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历诗意南河

 zhb学习阅览室 2024-05-25 发布于上海

作者:帅瑜

一首首隽永的山水诗,就是一处处诗意盎然的景致。打开谷城千年史册,便有绵延千年的诗文。

谷城有一条美丽的南河,它的源头就在神农架,被古人称之为“粉水”。最早为南河著文的古人,是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他在《水经注·卷二十九·粉水》一文中写道:“粉水出房陵县,东流过郢邑南。粉水导源东流,径上粉县,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皆取名焉。又东过谷邑南,东入于沔。粉水至筑阳县(谷城古县名)西而下注于沔水,谓之粉水口……”

粉水,自古以来都是谷城“八大景”之一。南朝宋·盛弘之在《荆州记》中说:“筑阳县粉水,源出房陵。取其水为粉,鲜洁异于余水矣。”据齐《召南水道提纲》谓:“此水曲折行五百里……又东南至保康县之台口,有白岩河,行二百余里,自西南来会,又至保康县东北之洞庭庙,西有板仓河行一百余里,西南自县城来会,又自洞庭庙西折而北,又西北复折而东北,经鸡子口,俗曰南河。按沮水入谷城,始名南河,对北河筑水而言。”

盛弘之所说的“取其水为粉,鲜洁异于余水”,此言源自于一个美好的传说,即汉朝萧何相国夫人率奴婢于南河洗漱后,将有粉之水泼于河中,因而南河水异于其他河水,常年碧绿鲜洁,清澈见底,注浊水而不浑,自此得名“粉水”。后人就以此传说,为南河作了不少诗。

明代文人边寔写过一首《粉水澄波》,诗曰:昔人渍粉此溪头,因有佳名后世留。玉鉴虚叨晴浴月,冰台登□冷涵秋。诗中的“昔人渍粉”,即指“萧何夫人渍粉,鲜洁异于诸水,因取名”。《南雍州记》原来,萧何曾被封为酂侯,当时的封地酂阳城邑,就在今天谷城县冷集镇固封山一带。固封山地处汉江边,古曰“酂阳”。后世便有了“萧何夫人率奴婢到南河洗漱”的传说。

“粉水澄清”成为谷城一景后,文人们纷纷作诗予以赞誉。

在清代,就有不少文人为南河赋诗。在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谷城贡生安庭松,曾作过一首《粉水澄清》诗:谁将粉色洗汪洋,相国夫人古迹彰。此日一泓清澈底,临流犹觉有余香。诗的意思是,谁将脂粉洗南河,原来是相国夫人。脂粉溶入南河,河水不仅清澈见底,而且还能闻到清香。

湖北荆门贡生、国子监学正衔署谷城县训导,并协修过《谷城县志》的蒋海澄,也以《粉水澄清》为题作诗道:一泓澄澈出南河,相国夫人古迹多。碎石粼粼泉里漱,游鱼阵阵镜中过。从来粉水归襄水,未许清波杂浊波。彻底光明空色相,襟怀似此更如何。

清代谷城籍文人尚渭纶,同样写过《粉水澄清》的诗:谷城城外水悠悠,彻底清漪不断流;树影虚涵波浪静,天光倒映古今秋。一泓泻月飞青雀,几度濯缨起白鸥;远出房陵三百里,朝宗东去不回头。

在南河文王跑马道下面,有一处临水的岩洞,敞口呈撮箕状,宽阔能住人。就是这个岩洞,名叫“文龙书院”,清道光年间谷城岁贡生方其敬为其赋诗道:古洞深深长绿苔,刘郎曾此读书来。石床石几依然在,底事当年竟不回。“文龙书院”原称“文龙岩”。相传金时有一寒门子弟刘文龙,为考取功名曾在此洞苦读诗书。后在清代时,“文龙岩”改名为“文龙书院”,成了谷城“八大景”之一,如今仍然是南河一大景观。

对“文龙书院”谷城士人黄瀛也写有一诗:马驹岩左一幽居,石室云门好读书。展帙并无尘拂案,挥毫惟有露侵裾。词园史馆名相似,墨稼经畬意自如。最惜文龙去不还,空留明月照前除。“石室云门”指刘文龙读书的这处石屋;帙指书籍;词园史馆指文坛。墨稼经畬是说读书也要像农人耕种庄稼一样辛苦勤劳方能学成。

南河还有一处著名景点,那就是南河镇九里坪村旁的香炉石。清代同治《谷城县志》载:“香炉石在县西南五十里粉水中,上巨下细,圆如匠凿。”今天,我们见香炉石还是如此,它耸立在南河的水中,就像一朵巨大的蘑菇,静静地历经着河水昼夜洗礼。

清同治十三年(1874),谷城文人詹树声就为《香炉石》赋诗道:怪石排空势俨然,博山形状合方圆。日临峭壁金猊耸,星射中流宝鸭悬。古木参差拈作柱,浮云缥缈篆为烟。好将阅道生平事,每夜焚香告与天。

古人钟情于南河,赋诗著文俯拾即是。笔者撷取二三,跟着诗人的脚步,走进南河山水,去感受这里的人文历史,去品读诗文中的山水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