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名家谢小然

 京华笑笑生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录音门之后,所有全国性赛事停办,想想吧,没有财政兜底的大师们如何生活,他们是不是改行干其他的了?其实,一个棋手不靠下棋生活,靠着教学生生活,这也是实际上的转行。

  我们今天来看看民国时期的棋手都是怎么生活的,了解一些资料之后,你会发现,那个时代的象棋市场,其实还是比较合理的,谁棋下的好,谁就能挣更多的钱,跟说相声是一模一样的。

  相比现在的北京城,你要找一个像样的下棋地方,都很难找,那个时代棋社多,茶馆、棋摊多,棋手都是挂彩下棋,所以水平高的棋手,靠彩棋为生,还是非常容易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京城名家谢小然的故事。

  谢小然1913年出生,河北武清县人,现在归天津地界。谢小然1929年,16岁进北平求学,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就读于私立民间大学,他学的是法律专业,但后来身体有病,经济困难,未完成学业。也有一种说法,谢小然也当过小学教师,因为工作难找,最后走上以棋为生的道路。

  谢小然小时候就喜爱象棋,水平不俗。到北京后,常去天桥“孙记”、“存记”棋摊下棋。一段时间后,周围关系渐渐熟悉,经人介绍去天桥启新棋社和聚贤棋社下棋。我们看看,那个时候北京城正经下棋的地方,相比现在,还是非常多的。现在你想要在北京找正经下棋的地方都非常困难。

  少年时候的谢小然就雄心勃勃,要在象棋圈出人头地。当时张德魁、赵松宽比较厉害,谢小然没有直接找他们,而是和北京的二流棋手下,很快,谢小然把北京二流棋手打趴下,这个时候,他更上一层楼,瞄准一流高手,第一个征服目标锁定赵松宽。

  经过打听,谢小然知道,赵松宽在花市火神庙茶社一带活动。

  一个星期天早上,谢小然来到火神庙茶社,等半天都没见赵松宽人影,就和绰号“油渣李”对弈起来,这个“油渣李”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棋摊上的棋霸,结果,谢小然竟连负四局。

  这使谢看到差距,他回家后痛定思痛,还去找赵松宽下呢,连油渣李都下不过人家,哎,算了,继续学习吧,谢小然打谱和练棋。

  约半年后,恢复了信心,再找赵松宽挑战,两人说好,分先四局,每局彩金五元。当时的5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500元。不料连输三局,第四局也是输棋,但赵松宽枪口抬高一寸,放了一马,以和棋收场。

  又经过一段时间,谢小然觉得自己水平又涨了,再次向赵挑战,地点在东安市场德昌棋社,同样每局挂彩五元。

  第一局谢小然先手,至中局时形势大好,谢叫了四十个锅贴、一碗胡辣汤,一口气吃完;赵松宽由于劣势,要的四个大包子,一碗汤却纹丝未动。

  第一局赵负。第二局弈至中局,时间已近傍晚,轮到谢走,此时赵松宽已十分难堪,因为如谢走马5进6,赵即失子,将以连输两局结束今天的棋事。此时正好另外一名北京名手那健庭过来,看到棋盘上的形势和赵松宽的窘态,正为赵捏把汗时,不料谢走了一步马五进七去兵,结果成和。这个结局十分意外,散场离去时,那健庭问谢小然何以不马5进6,谢小然说,老赵前段时间,放我一马,我返还人情。之后,赵松宽看到了谢小然棋艺增长的势头,又感激谢放和一盘,两人从对手,转变成了好朋友,从此他们不再挂彩斗棋。

  谢小然成名后,跟全国棋手频繁过招,东北名手赵文宣、天津田玉书、沈阳徐词海、唐山杨茂荣、北京全海龙,跟他们下,谢小然胜多负少。

  1950年,为支援“抗美援朝”,象棋棋手们积极组织活动,表达爱国之情,在北京就举办了“四名手义赛”,当时参加的棋手是侯玉山、谢小然、窦国柱和张德魁。我们说,抗战时期,南方有谢侠逊老先生去南洋募捐大洋,共赴国难,抗美援朝期间,北有四大象棋义士爱国表演赛。这在象棋历史上,可以说是增光添彩的一段故事。

  1952年,京华棋坛发生变故,对谢小然来说,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与张德魁悬彩下公开赛。不料谢小然连输两局。具体原因是家事不顺,加上身体不适,故有此惨败。

  经过此战,谢小然觉得在北京难以安生,于是,萌发了去上海闯荡的想法。

  当时的上海藏龙卧虎,可以说是中国象棋的中心舞台,当时汇聚了全国水平最高的棋手,何顺安、杨官璘、董文渊、屠景明、朱剑秋都在,可以说,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在上海滩混饭吃。想去上海滩淘金,绝对不容易,那是虎口抢食,风险极大。

  1952年8月上旬,谢小然到了上海,以下表演棋为生。由于经济不佳,谢在上海火车站下车时还剩四角钱,住旅馆都不够,只好在一家裁缝店柜台留宿,由于睡眠休息不好,首战上海何顺安失利。

  这个情况让棋人冯锦诸知道后,主动请谢小然到自己家,让他好好休息。

  谢小然第二场表演,对阵刚到上海访问的华南第一高手杨官璘。由沪青棋社屠景明主持,在八仙桥青年会大礼堂对弈,谢小然这一战表现不错,一胜一负二和打平。杨官璘曾经打遍上海“无敌手”,于是,谢小然在上海滩声名大振。

  9月中旬,谢小然又和当时的华东第一高手董文渊弈战,比赛共三局,谢以一胜一负一和,打平董文渊。于是,谢的名声进一步得到巩固,自此有了“南杨北谢”之说。

  此次上海征战,不仅得了名,还得了利。因为上海的表演赛,每场有12元的对局费,而且谢对董的表演赛,每张门票提取一角,收入可观,大大改善了经济处境。

  在这期间,谢小然跟全国高手一一过招,成绩总体非常乐观。和华东名手屠景明对弈一局成和,赢了“华东三虎”之一朱剑秋,赢了“象棋总司令”谢侠逊。

  小然访沪回京后,也有一些战绩值得一提。1953年夏,华南名棋手陈松顺单骑来京师弈游,所谓弈游,就是边下棋比赛,边交友游玩。陈松顺连胜侯玉山、张德魁之后,和谢小然对弈一局,以和棋结束。1959年6月6日,和全国亚军王嘉良下了一局表演棋,从帅后面绕过一马而获胜。那个盘面大家可以找找,非常经典的一局。

  1952年,谢小然从上海回京之后,经济好转,开办了一家“天然轩棋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有营业执照的棋茶馆,贾题韬、王嘉良很多棋界名人,都慕名到此拜访谢小然。1958年谢小然正式参加工作,去先农坛体育场任职。

  参加正式工作后的谢小然,以棋艺教练的身份,培养青少年棋手。弟子有刘文哲、傅光明、方士庆、陆兴、王国栋、尹乃文等人,谢小然也对王嘉良、臧如意、谢思明、喻之青进行过指导。

  1980年12月28日,北京棋院成立,这之前,地点在北京市西旧帘子胡同的一家老宅院里。据说,这是某著名军阀的旧宅。

  1978年,院里腾出两间房,每间三十平方米,南房作为围棋活动室,东屋作为象棋活动室,对外开放,不收费。活动时间是上午9点至11点30,下午1点30至5点30。作为这里的职工,谢小然先生管理围棋室,尹乃文管理象棋室。

  当时,下棋抽烟成为常态,尹乃文制止不了,要帖出告示“严禁吸烟”,浆糊还没干,还没来及贴上去,谢小然看到了,批评尹乃文,你对棋迷怎么这么个态度,这是家长态度,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服务员,为他们服务好,一定要注意态度,于是,谢小然改成了“请勿吸烟”。从管理者到服务者,两个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下棋之外,谢小然对棋规多有研究,多次担任全国比赛裁判、裁判长,同时培养出众多裁判员。1980年开始担任北京棋院副院长,并为北京市政协四、五、六届委员。

  1985年,谢小然逝世,终年72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