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相关知识整合

 lxqyizhong 2024-05-2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近年来,法律相关知识在中考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有的省市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把握法律相关知识,尤为重要!

一、法律角度

1.从社会规则的角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从法律特征的角度: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从法律作用的角度: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从依法行政的角度: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角度: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7.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角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8.从违法与犯罪的角度: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9.从依法维权的角度: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从宪法的角度: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1.从监督权的角度: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3.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14.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我们要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15.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6.从非公有制经济的角度: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7.从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8.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角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9.从政治协商制度的角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0.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角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1.从国家行政机关的角度: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2.从自由的角度: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我们要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23.从法治与自由的角度: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24.从平等的角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5.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二、具体内容

1.法律与法治

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法治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法律特征:

从立法角度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从执行角度看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从约束范围看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关于违法行为:

类别: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指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因为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点:情节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

③犯罪: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事违法行为,亦即严重的违法行为。

基本特征:

a.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b.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c.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④刑罚:即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类别:

主刑(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补充主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除出境。

⑤刑法的任务和性质:

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⑥我国法律的性质:是我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⑦如何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

A.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B.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C.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5.法律护我成长

①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

a.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b.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6.依法维权

1)学会通过非诉讼手段维权(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敢打官司(即敢用诉讼手段维权)。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的类别: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3)要善于斗争

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③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7.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依法治国的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a.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b.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建设法治政府:

a.政府角度:

①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b.个人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c.“三张清单”:

①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负面清单:明确企业哪些领域不能进行投资,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量提高社会成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7)树立法治观念:

①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

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③学习、宣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8)青少年学法懂法的重要意义:

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②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③广大青少年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宪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与普通法的联系)表现在: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第二,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2)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3)宪法与公民的关系:

①宪法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

②宪法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公民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4)宪法和普通法的关系:不同点:

①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是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相同点:

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