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室内隔断

 元导 2024-05-25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第十五章  室内隔断

虽然具体的功能或装饰目的作用可能不同,但只要是用于室内空间的间隔物,都称为'隔断'。从广义上来说,隔断也应包括起完全隔绝作用的墙壁。但实际上室内隔断这一名词主要是指一些装饰性极强的间隔物,其形式往往不完全隔绝室内空间,而是有着隔而不断的意韵。其具体形式如各种罩、纱隔、博古架等,上面大多饰有精美细致的雕刻与绘画图案等。这些装饰精美的室内隔断,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极富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隔断一般来说,多用于皇家宫殿建筑中和富豪宅邸建筑中,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等级制度的限制,而是因为财力的限制。

罩是室内隔断的一种,用硬木浮雕或透雕而成,上面满布精美的图案,有几何纹,有植物纹,有动物纹,也有人物故事图案等。罩的立面形象大体呈倒凹形,又可根据具体形象的不同,而分为落地罩、花罩、飞罩、栏杆罩、炕罩等小类,其中有的小类形象略有变异。这些作为室内隔断的罩,常常用在两种不完全相同但又性质相近的区域之间,如一座三开间的厅堂,在其左右间和中央开间之间,即在左右两排柱旁顺梁枋安置栏杆罩或花罩,以区分出三开间的不同区域与空间。

图片


栏杆罩
栏杆罩是罩的一个小类,就是用两根立柱,将室内从开间或进深方向分为三段。三段的顶部是一横披,横披下安着一道横枋,枋下柱间饰骑马雀替。在两柱所分的三段空间中,中段较宽,作为通行的通道,而两侧的两段较窄。在这两段较窄空档的下部安装矮栏杆,栏杆上有精细的雕刻,富有室外栏杆的意味,所以称之为'栏杆罩'。

图片

栏杆罩

落地罩
落地罩也是罩的一个小类,就是在建筑的开间左右柱或是进深的前后柱的柱边各安一扇隔扇,上面饰以雕刻或是用根条拼成各种图案,隔扇直落至地面,因此这种罩被称为'落地罩'。落地罩的大体形象与栏杆罩相仿,也是上有横披,下部分为三段,中段宽大,两侧两段较窄。不同的只是两侧两段较窄的空档内安装的是隔扇而不仅仅是矮栏杆,因此,在通透性上落地罩不如栏杆罩。

图片

落地罩

几腿罩
几腿罩的形象与落地罩、栏杆罩相比,更简单一些,除了上面的横披和横枋下的骑马雀替不变外,几腿罩两侧下部没有栏杆,更没有隔扇,而只有小的垂柱,而且柱头不达地,因为其柱头形如几案的腿,所以称为'几腿罩'。

图片

几腿罩

炕罩
'炕罩'顾名思义就是用在炕、床处的罩,罩内可以挂帐幕或帷幔。炕罩的总体形象与落地罩最为接近,也是上有横披、枋下雀替、两侧各有一扇隔扇,中间段为出入口,较为宽大。不过,毕竟是用在炕,床部位的,所以有时候为了加强其封闭性,人们还在其原有的两侧小隔扇边再加两扇隔扇,这新加的两扇小隔扇是可以活动的,方便进出炕、床时开启和关闭。
在我国南方还有一种富豪之家使用的雕花梁床,它是把炕罩和床组合为一体的设置。这种梁床不但有横披、两侧小隔扇,而且在隔扇的下部横设一矮栏,宽窄、大小都近似于上部的横披,就像是罩门前的一道门槛,使罩看起来更有一种完整性。梁床上有雕饰也有嵌饰,内容、题材丰富而华丽。整个床罩堪称是精美的工艺品。

图片

炕罩

花罩
罩本就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室内隔断件,而花罩更是罩中装饰尤为精美的一种。花罩可以看作是几腿罩的落地做法,罩上满饰华丽的花纹,花纹题材大多用松、竹、梅组成的岁寒三友、葫芦和藤架组成的子孙万代或是松鼠葡萄等,富有意韵、雅致多姿而寓意吉祥。另外还有一种雕饰更满的花罩,其花纹几乎布满了整个开间,只在门或窗洞的位置留出一个小的洞口,这种花罩更为精美,装饰意味也更为强烈,但是它的制作费工费料,造价很高。

图片

花罩

飞罩
飞罩是罩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比较轻巧的富有装饰性的室内隔断。它的形象是两端下垂,但不落地,呈凌空状态,状如拱门。这也是飞罩之名的由来,或者说这是飞罩的最大特点。

图片

飞罩

挂落
挂落既可以用在室内隔断中,也可以用在室外装修中。挂落是用木条相互拼接而成,其间形成一定的棂格或图案,大多轻盈通透。挂落不论是用在室内还是室外,都是安装在上部呈悬挂状,因此得名'挂落'。具体运用位置,如室内的罩的隔断中、室外紧贴在枋下的廊柱间。挂落的上面和两边是边框,用榫头固定在柱、枋或罩上。

图片

挂落

挂落飞罩
挂落飞罩的形式与飞罩相仿,只不过其下垂的两端比飞罩还要短,近似于两端没有下垂部分的挂落,所以称为'挂落飞罩'。

图片

挂落飞罩

挂落楣子
挂落楣子也就是'挂落'。因为挂落所处的位置高度大约对应在门上面的门楣处,所以称为'挂落楣子'。有的挂落楣子就是一段带棂条或雕花的长方形框架,有的挂落楣子,在框架下面的左右角处还各有一个花牙子雀替。

图片

挂落楣子

天弯罩
罩的顶部略呈穹窿形,两端下垂而又不落地,四川一带取其形将之称为'天弯罩'。飞罩、几腿罩都属于这一类。

图片

天弯罩

落地明罩
如果隔扇不用裙板和绦环板,而只有隔心,被称为'落地明造'。对应在室内隔断的罩中,如果罩中使用了隔扇,其隔扇部分也只有隔心而没有裙板和绦环板,则称为'落地明罩'。当然,也有人将'落地明罩'和'落地明造'混称。

图片

落地明罩

纱隔
纱隔和碧纱橱是一种室内隔断,只不过碧纱橱多用在北方建筑装修中,纱隔多用在南方建筑装修中,而且碧纱橱以隔扇上贴绿纱为特色,纱隔的隔扇装饰则更为广泛一些。因此,纱隔也是与隔扇类似的装修之一。
纱隔的格心背面多钉木板,这与一般的门、窗隔扇不一样。纱隔的木板上或是裱字画,或者是直接雕刻花鸟草虫、山水树木等图案,或者是书写诗文,非常清新雅致。当然也可不用木板而糊纱、绢,纱、绢之上也可以绘画或书写,一样富有韵味。

图片

纱隔

碧纱橱
碧纱橱是一种用于室内的隔扇,因为隔扇部分常常糊以绿纱,所以得名'碧纱橱'。碧纱橱在分间隔断上常满装隔扇,而每个碧纱橱所用隔扇的多少视建筑的进深大小而定,一般有六扇、八扇、十二扇等之别。碧纱橱中每扇隔扇的结构和形式与门、窗隔扇相仿,不过比门、窗隔扇用料更为轻巧、纤细,多用沉香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等硬木制作,雕制也更为精心,装饰也相对繁丽,有的还用螺钿、美玉、景泰蓝等镶嵌。

图片

碧纱橱

太师壁
太师壁也是一种室内隔断,多见于我国的南方。壁面上用根条拼成各种花纹与图案,讲究的则饰以团龙,飞凤之类的木雕图案,非常精美、富丽。在壁的两侧靠墙处,还会各开一个小门,以供出入。因此,室内设置了太师壁以后,既增添了室内的装饰美感,又能阻隔其内外视线、分隔内外空间,但同时又不阻碍人的出入。

图片

太师壁

博古架
博古架又名'多宝格',也是室内隔断的一种,但同时它更是室内用来摆放古玩、玉器等小品的古雅设置,富有实用价值,当然这种实用价值也是建立在装饰性与观赏性的基础之上的。博古架的大小比较随意,可以小至一二尺,也可大至一连几开间。而它的特点就是架上的格子,为了摆放各种古玩等小品,而又产生丰富的层次感,架上的格子大多用木料拼成各种拐子纹,以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空格。格中摆放珍奇古玩之后显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图片

博古架


多宝格
多宝格也就是'博古架',因为可以摆放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就像是许多小宝贝,而得名'多宝格'。
图片
多宝格

屏风
屏风相对来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室内隔断。其高度一般在两米左右,有四扇、六扇、八扇等之别,可以折叠。这种屏风的制作,一般是先用硬木做出骨架,然后于其上糊纸或绢,纸、绢之上可以绘画、书写,非常雅致。当然也有用木材雕刻图案,镶嵌螺钿的。屏风说是隔断,其实介于隔断与家具之间,主要起遮挡与装饰作用。

图片

屏风

插屏
插屏也是一种屏风,不过它是一种不能折叠的屏风,下面有座,上面插一面高大的立镜,或是大理石屏。插屏形体相对一般的多折屏风的尺度来说要小巧一些,基本上已无隔断的意义,而纯粹是一种装饰。

图片

插屏


折屏
折屏是屏风的一种形式,即可以折叠的屏风。

图片

折屏

座屏
座屏就是带有底座的屏风,它是一种不可以折叠的屏风,一般用在较重要的座位后面作为屏障,体量与装饰比一般的屏风显得厚重、华贵,借以显示座位和座上主人的气势与尊贵。

图片

座屏


画屏
有些屏风是施雕刻的,有些屏风是中间装镜面的,还有些屏风则是糊绢成纸的。在糊绢或纸的屏风上,可以干绢面或纸面上作画、写字,这样的屏风就叫做'画屏'。室内摆放画屏,会使房屋陈设看起来更富有韵味,更为雅致,也显示出主人不俗的品位。

图片

画屏

素屏
素屏就是没有装饰书、画等的屏风,朴素、简洁,更能保持屏风材料的本色。

图片

素屏

卡子花
卡子花是一种较小的装饰构件,它安装在各种门、窗、罩、栏杆等的根条与根条、根条与边木之间。因为是卡在棂条间的空当处,所以称为'卡子花'。

图片


卡子花

卡子花的作用
卡子花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能增加花格根条的整体强度。此外,不同的卡子花内容可以表现不同的吉祥喻意或情趣。

图片

卡子花的作用

卡子花形状
卡子花的形状比较灵活、随意,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套方形、海棠花形、梅花形等均有。

图片

卡子花形状
圆形卡子花
圆形卡子花也称团花,就是外形为圆形的卡子花。

图片

圆形卡子花

卡子花图案
卡子花的图案比照其形状来说更为丰富,几何纹样、花、草、鸟、虫、鱼、吉祥图案等,或单独出现,或组合相融,都可作为卡子花图案。

图片

卡子花图案

毗卢帽
毗卢帽来源于佛教,原是一种帽沿饰有毗卢佛小像的僧帽,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建筑装饰,是内檐装修之一。毗卢帽主要用在宫殿等建筑的垂花门上,大体由毗卢帽、箍头枋、骑马雀替、垂莲柱、垂花头等几部分构成。北京故宫内就有这样的毗卢帽,表面为浑金雕龙,饰如意头,精美华贵。

图片

毗卢帽

内檐装修
内檐装修主要是指位于室内的一些隔断和陈设物、装饰物等。隔断主要起着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但同时大部分室内隔断又是通透的形式,所以往往是让室内空间隔而不断。隔断大都有精巧的装饰,所以也和室内陈设物、装饰物一样,对室内有一定的装饰、美化作用。

图片

欢迎关注卓索图蒙古文化
图片
ᠵᠤᠰᠤᠳᠤ ᠵ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卓索图盟

 昔日的卓索图盟,包括喀喇沁三旗和土默特二旗,另附锡勒图库伦萨克、喀尔喀闲散多罗贝勒(也称唐古特喀尔喀旗,康熙元年即1662年由杭爱山来归,康熙四年即1665年封多罗贝勒)二部。前者是喇嘛旗,和后者共同游牧于土默特左翼旗境内,与土默特左旗同进出,故一般不单列。位于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域包括今辽宁省的阜新、北票、朝阳、喀左、凌源、建昌等市县,建平县南部地带;河北省的平泉;内蒙古的赤峰喀喇沁旗、宁城,通辽市库伦旗等市县。 

 据史书记载,清朝初年,朝廷为了制约和笼络蒙古民族,将蒙古地域划分为6盟、49旗。除了少数旗由满洲八旗领辖外,其他各旗均封遣蒙古札萨克掌管治理。各盟的盟长由清朝皇帝钦命。卓索图盟的盟长,皇上钦命家府在黑城子的土默特王兼任,盟址设在朝阳。 

 1931年版本《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卓索图盟”是内蒙古东四盟之一。唐奚主避暑宫所在,清亦筑避暑山庄于此。后建朝阳、承德2府。盟地曰卓索图,在土默特右翼境内。土默特、喀喇沁部及喀木喀旗会盟于此。

 1935年编、1981年重版《辞海》中述,卓索图是内蒙古六盟之一,领喀喇沁、土默特2部,共6旗,附喀尔多罗贝勒牧地,会盟于土默特右翼境内卓索图地方,因称卓索图盟。全盟紧依长城辽宁省之柳条边外,东起朝阳、丰宁、凌源、滦平,以至承德皆是。

 经多方考证,“卓索图盟”之名源于蒙古语“召苏勒图”,意为驿站。这是因为古代的朝阳境内,曾设有军事、政事交通驿站,被称为“召苏勒图”。另外,这个地区多为少数民族长期占据,尤其是蒙古民族的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等部族久居和繁衍、生息之地。由于蒙古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或为躲避战乱经常迁徙,他们暂且停歇或留守的地方,亦称为“召苏勒图”,后谐称今名。清初建盟时,盟以地名。“卓索图盟”之名,一直沿用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并入昭乌达盟。

 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喀喇沁左、右翼、土默特左翼三旗会盟于卓索图地方,称卓索图盟。

 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土默特右翼旗,属卓索图盟。

 清康熙三年(1664年),自杭爱山迁入的巴勒布水图喀尔喀左翼,附于土默特左翼旗。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析喀喇沁右翼旗建喀喇沁中旗,仍属卓索图盟。至此,卓索图盟为2部5旗。

 1914年,民国政府成立热河特别行政区,卓索图盟属之。

 1928年9月,设置热河省,卓索图盟属之。

 1933年,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全境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东部蒙古地区会盟制取消,代之以省领旗,统属伪国务院兴安局。至此,(作为盟旗制的)卓索图盟不复存在。(原其所属各旗)转而实行殖民统治的旗县制。

 1934年,将朝阳县改隶锦州省。1937年,将凌源、凌南两县合并,改为建昌县,伪县署设于莽牛营子(建昌镇)。同年,将建平县北部50个村划出,另建新惠县。并将喀喇沁左旗七家子区4个村、宁城县(今属内蒙古)西桥区9个村划归建平县。

 1940年,将朝阳县复改为土默特右旗,又将朝阳县北部划出,建土默特中旗,旗署设于北票。建昌县和喀喇沁左旗合并,撤县存旗称喀喇沁左翼旗,旗署设于鸵牛营子。建平县并入喀喇沁旗,旗署设于建平,后迁平庄,各旗县均隶热河省。期间,土默特左翼旗和阜新县同隶锦州省,蒙汉分治。同年,撤销阜新县,仍由土默特左旗统管全县。

 解放战争期间,朝阳和阜新蒙古族分布地区的旗县,先后建立了人民政权,有的旗县又新划建置和改称,增加新县。先归中共热东地委领导,后改隶冀热辽十八行政专员公署领导。到1948年3月,成立北票、阜新、义县联合县政府,归辽西省。1949年,朝阳地区旗县所辖地区又有调整,撤销北、阜、义联合县。同年,撤销冀热辽十八专员公署,旗县统归热河省。1946年8月,喀喇沁左翼旗人民政权——旗政府建立。旗政府在公营子(南公营子),下辖11个区。旗为蒙古族行政机构。1947年12月,结束蒙汉分治。1949年7月,撤销叶柏寿县(1947年7月,建平县改为叶柏寿县),将原叶柏寿县所辖半拉烧锅、甘招、羊角沟3个区,划归喀喇沁左翼旗。同年,旗政府由公营子迁至大城子。1956年,撤销热河省,划归辽宁省管辖。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阜新和彰武地区:1945年9月,建立人民政权——阜新县政府。1946年3月,改为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在彰武建立苏鲁克旗政府。同年4月,阜新、彰武二县合并,组建了阜彰土苏联合政府,隶辽北省。1948年3月,阜新地区解放,在北票、阜新、义县交界地区,成立了北、阜、义县土中左旗联合政府,仍隶辽北省。1949年5月,撤销北、阜、义县土中左旗联合政府,恢复原建制。同年8月,实行旗县分治,同归辽西省领导。同年9月,阜土联合政府改为阜新县政府。1954年,辽东、辽西二省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县属辽宁省管辖。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批准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撤销阜新县、设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报告。1958年4月7日,正式成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系蒙古语,意为庭院。1633年,西藏高僧阿兴希日巴传教至此,划定疆界,为其领地,称曼殊希礼库伦。清顺治三年(1646年),建锡埒图库伦札萨克达喇嘛旗,属卓索图盟,为漠南蒙古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旗,历时近300年。1931年政教分治,锡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改称库伦旗。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先后属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哲里木盟。1949年10月后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1969年7月至1979年7月随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月哲里木盟撤盟设市,库伦旗隶属于通辽市管辖。

 喀喇沁右旗:(1)区域:1945年解放后,喀右旗的区域包括现在的喀喇沁旗全境、建平县全境及承德县的五家、七家一带。1947年秋,在老哈河以东建立了喀东旗(即今建平县地区),与喀右旗脱离了关系。(2)旗县并存的情况:1945年11月1日至13日,在承德举行了热河省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蒙旗问题的决议案”,决定成立民主的属人的旗政府,民主的旗政府,废除了早已为蒙古族人民所厌恶的世袭的封建王公制度,旗政府由旗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属人的旗政府,就是类似清末、民国时代“旗不管汉,”的机制,即在同一个区域内旗和县两个政权并存,旗领导蒙民,县领导汉民。根据这个决议案,在喀右旗的区域内除政府外,还有建西县(在11月的短时间内还从中划出过建中县)和建平县两个县政府。1947年11月1日热河省政府发出通令成立喀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因为1947年冬至1948年春正集中全力完成土地改革,旗县联合政府是在1948年五、六月间才正式组成的。这样,结束了旗县并存的局面。1949年改为喀喇沁旗,1956年撤销热河省建制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辖。1969~1979年曾划归辽宁省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