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淞沪会战几乎打光了我们所有的精锐!是抗战期间规模最大,最为

 王兆善 2024-05-25 发布于上海
原来,淞沪会战几乎打光了我们所有的精锐!是抗战期间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战,各路军阀放下隔阂,在民族大义面前 同仇敌忾。这一战,70多个师被拼光 30万战士为国捐躯,广西狼兵,徒步赶赴淞沪战场,6万军队战死5万多。桂军敢死队正面硬刚日军王牌,宁死不撤半步。湘军奔赴上海,几乎全部战死!川军几乎损失殆尽,连长以上军官全部战死!粤军与日军搏杀3个月,直至上海失守才撤出!中央军、嫡系部队、沪浙苏保安总队、东北军、西北军、云南滇军以及各省主力军张治中将军率领的第83师和88师,两支德械军团全部开往淞沪战场!


信息来源:勿忘“八一三”:回望85年前这场持续110天的“上海大会战”-澎湃新闻;淞沪会战(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之一)-百度百科


1937年8月,因虹桥事件引发的战火,迅速在上海一带燃烧蔓延。面对日军的狂妄挑衅,国民政府不得不发布自卫抗战声明,誓与日本宣战到底。此时,尽管国内局势错综复杂,各派系之间还存在着重重矛盾隔阂,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各路军阀均怀着救亡图存的决心,纷纷放下芥蒂,聚焦阻击侵略者。


为阻止日军在沪扩大战火,蒋介石调遣了大量精锐部队前往战场作战。其中备受期望的,莫过于从西方列强那里引进先进装备和训练的德械师--第87师和第88师。这两支德式师均由留洋将领率领,在军制军纪等多方面都严格按照德国标准执行,实力远胜其他国军部队。


战火一触即发,87师和88师就被派入了战场最前线。88师更是根据德国顾问的建议,率先实施了一个名为'铁拳计划'的突击战术。该计划由500人的精锐突击队执行,他们全副武装,配备自动武器,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对日军阵地实施猛烈冲击。指挥此役的是年仅28岁的刘宏深少校,然而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刘宏深的英勇献身虽然为这次突袭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更燃起了全军的战斗热情。


除了中央军的德械师外,各省籍的地方武装也纷纷响应号召,奔赴淞沪战场。著名的有广西狼兵徒步跋涉数百里来到上海,战斗伤亡6万多人;桂军敢死队更是不惜生命正面硬刚日军王牌部队,力战到底亦不退缩半步。


湘军全体主力则是赶赴上海后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那句令人热血沸腾的口号'中华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四川军队在重创丧失后,仅存的804团在夜战中斗志昂扬,虽只剩一个连的兵力但依然视死不渝,坚守阵地到底。粤军则与敌人浴血奋战3个月有余,直至上海失守才被迫撤退。


除了地方武装之外,中央军中一些原本驻守在其他前线的部队,也被紧急抽调至淞沪参战。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莫过于18军麾下的42旅,8000余人经过短短6天的激战后,惟存不足2000员。同样伤亡惨重的还有胡宗南的第1军,刚刚整补后重返战场,便又伤亡过半。即便付出如此惨重代价,中国军队在火炮、坦克等重武器装备方面的落后,也注定了这场战役的胜算不大。


伴随双方增兵的加入,战事愈演愈烈。以88师和税警总队为主力的中国军队虽最终阻击住了日军渡河突袭,但付出的牺牲同样超乎想象。仅税警总队第4团团长孙立人一人,就在阻击战中身中重创、昏迷多日。


随着日军的三面进逼,切断了中国军队的供给线,加之弹药渐竭,再难以坚持下去。在这种被动局面下,蒋介石最终做出了痛彻心扉的撤退决定。而为掩护其他部队撤退,东北军出身的67军更是临危受命,在松江地区与日军激战3天3夜,最终仅存不足400人,军长吴克仁更是壮烈殉国。


就这样,在伤亡达30万人的代价下,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利告终,上海沦陷在日军手中。


尽管最终我方失利,但这场血腥而艰难的会战,却成为中国军民抵御外侮的决心之源。在此役中,全国子民及各路武装无分彼此,同舸共济、视死如归,用鲜血筑起了一条条钢铁长城。正是凭借这股同仇敌忾的力量,中国军民才能在接下来的漫长抗战道路上一次次从挫折中崛起,最终夺取了彻底的胜利。


更重要的是,在淞沪大战中,中国军队虽遭重创,却也极大消耗和打击了日军的战略企图。此役拖延了敌军的进攻目标,令其耗费了大量有生力量。这样的代价,不啻让日军丧失了一次在中国持续作战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见,淞沪会战胜利虽败犹荣,它所付出的牺牲和英雄主义精神,无疑为中国后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总的来说,淞沪会战是一场壮烈的民族大阵亡,它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捍卫家园的坚定意志。尽管失利,但那浩气昂昂的抗日气概,却永远铭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成为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精神。唯有认真铭记历史,方能激发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这正是我们从淞沪会战中汲取到的最宝贵教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