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笔花鸟画“图式”的艺术之美赏析

 泊木沐 2024-05-25 发布于辽宁
工笔花鸟画“图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时期,不同时代的“图式”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这为传承与解析艺术之美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当前有些人存在未能通过“图式”解析工笔花鸟画艺术内涵的问题,出现艺术鉴赏不够深入的现象,并不利于工笔花鸟画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基于此,为使人们能深入体悟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真谛,探析工笔花鸟画“图式”的艺术之美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笔花鸟画“图式”概述
工笔花鸟画“图式”在唐朝逐步成型,在五代时期飞速发展,两宋时“图式”极为成熟,两宋时期的院本画具有推动“图式”发展的作用。元明清期间虽然“图式”发展步调放缓,但在多元文化的积极影响下“图式”变得丰富且有了较大的转变,这说明工笔花鸟画“图式”具有创新性与生命力。
工笔花鸟画“图式”之美的赏析根基为东方哲学,传统人文思想影响“图式”设计,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使“图式”具有写实性且极具美感,同时赋予仙鹤、松树及梅兰竹菊等绘画对象深意,被塑造成有人类性格特征的艺术形象,能反映出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不同时期的工笔花鸟画“图式”特色各异,以两宋时期为例,院体画为“图式”设计带来较大的影响,“图式”创作理念严谨且构思精妙、周详推敲、细致入微,这使工笔花鸟画“图式”艺术赏析进入了新的境界,色彩、线条、造型等元素灵活运用,笔墨的创造力随之增强,助推创造理念优化,丰富视觉物象组合艺术表现形式。现代工笔花鸟画“图式”在传承传统“图式”设计理念、艺术风格的同时寻求突破,受新时代思维、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图式”更倾向于表达作者的艺术想法,同时“图式”设计理论指导力度不断加大,如谢赫的“六法”、顾恺之的画论等,这为人们用现代题材创作“图式”并助力传统、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融合与发展给予支持。

二、工笔花鸟画“图式”艺术之美表现形式
(一)依托发展规律赏析艺术之美
工笔花鸟画“图式”艺术之美赏析需具有客观性,这就需要赏析者能了解“图式”的演变进程,通过把握“图式”发展客观规律有效赏析,使赏析者能立足不同时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探究“图式”之美。以两宋时期的折枝“图式”创作为例,通常描述若干禽鸟、一簇花卉等事物,造型强调写实的重要性,还有笔法细腻、随类着色等特点,如《花篮图》、《秋葵图》、《桃鸠图》等,均可表现出两宋时期“图式”的艺术特点。依托发展规律赏析艺术之美需赏析者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在赏析两宋时期“图式”的过程中需意识到当时程式化标准对“图式”艺术性创新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继而更为客观、全面的赏析“图式”艺术。

(二)以文化内涵为抓手赏析艺术之美
工笔花鸟画“图式”设计与发展的基础为中华文化,因为花鸟画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缩影,所以可流传至今并引发人们的共鸣,基于此需赏析者以文化内涵为抓手,感受“图式”的气韵,只有捕捉到“图式”的思想感情才能让工笔花鸟画在精神世界“活过来”。因为不同时期的价值追求、政治环境等方面存在区别,所以需赏析者了解“图式”诞生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将“图式”中承载的文化理念视为动态、综合的概念,并非笔墨、印章、扇面等艺术形态的机械组合,基于美学原则、人文精神赏析“图式”的色彩、构图、造型、线条,达到透过“图式”与作者跨时空对话并得到精神启迪的赏析目的。

(三)从主观出发赏析艺术之美
新时代人们赏析传统“图式”的观念已然发生转变,“图式”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被人们赋予新的意义,这就需要赏析者从主观出发,用自己的经历、学识、感受解读“图式”,拉近工笔花鸟画与自己的距离,并成为折射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新时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远不及古代,为使人们能主动关注花鸟画,并参与到传承、发展、创新工笔花鸟画艺术形态的活动中,需加大工笔花鸟画社会性宣传力度,例如将工笔花鸟画引入公园、车站、园林等公众活动区建设项目,给人们更多机会接触并赏析“图式”,在此基础上积累赏析经验、拓宽赏析眼界、提升赏析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笔花鸟画“图式”艺术性赏析利于人们增强审美鉴赏能力,还可有效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基于此赏析者需了解工笔花鸟画,能客观的赏析“图式”,根据不同时期“图式”的风格、特征、人文内涵客观赏析,还需透过“图式”表象洞悉作品的真谛,对“图式”的造型、线条等方面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为提升人们的“图式”赏析能力需注重社会性宣传,继而助推工笔花鸟画“图式”在新时代创新与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