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调频肝脏的颂钵频率,真的太舒服了!

 积沙成塔0u3svg 2024-05-25 发布于天津
图片
图片
亲爱的朋友:


肝脏的基本频率是317.83Hz,此曲对应肝经、胆经,适合容易肝气郁结、抑郁烦躁、食欲不振的人聆听。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

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

《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又为将军之官,主谋虑。

愿你在这首颂钵音乐的振动下,让自己慢慢进入深层的冥想状态,从而释放身心的压力,当打开播放键时,就己经开始在疗愈自己了。

因为个人差异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在体验中会有不同的感受,疗愈过程中不一定是舒服的,请静下心来,观察身体与内心的感受,调整好呼吸,试着不加评判地练习!

图片

文 |《颂钵冥想》完整指南

颂钵,这种源自古代的乐器,无论从其独特的造型还是优美的音色来看,都无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它那浑厚而悠扬的声音,既能激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又能安抚我们疲惫的灵魂。但你知道吗?颂钵除了在音乐艺术上的表现,更在冥想修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颂钵的声音,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引导我们进入深沉的冥想状态,帮助我们实现心灵的平静和升华。

今天我们就将详细探讨冥想的重要性,以及颂钵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声音,辅助我们进行冥想修行。让我们开始这场探索之旅吧!

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各样的任务、活动和责任争相瓜分我们的时间、注意力和精力。

我们试图在家庭、工作、学校等多个领域中取得平衡,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的压力却持续加大。

此外,智能手机和其他科技产品也常常让我们在那些虽然有趣,但却无法带来长期价值的事情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对于一些人来说,在考虑到其他责任的负担的情况下,想要抽出时间进行静心和冥想变得极其困难。这不仅让人感到遗憾,因为缺乏反思和静心可能会导致压力和焦虑不断累积,从而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问题包括易怒、头痛、失眠、抑郁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同时,长期的压力和焦虑还会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人,其免疫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另外,长期的压力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而对于大脑来说,长期的焦虑和压力可能会导致海马体受损,进而影响记忆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尽管我们的生活节奏快,责任重,但我们也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进行反思和静心。这不仅可以缓解我们的压力和焦虑,更可以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图片

01. 现代世界的焦虑和压力

根据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的数据,焦虑症是美国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每年影响着约4000万名18岁及以上的人。

根据美国压力研究所(AIS)的调查结果显示,77%的人曾经历过身体压力症状,73%的人经历过由压力引起的常规心理症状,并且有48%的人表示在过去五年中他们感觉到自己承受了更多压力。

在中国,抑郁症患者则更多,据《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人,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虽然导致压力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其背后存在着共通性。其中,工作压力和金钱压力是两个主要原因。

许多人因为担心与同事以及上司之间的紧张关系,常常不得不超负荷工作,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金钱压力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压力可能来源于对失业或即将失业、退休储蓄减少或医疗费用增加等方面的担忧。

此外,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如自己和家人健康问题或长期患病所面临的巨额费用,也会带来压迫感和焦虑感。

在家庭关系方面,比如离婚、伴侣去世、争吵和孤立等都可能引发个体内部的紧张情绪,从而形成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接触媒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交网络)也被列为导致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睡眠不足以及无法释放肾上腺素和应激荷尔蒙也被认为是产生压力的因素。

根据《今日心理学》杂志的报道,现代社会中有五个主要因素导致了我们产生更多的压力与焦虑:必须与更多样化的人互动,根据高且通常无法达到的标准来评估自己,需要专注于特定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以及创新出现的速度。

起初,哈佛大学身心医学院的创始人Herbert Benson提出,持续增加的压力会使我们的神经系统处于“战斗或逃跑”的反应状态。

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氧气消耗量增加和心率加快。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压力还会使我们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脏相关的问题。

图片

02. 什么是冥想

我们通常将冥想与静坐不动、清空脑中所有杂念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冥想只适合那些寻求开悟的人,其实不然,人人皆可享受冥想带来的好处。

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正念减压诊所创始人Jon Kabat-Zinn将正念冥想定义为“通过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关注当下而产生的觉知”。它需要全神贯注于特定的事物或焦点。

冥想,这个词源自拉丁语“meditatum”,意为“沉思”。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放松的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大脑锻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不同区域被激活,从而提高个体的专注力和意识水平。因此,冥想被普遍视作一种高度意识状态的体现。

在冥想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学会如何去追求内心平静、宁静、沉默,以及如何与内心深处的自我实现和谐统一。

这种状态下,个体的身心得到充分地休息与调整,从而在应对日常生活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图片

03. 冥想的历史

冥想已经流传了数千年,最早开始冥想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佛教。相传印度六派哲学中最有势力的吠檀多派最早记载了冥想,大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

在印度教中,冥想被称为“dhyana”,音译过来就是“禅定”的意思,并在公元前5世纪和6世纪传入中国后,在佛教和道教中演变成了其他形式。

释迦牟尼成为佛陀之后,他坚信自己可以通过深度冥想获得启迪。尽管关于释迦牟尼一生的正确时间线存在分歧,但学者们一致认为他可能死于公元前410年至370年之间。

佛教在东亚的传播要归功于一位名叫达摩的印度僧人,他在中国传播了佛教教义,这些教义后来被称为禅或中国禅。佛教后来通过贸易路线和不同的形式传入日本和韩国。

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的版本,现在被称为禅宗佛教。日本佛教僧人道昭曾前往中国学习禅。当他回到家中时,他在国内创立了第一座禅修殿堂。他还详细阐述了打坐冥想的指导方法,这种方法后来被称为“坐禅”。

到12世纪时,一位名叫Guiho II的卡萨丁修道士在基督教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更为系统的冥想概念,被称为“圣言诵读”。它包括阅读经文、反思真理、祈祷和冥想。

20世纪60年代以来,冥想吸引了科学研究者的关注,他们试图客观地确定冥想的好处。马萨诸塞大学于1979年开发了“正念减压”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慢性病患者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冥想作为一种古老的心灵修养方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从印度教、佛教到基督教,从古代到现代。

冥想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中,其对人类心灵和身体的益处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图片

04. 不同宗教的冥想

冥想是一种跨越文化、宗教和地域的古老修行方式,它在全球各大文明体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种内省的实践,通过静坐、观想和呼吸控制等方式,帮助人们达到心灵平静、专注和自我认知的提升。

在犹太教中,冥想被视为卡巴拉神秘主义的核心部分,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上帝的不同名字,来体验上帝的存在和无尽的可能性。

希伯来语中的“Hitbodedut”,字面意思是“隐居、孤独、孤独”,实际上指的是指一种非结构化的、自发的、个性化的祈祷和冥想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人们可以与上帝建立密切的、个人的关系,并最终看到万物所固有的神性。

伊斯兰教中的冥想形式被称为“Tafakkur”,这是一种深入反思和自我审视的过程,冥想者会在其中思考善恶、自我价值和真主的教训,以此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而佛教的冥想实践则更为丰富多样,包括禅宗、藏传和上座部佛教等不同的冥想方式。无论是通过静坐、观想、还是念经等方式,其目的都是帮助人们超越痛苦和无明的束缚,达到觉悟和解脱。

图片

05. 世俗形式的冥想

冥想是一种帮助人们放松、减压和促进个人发展的实践方法,可以在没有任何宗教参与的情况下进行。

比如,印度瑜伽士马赫西·马赫希·约吉所提倡的'超然冥想”,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强调通过冥想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从而完全放松身心。

这种冥想方式不依赖特定宗教信仰,注重个人内在探索和成长。除了超然冥想,非宗教冥想中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深呼吸练习。

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节奏可以逐渐达到心灵平静与安宁。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只需花些时间就能显著效果。

另一个类似的冥想方法被称为“松弛反应”,由美国医生赫伯特·本森博士提出。他认为通过深度放松可以有效治疗与压力相关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该冥想方法原理,是训练个体对压力作出适当生理和心理反应以抵消身体“战斗或逃跑反应”,帮助身体恢复至压力前状态。在冥想过程中激活神经系统副交感部分主要负责放松和消化功能。

图片

06. 冥想的好处

冥想的好处很多,而且有科学依据。许多人开始冥想是为了缓解压力、减少焦虑,并培养平和的心态。

但有数千项研究记录了其他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正念冥想的好处,这些好处可以对心理、生理和情感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冥想的好处,当你开始练习时,你可能会体验到这些好处。

01. 压力缓解

根据《临床心理学评论》的一项研究,基于正念的干预措施,如冥想,已被证明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压力方面。

当我们面临困难或压力时刻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皮质醇,这是一种甾体激素,负责调节压力和我们的自然战斗或逃跑反应,以及其他许多功能。

慢性压力会导致持续且升高的皮质醇水平,这可能导致其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以及肠道健康。冥想专注于平静心灵和调节情绪,可以帮助减少体内的慢性压力,降低其副作用的风险。

02. 焦虑管理

冥想可以帮助抵消焦虑的影响,通常被描述为难以承受的恐惧、担忧和紧张感。原理就是通过减缓飞速运转的思绪和调节呼吸,从而使神经系统平静下来。

焦虑的生理症状可能包括出汗、头晕或心率加快,这是由过度思考过去或未来的结果引起的。根据《普通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三年的时间里定期练习冥想的人在心理健康方面看到了积极的、长期的影响。

03. 抑郁管理

冥想可以通过正念和情绪调节来帮助减轻抑郁症状,一项观察参与者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瑜伽和冥想静修的研究发现,静修后,参与者的抑郁症状显著改善,并且增强了压力抵抗力和幸福感。

04. 降低血压

冥想已被证实可能在降低高血压方面提供有希望的结果,尤其是与均衡饮食和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习惯相结合时。然而,虽然有证据支持使用冥想来降低血压,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不同类型的冥想的具体影响。

05. 增强免疫系统健康

冥想也被发现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用于平衡与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相关的各种疾病。持续的冥想已被证明可以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炎症,降低慢性疼痛、疲劳和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06. 改善记忆力

虽然冥想最出名的是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但它还可以改善你的大脑结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当你练习冥想时,你的大脑能够产生更多的灰质。

灰质对于健康的大脑认知至关重要,因为它保护着与记忆有关的大脑部分,那就是“海马体”。它对于基本的人类功能也至关重要,包括我们控制运动和情绪的能力。

同一项研究还发现,每天冥想30分钟,连续8周,可以增加你的身体产生灰质的量。

07. 调节情绪

长期练习冥想有能力改变你对情境的情绪反应方式。冥想通常包括正念和控制呼吸等元素,可以导致更少冲动的反应。这意味着人们在练习定期冥想后,可能会获得更有效地调节情绪的能力,而不是从高度情绪化的状态,如愤怒或恐慌中做出反应。

08. 增强自我意识

冥想通过养成关注当下的习惯,使人们能够注意到自己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增强自我意识。研究表明,练习冥想有助于发展自我意识,改善冲动控制,改善个人与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09. 改善睡眠

当我们大多数人都难以入睡时,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对白天的事情反复思考或担心明天,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冥想作为长期睡眠辅助的有效性,但其效果已被证明有助于治疗失眠,以及白天与睡眠相关的问题,如疲劳。

图片

07. 如何冥想

冥想,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修炼方式,拥有丰富的种类和各具特色的实践方法。

无论是传统的禅修、瑜伽,还是现代的正念冥想、可视化冥想,每种冥想方式都有着其独特的练习步骤和技巧。

在这些繁多的冥想方法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共通之处。这些共性包括:放松技巧、集中练习、沉思、反思和引导想象等。

在《放松反应》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多种冥想方法,如视觉化、渐进式肌肉放松、能量治疗和呼吸技巧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人们通过冥想达到身心的放松和内心的平静。书中不仅阐述了各种冥想方法的操作步骤,还深入解析了冥想的原理和效果。

例如,书中提到的视觉化冥想,就是通过想象一幅美好的画面,来达到舒缓压力、提升心情的目的。

在实践冥想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然后通过放松肌肉,使身体得到充分放松。它还需要专注于身体的精神中心,达到平衡身心,提升精神力量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深浅,让呼吸自然地调节身体的紧张和放松。这样的练习方式与传统的坐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尽管坐禅对于坐姿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种练习方式与中医的经络理论有着一定的联系,也体现了冥想在身心调节上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总的来说,冥想是一种丰富多样、内涵深刻的修炼方式。无论你选择哪种冥想方法,都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身心的宁静和愉悦。

图片


08. 在冥想中使用颂钵

许多文献都详细解释了颂钵的起源,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来源和制作方式。一份报告指出,颂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当时佛教由莲花生大士从印度传播到西藏。

西藏文化认为,颂钵来自苯教萨满,他们被视为神圣的冶金学家,能够通过对金属的精神理解来制作颂钵。他们创造了具有独特声音和振动的碗。

不幸的是,金属的神圣配方多年来已经失传。现代人已经无法再制作出具有同样效果的唱钵。因此,一些古老的钵被视作神圣的遗物,被珍藏在各个寺庙中。

其中,有一个据说属于佛陀的前世,曾经被用作用乞丐的钵。这个钵现在被收藏在哲蚌寺,据传当人们使用它时,发出的声音是他们的业力的声音,具有极高的精神意义。

冥想时的一个很好的伴侣是颂钵,其性质与钟相似。事实上,颂钵因其碗形而被称为“立钟”。

颂钵通常由铜或锡制成。它们通常用于东方冥想和放松练习,但在西方也很流行。它们还有多种名称,如休息碗、祈祷碗、西藏颂钵、喜马拉雅碗、佛教碗和临恭等。

这种声音是通过敲击碗或用木槌敲击碗缘来产生的,人们相信发出的声音具有治疗作用。有些人还相信颂钵会发出“虚空”的声音,这是宇宙的音乐。

图片

09. 颂钵是如何制作的

古代碗通常由优质青铜和不同金属组合而成。陨铁受到藏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将其称为“天空金属”,据说它代表天体,如太阳、月亮、金星、木星和土星。据说碗内各种金属的内容物是多声部泛音的来源。

制作颂钵的传统方法涉及手工锤击金属,但近几十年来,这种古老的工艺已经彻底衰落。 今天,颂钵通常由机器制造。

今天的颂钵通常由铜和锡的组合制成,被称为“钟形金属”。由于其材料和年代久远,人们仍然认为古代碗可以产生最丰富、最美妙的声音,但仍然很难区分一个看起来陈年的新碗和真正的古代碗。

尽管如此,高品质的现代碗仍然能够产生美妙的声音。很少有专家能够确定颂钵是否是古董,因此在购买被商人吹捧为“古董”的颂钵时必须小心。

图片


10. 治疗和冥想中的颂钵


颂钵在声音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通常被称为声钵治疗。在大多数声音治疗课程中,颂钵位于人的脉轮附近。

从业者也可以将碗放在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的顶部。练习者利用碗的谐波振动的共振来创造平衡并鼓励放松。颂钵也被用作激活个人脉轮的工具,从业者可以根据他们认为合适的情况选择不同尺寸的颂钵。

在佛教冥想中,颂钵也被用作促进进入深度冥想状态的一种手段。在冥想之前播放颂钵可以让大脑与颂钵的声音频率同步,并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和放松。

图片


11. 颂钵在冥想中的好处


在美国,有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确定颂钵冥想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紧张和幸福感。

研究人员旨在确定是否可以通过聆听高强度或低频的颂钵、锣和铃铛组合来实现深度放松和振奋的情绪。该研究涉及60名成年男性和女性,并比较了他们在冥想前后的状况。

参与者完成了情绪状态概况、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以及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精神健康量表问卷,以评估他们在冥想前后的状况。 

人们躺在瑜伽垫上,同时播放由藏族颂钵水晶颂钵、锣、小钹、铃铛、迪吉里杜管和各种小铃铛组成的音乐。颂钵是治疗声音的主要来源,它们位于每个人的头部附近。

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的冥想前和冥想后阶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人报告说,紧张、愤怒、疲劳和情绪低落的程度有所降低。年龄在40至59岁之间的参与者也感到身体疼痛减轻。 

虽然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声音会产生β波和θ波,从而推动大脑进入深度放松状态。

图片


12. 如何在冥想中使用颂钵


这听起来很容易,但掌握演奏颂钵的艺术需要练习和耐心。要正确演奏,请平放左手掌并将碗放在手上。对于较小的碗,用手做一个拔罐的形状,然后将碗放在指尖上。

要开始使用颂钵,请敲击颂钵或用木槌绕圈边缘。这两种方法产生非常独特的声音。“环绕边缘”技术将产生持续和天使般的音调,而“击打”技术将产生更类似于钟声的声音。

当你使用“环形”技术成功创建声音时,从边缘取下木槌,让碗继续振动和共振,这被称为让碗“唱歌”。

也可以尝试在碗里装满一些水。当敲打颂钵时,液体会产生独特的声音。一旦你创造了一个声音,试着让碗继续振动,同时轻轻地倾斜和旋转它。

当你在使用颂钵时,让你的头脑放松,试着只专注于颂钵。这种颂钵冥想涉及一些运动。它与那种没有运动并且由其他人演奏的颂钵冥想不同。

通常,涉及运动的音钵冥想可以帮助一个人专注于当下,这有助于防止其他想法扰乱头脑。

感谢读完,如果喜欢我们,请关注、转发、赞赏、点在看,谢谢大家!

图片

部分参考资料:

1. Spijkerman, M.P.J. Pots, W.T.M. Bohlmeijer, E.T.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Volume 45. 2016; 102-114.

2. Miller, JJ. Fletcher, K. Kabat-Zinn, J. Three-year follow-up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a mindfulness meditation-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1995;17(3):192-200.

3. Cahn, BR. Goodman, MS. Peterson, CT. Maturi, R, et al. Yoga, Meditation and Mind-Body Health: Increased BDNF, Cortisol Awakening Response, and Altered Inflammatory Marker Expression after a 3-Month Yoga and Meditation Retreat.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7;11.

4. Goldstein, C. Josephson, R. Xie, S. et al.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Use of Meditation to Reduce Blood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2.

5. B. Hölzel, J. Carmody, M. Vangel, et al. Mindfulness practice leads to increases in regional brain gray matter density. Psychiatry Res. 2011. 191(1): 36–43.



图片
壹心书院创始人,生活美学家、音乐疗愈发起人,带领100w粉丝,用音乐疗愈身心,让阅读创富美好生活。微信:156561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