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个碾庄圩就像是专门为华野战士设下的死亡陷阱 黄百韬的25军和6

 铁血老枪 2024-05-25 发布于上海
整个碾庄圩就像是专门为华野战士设下的死亡陷阱。黄百韬的25军和64军中有很多老兵,他们布置的暗堡和火力点非常难以应对,有些甚至将机枪射击口紧贴在地面上,难以察觉。在各个战场上,火舌从紧贴地面的射击孔中喷出来,子弹贴着地面飞来。即使战士们匍匐在地上也无法躲避子弹。一个接一个的战士被击中倒下,丧生前还保持着前进的姿势。

与此同时,敌人构筑了夹墙式工事,使得应对更加困难。刚刚冲进去的战士就会被从背后射来的子弹击倒。由于伤亡过大,前线士兵们纷纷抱怨:“过去我们追逐敌人,占据上风,在运动中歼敌。但现在敌人依托坚固工事与我们对垒,我们匆忙攻坚,又渴求胜利,是我们轻敌了。我们必须调整战法。”

粟裕深知前线士兵们的痛苦。他的指挥所距离碾庄圩只有15公里,北面不断有战事爆发,天空中时常传来国民党飞机的轰鸣声。他时而盯着地图,红旗和蓝旗在地图上忽插忽拔,情势每日变化。焦灼的战斗让粟裕感到血液上涌,血压一直飙升。

在这个关键时刻,各纵队的伤亡数字陆续报了上来。粟裕一看就知道其中肯定有许多隐瞒和少报。但即使这些数字充满了埋伏和难以承受之意,也让粟裕十分担心。他最注重数据,因为数据不准确会影响他的指挥。他首先向陈士榘征询意见,然后一个个给前线纵队的指挥官打电话,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

13纵司令员周志坚回忆道:“我感到很沉重,回到纵队指挥部时,参谋告诉我粟裕同志要和我通话。我接过话筒,然后传来了粟裕同志的声音:'刚开始进攻,你们部队伤亡就这么大,进展也很慢。下去整顿一下再打。’”

粟裕一向儒雅并懂得照顾部下的情绪。但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他已经无法顾及别人的面子了,直接展开批评。

随后,粟裕亲自赶到华野司令部附近的野战医院。在医院里,他看到了茫茫多的伤兵。他了解实际伤亡数字远比上报的严重得多。返回司令部后,粟裕又与自己熟悉的老部下4纵陶勇通了电话。在通话中,粟裕直接问陶勇:“4纵的伤亡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陶勇知道粟裕有高血压的毛病,不想让他过于担心,试图隐瞒实情:“不到2000人,还算不严重。”但粟裕立刻火冒三丈:“别骗我!如实上报!”陶勇只好沉重地回答:“伤亡确实严重,目前统计数字是4300多人。”

听到这个数字,粟裕非常震惊。他了解到,这相当于4纵战斗骨干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4纵的战斗力量已经遭受了重大损失。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部队将会崩溃。然而,国民党的援军却像疯子一样蜂拥而至。他们不仅向我们阻援部队发动猛攻,还向黄百韬的部队空投物资,甚至把黄百韬捧成所谓的“常胜将军”或“天军”。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中央日报》和《扫荡报》被空投到我们的阵地,上面刊登着黄百韬的半身像和蒋介石的嘉奖令。这种情况让整个国民党集团都陷入了疯狂之中。

粟裕了解到了前线的困难情况,他通过地图分析研判,决定调整战术指挥关系,明确任务和目标,改进战术和技术。他采取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策略,并明确了近距离作战的方向和利用夜间挖交通壕的方法。同时,他将阻援任务交给山东兵团来统一指挥,由王建安和谭震林负责。这样能够更好地调整部署,快速解决黄百韬的兵团问题。

11月15日,遵照粟裕的严令,王建安迅速启动了近距离作业计划,指导士兵们争分夺秒地挖掘战壕,直至逼近黄百韬阵地边缘,距离仅约100米。次日,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联袂向毛泽东汇报,确认了碾庄总攻的具体时间及部署细节:“今夜,针对黄兵团的攻势将由谭、王两位同志统一指挥实施。”随着近迫作业的圆满结束,粟裕重新整编了火力配置,将特种兵纵队与各纵队的80门重型火炮整合为三大炮兵集群,并紧急调配自大连运抵的大批炮弹,为决战备足了武力后盾。黄百韬的命运,至此已悄然锁定。

在铺天盖地的炮火洗礼下,黄百韬兵团的防线土崩瓦解,明暗堡垒化为废墟,敌军士兵相继倒下,防御体系遭受重创。11月22日,粟裕下达了总攻指令,对黄百韬残余势力发起最后的雷霆一击。4纵与9纵如潮水般涌向黄百韬藏身之处,伴随着“活捉黄百韬”的震天口号,黄百韬绝望中企图逃脱,然终是无力回天,面对败局,他选择了以自杀结束生命,其麾下12万大军随之宣告覆灭。

闻此捷报,粟裕因连日劳累过度,一时竟支撑不住,晕厥倒地。然而,战事未止,他亦未让陈士榘稍作停歇,随即调遣陈士榘率三支纵队及特种纵队增援中野对双堆集的围攻。在华野强大炮火的连续打击下,黄维的坚固防线终告破灭。淮海战役以我军歼敌55万人的辉煌战绩落下帷幕,其中华野兵团独占鳌头,贡献了超过70%的战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