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小专题——流动沙丘

 hjh2004 2024-05-25 发布于福建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坡头地区(37°30'N-40°10'N,102°20'E-105°55'E)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海拔1200-1400米,当地常在迎风坡的合理位置修建沙障等防风固沙设施。沙丘土壤含水量受地形、植被类型、地表盖度、土壤结皮或表层干沙层等因素影响。土壤结皮分为生物结皮和物理结皮:生物结皮是由苔鲜、藻类、真菌和细菌以及许多景观中常见的非维管束植物成分与其下很薄的土层复合形成的复杂聚合体;物理结皮是由降雨打击夯实表层土壤导致土壤团聚体发生物理变化而形成的结构性结皮。固定沙丘往往结皮发育,而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表层往往有-层3-5厘米厚的干沙层。图示意沙坡头地区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率随深度的变化。

图片

(1)比较沙坡头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请从固定沙丘的角度,分析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土壤含水率差异的形成原因。

(3)用“///”符号在图示流动/半固定沙丘合适位置画出优先栽植固沙植被的区域。

图片    

参考答案:

(1)共同点:随深度增加,三类沙丘土壤含水率都增大;三类沙丘土壤含水率都是表层(0~40厘米深)变化大,随着深度增加逐渐趋于稳定。不同点: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土壤含水率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固定沙丘。

(2)固定沙丘植被盖度较大,有一定的生物结皮,土壤水的蒸散发量少,故表层土壤含水率较大;表层土壤更加紧实,阻水能力强,降水的入渗量少;具有较高的植被盖度,植物根系吸收水分较多,故深层土壤含水率较小。

(3)作图如下:位置在缓坡,不能是坡顶或坡底。

图片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按植被覆盖度差异划分,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沙坡头地区。(37°30′N—40°10′N,102°20′E—105°55′E)的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三种类型。为研究三类沙丘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研究者将土壤划分为表层(0—40cm)、中层(40—200cm)和深层(200—300cm)三部分。

图片  

(1)据图描述三类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变化的特征。    

(2)说明相对于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土壤水分整体含量较小的原因。

(3)推测导致固定沙丘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差异的植被类型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总体来看,三类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在表层(0—40cm)随深度增加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速减缓,并存在波动变化;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波动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固定沙丘。

(2)相对于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土壤较紧实,表层土壤的阻水能力较强,抑制了降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较高,植物耗水量较多。

(3)固定沙丘上的植被类型既有草本植物也有灌木;草本植物根系浅,对表层附近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大;灌木根系较深,对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大。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 3800 米,年均降水量514mm。下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及沙滩分布。

图片  

(1)说出加查--米林段河谷沙滩裸露面积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冬季。夏秋季节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再加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位较高;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水位开始上升,部分裸露的沙滩开始被水淹没,河谷裸露的沙滩面积开始减少;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少,且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所以雅鲁藏布江加查一米林段河谷沙滩裸露面积最大。

(2)加查一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雅鲁藏布江河水从上游搬运泥沙,在加查一米林段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于河床;枯水季节,水位下降,出露的沙滩受到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泥沙被风搬运的过程中,因受到挡沙墙和防风林的影响,风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流动沙丘。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谷地是陆—水—气相互作用的特殊地带,河谷风沙地貌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力作用和水力作用影响的风成地貌,它是风沙地貌的特殊类型,沙丘运动形式主要受盛行风向及风力大小影响。雅鲁藏布江北岸多流动沙丘分布。雅鲁藏布江北岸阶地和谷坡上遗存有较多的残留古沙丘和埋藏古沙丘,并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和低阶地。下图分别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上、中、下三段示意图及中游下段流动沙丘剖面图。

图片  

(1)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夏季风风向偏东的成因。

(2)说明当前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风沙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3)指出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流动沙丘背风坡从坡底到丘顶的局部大气环流方向,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西南风进入雅鲁藏布江谷地,受北部和东部山地地形阻挡,气流向西运动。

(2)北岸古沙丘多,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古沙丘复活,提供沙源;北岸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和低阶地,在枯水期,沙滩裸露,提供沙源;中段受夏季风和冬季风影响,风蚀作用强烈;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雅鲁藏布江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河漫滩宽广。

(3)方向:逆时针环流。原因:沙丘顶风速大,大气相对稀薄而气压较低;背风坡底部风速小,大气向下堆积而气压较高;受丘顶与坡底间气压梯度力作用,在背风坡形成逆时针环流。

典型例题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河东地区多流动和固定沙丘,沙丘年内冻融变化明显(在不受外力影响下,沙丘表层为未冻结层,底部一定范围内为冻结层)。研究发现,两类沙丘在不同部位的冻结层厚度和未冻结层厚度差异明显(下图),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表现为不同的风力作用,并造成沙丘表层厚度变化明显。固定沙丘受沙障固定作用,表面风力作用微弱,沙丘表层厚度变化不明显。    

图片

(1)对比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冻结层厚度的异同点。

(2)相比于背风坡脚,说明流动沙丘迎风坡中未冻结层的特点及原因。

参考答案:

(1)相同点:两类沙丘在迎风坡脚冻结层厚度相同。

不同点:固定沙丘在迎风坡中及丘顶冻结层厚度大于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在背风坡脚冻结层厚度大于固定沙丘。

(2)特点:迎风坡中没有未冻结层;

原因:迎风坡中风蚀作用强,未冻结层被搬运至背风坡堆积;背风坡以风力堆积为主,未冻结层较厚。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水分是沙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其分布受气候、植被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腾格里沙漠沙丘土壤水分特征、某研究团队在该沙漠东南缘沙坡头的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上分别设置了代表性的试验样地,获取数据如下图所示。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夏季最高温度达38.1℃,年均降雨量为176.5mm,年均蒸发量为1500-2000mm,土壤基质为松散贫瘠的流沙。固定沙丘植物生长较密、植被覆盖度15%-20%,流动沙丘几乎不生长植物、覆盖度在1%以下。    

图片

(1)归纳两种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特征。

(2)从地表植被角度分析固定沙丘平均土壤水分含量低于流动沙丘的原因。

(3)有人建议在该地区减少人为植树种草治理流动沙丘的措施,请为该观点提供论据。

参考答案:

(1)土壤水分含量总体随着深度变化而逐渐增加;土壤水分的波动程度在表层(0~40cm)最大;流动沙丘上土壤水分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固定沙丘。

(2)固定沙丘相对于流动沙丘植被丰富(并有一定覆盖度的生物结皮发育);导致表层土壤的阻水能力增加,从而减少降水的入渗量;同时由于具有较丰富的植被,植物耗水量远大于流动沙丘。

或者:流动沙丘上固沙植被(包括各种生物土壤结皮)相对稀疏;植物耗水少;降水在其上很难形成径流,绝大部分会入渗到土壤中。

(3)该地区降水稀少(不足200mm),地带性植被并非森林、草原,应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人为植树种草会蒸发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该地区人为植树种草成本较高。

典型例题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宁夏平原西北部,南至贺兰山麓,东临黄河,地势由南偏西倾斜,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为细沙及黏土状湖积物所覆盖,其上为冲积、淤积和风积物,多为3~10米高低不等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地貌,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南部多流动沙丘。我国治沙专家利用土壤生物学原理从植物纤维中提取胶原,与淘米水融合,掺入沙子中,以增加沙子的黏合力,形成不透水的土壤层,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中成效显著,治沙成本远低于世界其他治沙方案。下图示意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

图片

(1)根据图示位置,推测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说明乌兰布和沙漠南部多流动沙丘的原因。

(3)指出在治沙过程中掺入胶原和淘米水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在200毫米以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夏季光照强,日照时间较长。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断陷盆地,地势低洼,利于风沙物质的沉积;盛行西北风,植被稀疏,风沙来源广;人口较多,人类活动对地表的破坏程度较大等。

(3)胶原黏合沙子,形成不透水层,起到保水、保墒、保肥的作用;淘米水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加强土壤黏合力;改良土壤,抗风固沙等。    

典型例题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按植被覆盖度差异划分,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科尔沁沙地中流动沙丘较少,固定沙丘较多。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

图片

(1)从气温角度分析科尔沁沙地冬季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

(2)推测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分析科尔沁固定沙丘10厘米以下深度土壤含水量较小的原因。

(4)相比流动沙丘,分析0-10厘米深度范围内,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冬季气温低,蒸发蒸腾能力弱;冬季土壤表层冻结,阻隔土壤水分蒸发。

(2)春季,原因:春季多大风;春季气候回升快,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低。

(3)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冠层截留雨水较多,雨水下渗至土壤深层较少;植被根系吸收、蒸腾消耗土壤水分较多。    

(4)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高,植被冠层使到达沙丘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温度较低,蒸发量较少。

典型例题九: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科尔沁沙地中流动沙丘较少,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较多。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经过长期治沙,近年来科尔沁沙地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日趋改善。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示意图。

图片

(1)说明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较少的自然原因。

(2)据图,比较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3)从气温角度解释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比夏季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与西部地区相比,距海洋较近,降水较多;植被覆盖度较高,防风固沙能力强,流动沙丘较少。    

(2)土壤深度约0~10厘米范围,土壤含水量固定沙丘大于流动沙丘;土壤深度约10~200厘米范围,土壤含水量流动沙丘大于固定沙丘;土壤深度约140~190厘米范围,土壤含水量流动沙丘明显大于固定沙丘,并且深度越大,含水量差值越大。

(3)冬季气温低,蒸发(蒸腾)作用弱;冬季土壤表层冻结,阻隔土壤水分蒸发。

典型例题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滨湖地区沙化现象严重,沙地面积有数百平方千米,既有流动沙丘又有固定沙丘,当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治理流动沙丘采用单叶蔓荆沙障法:将广泛生长于湖滨、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单叶蔓荆枝条插入沙地,成活后即可防风固沙;治理固定沙丘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措施。下图示意鄱阳湖地区沙地分布。

图片    

(1)分析鄱阳湖地区冬春季节流动沙丘活动频繁的原因。

(2)说明鄱阳湖地区采用单叶蔓荆沙障法治理流动沙丘的理由。

(3)简述鄱阳湖地区治理固定沙丘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措施的依据。

参考答案:

(1)鄱阳湖地区冬春季节:水位低,湖滩泥沙出露面积大,沙源丰富;气候干燥、多大风,搬运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阻沙能力弱。

(2)单叶蔓荆数量多,提供了充足的沙障材料;单叶蔓荆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单叶蔓荆生长快,固沙见效快。

(3)鄱阳湖地区降水总量丰沛,自然恢复条件好;自然恢复成本小,可减轻该地区经济压力;生态环境较差的固定沙丘,人工修复成效好。

典型例题十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按植被覆盖度差异划分,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与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相比,科尔沁沙地中流动沙丘较少,固定沙丘较多。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左图为科尔沁沙地位置图,下右图为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    

图片图片

图片

(1)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从降水和植被覆盖度两个角度分析科尔沁沙地中流动沙丘较的原因。

(2)与固定沙丘相比,指出流动沙丘土壤含水量的主要特征。

(3)与流动沙丘相比,分析固定沙丘在20厘米以下深度土壤含水量较小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离海洋较近,降水较多,植被覆盖度较高,防风固沙能力强,流动沙丘较少。

(2)土壤总体含水量较高;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差异较大(或表层与深层土壤含水量差异大);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波动上升。

(3)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冠层截留雨水较多,雨水下渗至土壤深层较少,植被根系吸收、蒸腾消耗土壤水分较多。

典型例题十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沙丘、风蚀洼地、剥蚀山丘、湖泊盆地和谷地交错分布,其中流动沙丘约占沙漠总面积的83%。这里降水量是80毫米,蒸发量3000多毫米,分布着113个大小不一的湖泊,如某湖约100公里长,6公里宽,最深可达水深6米以上,无论冬夏水位基本恒定,严冬也不结冰。

图片

(1)据图和所学,分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巴丹吉林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但湖泊并没有被风沙掩埋,湖岸与沙丘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从局地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

(3)据图推测巴丹吉林沙漠中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主要分布位置,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原因:湖泊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和盆地处;祁连山等山脉的冰雪融水下渗储存在地下断裂带,避开了地表径流的蒸发损失;地下水上涌,积水成湖;当地水位稳定,不结冰,可知其受地下水补给。

(2)由于比热容的不同,夏季,白天风由湖泊吹向沙漠,沙子远离湖岸方向运动,夜晚反之,风由沙漠吹向湖泊,沙子又向湖泊处运动。同理,冬季,湖泊和沙漠之间热力环流的原因使风向昼夜改变,于是形成湖岸线相对稳定的局面。

(3)位置:沿河、沿湖或断裂处的湖群、地下水流经出露处。当地蒸发远大于降水,地表以沙漠为主,不利于植物生长。沿河,湖泊、地下水出露处等地周围有水源补给,利于植被生长;周围的沙山可阻挡风沙;植被能够防风固沙,形成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典型例题十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11mm,主要集中在夏季,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较夏季高。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其植被覆盖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5-10月两类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情况。

图片

(1)从气温角度分析科尔沁沙地冬季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

(2)推测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与流动沙丘相比,科尔沁固定沙丘5-10月10cm以下土壤含水量较低,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冬季气温低,蒸发(蒸腾)能力弱;冬季土壤表层冻结,阻隔土壤水分蒸发。

(2)春季;多大风;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大,土壤含水低。

(3)(生长季)植被覆盖度高,植被(冠层)截留雨水多,雨水下渗至土壤深层少;植被根系吸收地下水多;植被蒸腾消耗水分多。

典型例题十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为250-300mm,多大风天气,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主要以流动、半流动沙丘为主。其东部水分条件较好,且地下水较丰富,与中国其他沙漠的治理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难度相对较小。近些年来,当地首选种植了固沙植物沙柳,因其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生长迅速,生命力强,能牢牢地固住沙丘。现在的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成为中国独特的生态地标。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分布及公路两侧草方格沙障景观。

图片

(1)简述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发育的自然条件。

(2)说明与其他沙漠治理相比,库布齐流动沙漠治理难度较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沙柳成为库布齐沙漠治理首选树种的原因。

(4)调查发现穿越沙漠的公路两侧草方格沙障内植被生长较好,试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气候干旱,降水少且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植被稀少,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    

(2)降水稍多,利于植物生长;距离黄河较近,引水便利;地下水丰富,植树种草易成活;处于草原与荒漠过渡带附近,适生植物较多。

(3)沙柳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生命力强,易于存活;根系发达,枝叶茂密,能有效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治理效果好。

(4)受公路硬化路面影响,雨水被分流于公路两侧植树带内,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公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能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减少蒸发;草方格能截留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典型例题十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米,年均降水量514毫米,降水集中在6-9月;年平均风速1.6-3.3m/s,大风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12月至次年5月);河谷中分布有河漫滩型沙丘、谷坡型沙丘和阶地型沙丘。谷坡型沙丘发育于古沙丘之上,数量少,类型单一,沙丘呈片状或斑块状零星分布在坡度大于20°的谷坡上,形态多呈椭圆形或多边形。在考察谷坡型沙丘时,发现沙丘上卵石、砾石分布较多,沙丘的下方谷坡上植被覆盖良好,没有发现明显的风沙爬升痕迹。下图分别为该段河谷河漫滩型沙丘分布示意图和谷坡型沙丘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片

(1)冬季是一年中河漫滩型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分析其原因。

(2)推测加查——米林段河谷谷坡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3)科研团队计划研究左图中流动沙丘移动速率及影响因素,请选取需要调查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估算沙丘移动速率的具体方法。    

参考答案:

(1)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沙源(河漫滩、江心洲)出露面积大;处于旱季(植被条件差),容易起沙;大风天气多,容易扬沙。

(2)河流下切后,在阶地和谷坡不同高度残留古河流冲积沙,遭受风蚀后风蚀物堆积形成古沙丘;因环境演变,古沙丘表面覆盖一层黄土层;外力侵蚀或者人类活动使得古沙丘表层的覆盖层遭到破坏,古沙丘出露地表形成现代沙丘。

(3)自然因子:风(风向频率、风速、风力等);植被;沙丘特性(沙丘水分、沙丘高度、沙粒粒径);沙源;地形等。

方法: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测算沙丘顶端与河岸(或公路等)的距离、野外插标杆进行测量等。

典型例题十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按植被覆盖度差异划分,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科尔沁沙地中流动沙丘较少,固定沙丘较多。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

图片

(1)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科尔沁沙地中流动沙丘较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2)指出与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土壤含水量的突出特征。

(3)相比流动沙丘,分析固定沙丘10厘米以下深度土壤含水量较小的原因。

(4)分析0-10厘米深度范围内,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大于流动沙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离海洋较近,降水较多,植被覆盖度较高,防风固沙能力强,流动沙丘较少。

(2)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差异较大(或表层与深层土壤含水量差异大);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波动增加。

(3)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冠层截留雨水较多,雨水下渗至土壤深层较少;植被根系吸收、蒸腾消耗土壤水分较多。

(4)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高,植被冠层使到达沙丘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温度较低,蒸发量较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