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志难酬

 黄庭见神 2024-05-2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事业单位场地工的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却稳定,地位虽然低微,但却清闲。师爷又有了潜心习武的条件。杏花林体育场地处太原市人民医院的北侧,南华门的东侧。主要由篮球场和田径足球场构成。足球场的东北面是一片树林。比赛时,扩音器的声音,闹哄哄的人群,喧嚣非常。但大多数时间静谧安宁,空旷宜人。在城市中可谓闹中取静,世外桃源。师爷踱步在树林中,思想:自己年轻时斗顽徒、杀日寇,不过是借年轻人的血气,武艺中的明劲、技法而为;后来于刘东汉弟子、胡耀珍博弈,也不过是借助多年与人较量的经验、技法和暗劲功夫,还远远不是内家的至高境界。如今虽然功夫已经大进,但是否合道,还是要细细慎思、明辨。于是把脑际中的拳诀、功法翻腾出来,以谱问身,以身应谱,细细揣摩、修练起来。既感到同体空透,全身筋骨、劲力的通畅自如;脑际清明,心态的安宁;气息,气血一呼一吸往来于丹田、四肢,腹腔、皮毛之间;其声鸣响,其质如水。正如宋书铭在“授秘歌”中所说:“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水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一种心理的愉悦,生理的舒畅如阳光沐浴,春风荡漾。顿然让人欲罢不能。
修过内功,又修技法。细细琢磨起形意拳太极、八卦、南少林等拳种,多年来收集的招式、用法,点穴、擒拿、分筋错骨及各种长短器械的应用。每日过得倒也自得快乐。
到了1958年,省里准备参加全国运动会,举办了全省第一届运动会。师爷在比赛中获得了太极拳类第一名。比赛以后,武术项目中获得名次的运动员组成了“山西省武术集训队”。但只推荐了长拳名次获得者郝学儒参加了全运会。师爷自知自己得到名次,主要是以依靠自己在武林中的声望,和劲力表现。从拳架的花哨,耀眼上来说,内家拳很难和长拳比较。看到这种状况,师爷感觉到,现在的武术比赛,已和民国时期的国术比赛有了本质上的不同。民国时期的国术比赛是以对抗来决定名次,而这时的武术比赛是通过表演拳架,通过裁判员的评议来决定运动员的名次,开始趋向于体操运动,背离了中华武术的宗旨。所以,今后的武术到底应该如何传承呢?这不能不让师爷感到了困惑。
幸好,还有知音师伯刘绍文。刘绍文年龄和师爷年龄相仿,早年参加红军,十八岁上任营级,后调任体委副主任,是体委资历较深的干部。师伯甚是仰慕师爷的武艺,深知师爷的心志,看到师爷取得省运会比赛的第一名,即及时给师爷活动,转到群体科,开始做管理武术修练者,和爱好者的群众活动。不久,听说市长维藩和市政府的干部们想学习太极拳,知道这是一个人与领导交流,为以后升职的极好机会,就积极推荐师爷前去传授。师爷接到通知,心里也很高兴,欣然受命,可去了没几天,就烦躁起来。市长和政府的干部们学习太极拳是为养生,不过是学学套路拳架,不懂也没兴趣修练内家拳功夫,而师爷则志在传授内家拳功夫,技法,与干部们目的相去甚远。再加上岳维藩和师爷年龄相当,地位悬殊,器宇轩昂,自然不会以师父相待。师爷则觉得要学拳,就要敬师父,不敬师就是不敬拳,不敬拳就不可能安心练拳,不能安心练拳,就不能得道。既然如此,自己何必在这里费口舌,耗功夫。就推荐了杨氏太极拳的后人,自己又回到体育场。此时,还有一位体委主任,非常喜欢师爷的武艺,想跟师爷学艺。带着师爷去北京开会,两人住在一个房间里。师爷觉得他不是练拳的材料,就敷衍他。夜间主任听得恩师练功,肚里忽隆隆地响,天明了问师爷,恩师诙谐说:发癔症呢。”主任讨了个没趣,甚是记恨,后来在调资中,对师爷多有难为。
其实,师爷江湖上行走多年,岂能不懂人情世故,只不过人生的理想不同罢了。就芸芸众生来说,以自己的荣辱得失,趋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师爷一门心思,只是在拳艺的传承,无心于世俗,所以不为世人理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再加上持才傲物,难于人苟合,也许这也是师爷虽才智不凡,蜚声武林,但终不能受领导重用,扬名于上层社会,被官方认可的原因。后来,弟子们甚为惋惜。师爷则不以为然。师爷说:“常人是见了当官的,自矮三分。咱们是见了当官的,位高一级。你要学拳,无论多大的官,你也是学生、弟子;我就是老师、师父。你是省长,我就是省长的师父,就得按武行的规矩行事,要不练不出武艺来。”所以师爷到老,对失去升职的机会并不觉得是件可惜事。
师伯刘绍文看师爷无意于升迁,便帮着置办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各式家什,摆在体育场,让师爷辅导武术爱好着习武,每逢节日还和柴兰亭进行推手表演,吸引得许多观众,倒也忙的不亦乐乎。这一年李锦文师爷逝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