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赏析 王熙凤怒打小道士缺少仁心奴仆为虎作伥

 伴读红楼 2024-05-25 发布于黑龙江

清虚观前钟鼓齐鸣张道士执笏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请安。气氛庄严隆重。道观里德高望重的张道士,是当代连皇帝都很尊重的神仙,也是当年荣国公的替身,和贾母算是世交。张法官清虚观的观主,他的地位非常高执笏标志他是做官的人。皇帝封他为道录司掌印披衣是披皇帝所赐的官服。张法官是荣国公的替身。荣国公不能亲自来参加宗教活动,就请一个有身份的道士,替他在道观里上香拜神

凤姐儿心思细密,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贾母在前面要下轿了就亲自过来贾母因为都是高贵的女眷,除了张道士都回避可巧有个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各处的蜡花,正欲出去,躲避不及,结果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扬手照着脸照脸就是巴掌,把倒在地,嘴里还骂着非常难听的粗话。凤姐对这个慌不择路的小道士,劈头盖脸就是一巴掌,充分暴露出她凶狠残暴的一面。那小孩子爬起来还要跑。此时刚好宝钗她们下车,宝钗这些闺中小姐,是不能见外人的,尤其不能见男子在她们眼里,这个只有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是男人围随宝钗的众婆子媳妇,见小道士滚了出来,把他团团齐声喊打。一群狗仗人势的婆娘媳妇更可恶。

作者用可怜的小道士来做一种对比,这些来求福的人,他们的福到底在哪里就算小道士不该撞到凤姐,也不至于就来这么一巴掌。甚至一群人围打一个小孩子。他是观里的道士,还没有宝玉大。这是在各路神像前。王熙凤这一巴掌,充分体现不信神佛,缺少怜悯之心,咄咄逼人的贵妇形象。所有的人和凤姐都差不多,认为小道士应该受惩罚。只有贾母可怜说他怪可怜见的。

贾母问清楚情况之后,她就吩咐珍哥把那孩子带过来,不要吓着他,好言好语的安慰他,给他钱买东西吃。这个小道士被带到贾母跟前,跪下发抖,贾母愈加可怜他。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说不出话来。贾母说这个小孩可怜,如果把他吓坏了,他的爸爸妈多心疼?贾母的话令人心酸。贾母疼他的儿孙,天下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贾母这是富婆的做作,虚伪,还是积古老人的慈悲为怀?贾珍照老太太的话做了,给那孩子几百钱,叫不要为难他。真的叫人感动。真的希望,贾府的家人不会为难他

我们看到贾母是很会享福的老太太。贾母可怜见的表明贾母体察人间父母的舐犊情深,体谅小道士的恐惧和无助。深知福报的多寡,取决于仁爱的多寡,仁爱越大,福报就越大。她是贾府真正的有福之人。陶渊明写信给的儿子说你要善待佣人,他们不过人家的儿子。别人的小孩也应该仁慈。王熙凤在这方面欠缺他心不够仁厚没有恻隐之心,虽聪明有余,机关算尽,非常能干,但是从宗教来说积不下福报甚至可能折寿,不得善终。

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孙女是贵妃,可是她并不作威作福。反而体贴疼惜一个小道士。贾母将心比心,以母亲的心情去对待这个陌生的小男孩。心疼的说,小道士的母亲不知有多心疼,作为一个习惯于高高在上的人多么难得。贾母展示了良好的道德风范,那就是宽厚慈善,温柔和气,替人着想。

贾母不只是贾家的权威中心,也是贾府的道德中心,更是贵族妇女的典范。他把优良家风传承下来,维系于不坠。他把家务交给二房的媳妇王夫人,而不是长房的邢夫人。在下一代的孙女们,贾家的四春都是从小跟在他身边长大。尤其元春、探春更是出类拔萃。贾母王夫人的教养可以说是一大关键。这件小事表明贾母的悲悯情怀。这个家族福气,因为有贾母这样心存悲悯知道惜福的人。对这样一个有才能、有智慧又有品德的老人家,作者给予他满满的福报。福寿双全。回目就是对贾母的一种赞美。

凤姐和贾母对待小道士的事儿很小,但这展示了贾府两代管家婆的不同。凤姐的眼里只有势力,贾母的眼里却有人情。凤姐只有耀武扬威骄纵任性,贾母却是同情弱者,怜贫爱幼。凤姐的威是她福薄,贾母的善是她福厚。这个细节暗示这个大家族正从兴旺走向没落。

贾母着一种世俗的悲悯贾母世俗,他不庸俗更不是恶俗。贾府这么多人出来烧香拜佛的是来祷福的。为求平安求福寿。但是又有多少人记得行善。有多少人觉得应该尽量做好事,为自己积福。很多人是一边作恶一边拜佛,希望通过贿赂佛祖来佛祖原谅她。贾母真正具有人生智慧的人,他知道福气是靠行善积来的。大多数人都想求果,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善果必须得有善因很多人都迷失在世俗的利益交换中,他们觉得多花钱捐给寺庙。其实真正的佛法是要你明白你对人好,才会得到善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