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界永久封存的“金书”,闪闪发光,美得一塌糊涂,至今无人超越!

 墨品书法网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早在晋唐时期,印刷术不够发达,朝野诵读的经书、典籍,大多由历代名家、民间俗手等,一笔笔亲手抄写而成,到了宋朝“活字印刷术”诞生,印制时间缩短,省工省时,想必手工抄书的现象一定缩减。

可据文献记载,公元1177年内府收藏典籍,以及藏书机构、档案馆等,59.5%都是手抄本,其中还有32%的稿本,印刷品只占了8.5%,令人颇为费解。

其实在古人眼中,抄写经书、典籍,不仅为了传播文化,锻炼用笔功力,一遍遍的仔细书写,也是净化心灵、感悟人生,以及修炼功德、祈福的过程。

例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曾题跋一批“官方抄书匠”,组织规模宏大的抄经工作,以此为母祈福,元仁宗也曾派赵孟頫抄写典籍,正是这一契机,赵孟頫写出了800年“最美金书”——《泥金孝经卷》。

此作写于名贵蓝底瓷青笺,用10两黄金磨成粉,并加入墨汁,因此全卷2500多字闪闪发光、璀璨夺目,美得一塌糊涂,并且赵孟頫奉命而写,用笔严谨规范、精到从容,极尽儒和清丽之姿。

每一个字形体秀美、温润闲雅,以侧锋切入,或顿笔下行入纸,运笔不断转锋、衄挫,但对比“二王”法帖,他的用笔变化更直率、鲜明,抛弃繁杂笔势,使学者易懂易循。

例如卷中“闻”字,体势开拓明朗,左高右低,略带险绝意趣,右边竖笔行至中断,以中锋提笔不断衄挫,形成波动的顿折感,下方墨色浓重,上方偏为清淡。

尤其是收笔转为提钩处,回笔重按后挑出,以此增强筋骨气力,防止点画流美飘逸,产生庸俗、纤弱等问题,毫不夸张的说,此作之美至今无人超越。

而且文献记载:“(赵孟頫)四方贵游及方外士,远而天竺、日本诸外国,咸知宝藏公翰墨为贵”,他的字自古以来一直被奉为“至宝”,就在前几天523日晚,赵孟頫《行书三札卷》卖出9200万。

如今《泥金孝经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堪为“镇馆之宝”,真迹禁止出境展览,被永久封存,甚至曾有专家估值,声称市场价超10亿,足以见艺术价值之高昂。

时常临摹此作,首先能强化笔法技艺,透过“赵字”干练简洁、规范精到的点画,初步感受“二王”笔法,掌握灵巧多彩的变化,以此帮助日后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临摹晋唐字帖。

而今,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赵孟頫《泥金孝经卷》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推出一款手工装裱的经折装,采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查找。

同时全卷加入现代字注解,利于初学者识读,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端倪可查。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