河,人桥终于解体。
走出水中的妇女们浑身冰冷,仿佛与死神亲吻过一般。她们站立不住,大口喘着粗气。
一支战歌在夕阳西下时奏响,震耳欲聋。正是这支歌声,帮助她们打起了最后的精神,才没有当场晕倒。
很快,解放军便发起了对74师的总攻,双方在临沂、沂水一带展开了7天7夜的残酷战斗。
终于,在妇女们的支援下,沂蒙英雄儿女们攻克了一座又一座似钢铁堡垒般的据点,张灵甫部被彻底围歼,74师仅存的残余主力向西逃窜。华东地区的解放进程由此大大加快。
然而,人心间最为动人的篇章恐怕是随后发生的一幕:整个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首长们亲自前往妇救会看望姐妹们,眼含热泪地向她们表示谢意。他们告诫大家,这支'人桥'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解放史上。
的确,许多妇女同志由于长期浸泡在冰冷河水中,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和身体健康问题。有的由于受寒,甚至失去了生育能力,令她们余生憾恨。
但是她们毫无怨言,满怀无悔。她们明白,只有以这种方式支援部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战役的胜利。
从那以后,沂蒙山区人民就用亲切而崇敬的称呼'红嫂'来称呼这些英勇无私的妇女先驱们。
她们用自己的身躯搭建起一座永不迷惘的'精神桥梁',将革命事业高高托起,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我们缅怀这段动人心弦的历史,除了被震撼感动之外,更应该体会到李桂芳和妇女姐妹们那种'为革命付出一切'的英勇无私精神。
在那个动荡岁月,她们是如此渴望和平、自由和解放,才会孤注一掷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壮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