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能气血双补 八珍汤和归脾汤谁更强?(附4道滋补气血食疗方)

 继一 2024-05-25 发布于辽宁
图片

人们常说,看一个人的“气色”就可以看出其健康程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自古就有气血盈则百病不生,气血亏虚则百病皆生的说法,而外表气色是气血是否充盈的表现之一。

气血虚的表现

气虚:气能生血,气虚的人体内阳气温煦和推动作用不足,身体就会容易出现疲惫无力、精神萎靡、头晕耳鸣等症状;

血虚:血能养气,气能在血的运载下行至全身。血虚的人由于全身脏腑缺乏濡养,脸色自然淡白无华,或者脸色偏黄。口唇、指甲等部位也会显得没有“血色”,同时会有失眠多梦的情况。

当出现气血两虚,门店上较多人使用的是八珍丸和归脾丸等中成药,而这两种中成药则源于八珍汤和归脾汤,今天就重点来说说这两个经典方的组方原理和用法区别。

八珍汤

组方:白术、茯苓、人参、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黄。

主治:气血两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怔祌、少食、舌淡苔薄白等。

八珍汤不仅是八珍丸的“祖先”,同时也是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的重要来源。此汤名来源于八种看似平凡但对人体气血补益作用珍贵的八种药材。

君药:人参、熟地黄

方中君药为人参和熟地黄,前者益气后者补血,两相配合,气血双补。

臣药:白术、当归

白术可以帮助人参益气补脾,而当归能滋养心肝、养血调血,缓解因血虚日久引发的心肝血虚的情况,可以协助熟地黄补益阴血。

佐药:白芍、川芎、茯苓、炙甘草

白芍养气敛阴。川芎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让其它偏补益的药物可以运动起来,使补而不滞,减轻脾脏负担。茯苓有健脾利湿的作用,让脾恢复正常功能,顺利化生气血。而炙甘草益气补中,可以协助人参白术益脾。

使药:炙甘草

炙甘草在组方中兼顾使药之职,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八珍汤主要功效是益气补血,是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专业诊断,区分证型,才能真正起到补虚作用。为了方便,也可以直接选用市面上的八珍丸中成药。

归脾汤

组方:黄芪、龙眼肉、人参、白术、酸枣仁、木香、茯神、炙甘草、当归、远志。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怔祌、健忘失眠、盗汗、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2.脾不统血证,主要表现为便血、月经不调(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尽等)、舌淡。

归脾汤最早载于南宋医家严用和所撰《济生方》,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在上方基础上增加了当归和远志,以增补血安神之效。

君药:人参、龙眼肉

方中人参补气健脾、生血养心,龙眼肉则甘补滋润、补益心脾、养血补心,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臣药:黄芪、白术、当归

黄芪可以补脾益气,白术可以补气健脾,强健脾胃以让气血有生化之源,二者协助人参益气补脾。而当归可以滋血养血,让血充气固。

佐药: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

枣仁之酸可收心神,茯神之静可宁心智,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而木香芳香醒脾,理气升清,可以防止补气养血的药滋腻脾胃,减轻身体负担。

使药:炙甘草

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

从归脾汤的药物组成可以看出,其重点在于补心以生脾土,从而达到气血双补的效果。因此归脾汤有“气血双补,心脾同调”之妙。

八珍汤和归脾汤的区别

从以上组方分析可以看出,八珍汤主要作用就是补气血治虚,而归脾汤的重点则在心和脾,补心血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心悸不安、失眠症状或者脾不统血等更突出,兼有气血虚证的,更适合用归脾汤。

简单来说,心脾两虚症状突出的,可以选归脾汤,而气血两虚症状突出的,可以选用八珍汤。证型和症状的辨别,以及用药选择,都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除了汤方和中成药,日常用膳食调理以滋补气血也是不错的选择:

1. 四物乌鸡汤

选用乌鸡与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生姜同炖煮,可以起到滋阴补血的作用,尤其对体虚人群以及经期后女性有补益作用。孕妇、内热明显人群以及经期女性不适用。

2.参芪炖鸽子

将鸽子、党参、黄芪和枸杞子一起烹煮,可以补气养血,补脾养胃,适合脾胃虚弱人群,但人参和黄芪要适量。当有发热、阴气不足的情况则不可食用。

3.红枣小米粥

红枣去核后和小米同煮食用,是很多人常用的养血补血药膳,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人群。糖尿病人群依具体情况选用。

4.猪肝炒韭菜

这款小炒尤其适合贫血人群,可以起到补肝明目,补血的作用。但阴虚火旺胃肠功能弱的人不适宜。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赶紧关注


专业联合用药

门店沟通技巧

超多福利派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