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棋王谢侠逊

 无尘山鹰 2016-09-12

摘自:象棋网


   提起中国近代象棋史,谢侠逊三个字无疑是众多高峰中最雄伟瑰丽的,他不仅仅棋艺高超,称霸群雄。更把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象棋推广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努力,为象棋在清末民初继续蓬勃发展贡献出了卓越而巨大的努力。最重要的是他为人谦和,热心助人,他的人品和棋艺如同一颗恒星般点亮了哪个时代,并且把光和热延续到下一代身上,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近代象棋的走向和几代棋手。

                        

                     

   年少成名

   谢棋王名宣字侠逊,小名卿源,号烂柯山樵。1987年出生于浙江省平阳一个小商贩家庭。自幼聪颖,4,5岁开始学棋,六岁在崭露头角,棋艺卓越,九岁便开始潜心研究象棋古谱《韬略玄机》,打遍全乡无敌手。在他13岁这年,迎来了象棋生涯中第一次至关重要的比赛。当时,温州有一象棋高手名叫陈笙,长期在南门坐镇象棋擂台,名声远扬。谢侠逊只身南下,挑战擂台。陈笙当时年过半百,受人众人景仰,见是一孩童来攻擂,根本不屑一顾,不愿与其对弈。经过谢侠逊多次恳求,才勉强答应,陈笙本以为战胜眼前这个瘦弱的小孩轻而易举,没想到第一局竟然完败,第二局陈笙不敢掉以轻心,总算赢了一局挽回面子。第三局双方均拼尽全力,下成和棋。谢侠逊从此名震浙江,被誉为“神童”。不过,谢侠逊走上象棋道路却不是由此开始。谢侠逊从小家境殷实,19岁考人温州师范学校读书,接受新式教育。不幸的是,在大求学其间,其父生意失败工厂破产抑郁而死。失去了经济来源的谢侠逊不得不中途退学,扛起养家的重任。先后在几所小学任教,后来进入上海《时事新报》象棋专栏,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象棋生涯。

  

   热血爱国

   《时事新报》是一本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刊物。谢侠逊是第一个在其上面发表古谱,刊载棋局,介绍象棋的人。同时兼任《神州新报》、《新闻报》象棋专栏编辑。1918年,在我国第一次象棋大赛(上海市个人象棋赛)上夺得冠军。1925年创制大棋盘,大棋子。采用了车轮战,当众进行盲目战表演。1928年发起,组织第一次全国象棋赛。

   除了卓越的战绩,谢侠逊更是第一个利用象棋宣传爱国主义的人。早在14的时候,谢侠逊有感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的恶行。他用黑方八子直追红方主帅的棋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慨,取名为《八国联军》。1912年,腐朽的清王朝正式灭亡,这个好消息鼓舞了他,他再次制作了《鄂军起义》排局。局势取红炮首先发难,象征着敲响了清王朝毁灭钟声的武昌起义。并附题名为:“匹夫倡议武昌城,扫尽鲸鲸草木惊。”排局发表在《时事新报》上,获得了读者热烈的反响,获得了众多爱国人士的支持。

   191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不顾国内的反对声,签订了无耻卖国的“二十一条”。做为一个爱国青年,谢侠逊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和爱国人士潘定思一起推出了以“耻”为主题的三十个字形排局,把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二十一条,中国所受到的列强的侵略和压迫通通排成棋局,以抗议袁世凯的无耻行径。

   

   象棋谱大全

   众所周知,在乡村各种棋类经常成为赌博的工具,谢侠逊的家乡也是如此,他从小就对此深恶痛绝,希望有一天能更广泛的宣传象棋运动。他在上海担任《时事新报》编辑后,时常和当时的名手诸如厉志英、罗天阳、鲍子波、吴淞亭等对局,但是互有胜负,为了提高技艺,他决心研究象棋古谱,以便从中得到启发,但是当时的很多著名古谱如《梅花谱》、《适情雅趣》等等,大多是抄本,错误百出。因此谢侠逊决定自己搜集各种棋谱,总结成书,他希望这本书能给所有爱棋人以帮助。

   于是他开始广交棋友,经常出没于上海各大棋馆,如四美轩、城隍庙。凌云阁、青年会,互相切磋,互相探讨。他不仅探访了大部分国内棋手,连海外名手也不放弃,比如新加坡棋界名人张兆兰等。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出击,利用休息日去全国各地搜索资料。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搜集到了许多以前都没有出版发行过的象棋棋谱。就这样经过7年寒暑,他终于编成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象棋著作《象棋谱大全》,全书共72册200多万字。该书继承和发扬我国象棋千年象棋文化遗产,公认为象棋经典。

   

   推广象棋

   由于字形排局和《象棋谱大全》的出版,谢侠逊结识了众多棋友,在象棋界的声望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江南地区。为了进一步推广象棋运动,许多仁人志士建立成立全国性的象棋组织。先是常州的费绵钦,用滑稽文章的形式,提议成立象棋总司令部,并推举谢侠逊为棋坛总司令。文章发表后,反应空前强烈,众多棋手纷纷响应。1928年2月,以谢侠逊为“总司令”的“象棋总司令部”宣告成立,陆续委任了名手周德裕、林弈仙为陆、海军“前敌总指挥”,王浩然、关春林、万启有、邓春林、张锦荣、曾展鸿、罗天阳、张观云、杨礼源、钱梦吾为“军长”等。

   此后谢侠逊又促成了“华东、华南区际象棋大赛”。早在1919年,华南名手曾展鸿奕访上海,便出互访的建议,曾回华南后,积极筹备,组建了华南象棋会,并致函上海万国象棋会的谢侠逊,要求派棋手赴华南比赛。谢侠逊亦积极筹备,挑选代表,联络日期,最后选定周德裕和林弈仙代表华东去香港比赛,开创了由组织出面举办地区比赛的先例。

   华东华南象棋比赛举行后,华北象棋界十分震动,经联系后,由《天津商报》负责华北地区的选拔赛,于1931年选派选手赴上海比赛。这便是著名的华东、华北象棋区际比赛。最后,谢侠逊还促成了“南北象棋比赛”,在杭州举办的江、浙、鲁、闽四省棋赛,在宁波举办的“沪、甬象棋比赛”,在南京举办的“沪、宁棋赛”。众多大赛的成功举办,促成象棋运动在地方的不断发展,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象棋赛事,一时间全国象棋活动开展十分活跃。

   

   国际象棋第一人

   今天,我们把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并称为三大棋。在清末民初,国际象棋是最不被人所知的,水平也最差。现在,我国的国际象棋早已有了迅猛发展,产生过多位世界冠军和特级大师。说起国际象棋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头号功臣就是谢侠逊。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部分沿海城市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大批欧美人涌入我国。他们大部分都会下国际象棋,经常在业余时间展开比赛。1903年,这些外国人在上海成立了“万国象棋会”,聚集了众多国际象棋爱好者。随着时间的流逝,规模越来越大。到了民国初年,一位曾在粤海关税务司任职的丹麦人葛德麟成了历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不仅热爱国际象棋,对于中国象棋也十分感兴趣。当他经常收集谢侠逊在《时事新报》上的文章,从中学习象棋历史和理论。不仅如此,还把各种象棋文章翻译成外文,介绍到欧洲和美国去。后来,葛德麟登门拜访,和谢侠逊成了好朋友。于是,两人互相教习,谢侠逊向他学习国际象棋,丹麦人向谢侠逊学习中国象棋。也是在葛德麟的推荐下,谢侠逊加入了“万国象棋会”。

   与此同时,谢侠逊觉得既然可以把中国象棋介绍给外国人,那么为什么不能把国际象棋介绍给中国人呢。于是,他潜心学习国际象棋,提高棋艺,另外一方面把国际象棋的知识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在谢侠逊的带领下,加入万国象棋会的中国人日益增多。比如尤彭辉、岑有常、沈霖生、郁均侯、朱燮钧、杨文恺等。

   1926年他曾组织在上海的17个国家的棋手赴杭州表演国际象棋。

   1927年10月,在上海万国象棋赛,谢侠逊、何智辉、孙霖生等3名棋手代表中国参赛,皆获好成绩。此后,国际象棋在上海有越来越快的发展。中国与欧美各国的国际性比赛也日益增多,如中德、中英、中俄及中国与世界联队国际象棋赛。在这些比赛中,以谢侠逊为首的中国棋手战绩出色,让世界各国选手刮目相看。


  爱国劝募再下南洋

 在谢侠逊的棋艺生涯中,有两次弈访南洋诸国的经历,既交流了棋艺,又为国劝募而慷慨激昂。

   早在1919年,新加坡华侨名棋手张兆兰因经商到上海,在和谢侠逊交流过棋艺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因南洋诸国中华人弈棋的很多,张邀请谢方便时去那里弈游,并多次来函催促。251935年4月,谢氏终于翩然南下,经香港出洋。在香港,他还和广州棋手黄松轩、曾展鸿、卢辉、冯敬如等进行了多场交流,既沟通了华东、华南棋手的感情,又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4月16日谢抵达新加坡。当时南洋的华人棋手有:侨居星马的陈粤樵;"星洲棋坛三杰"苏勉之、郑丽苍、李家漠;还有星洲郭观、蒋景云和摈城曾喜卿、郑苏四人,称"四大天王";另有星洲胡章、摈城区丰、恰保胡均、吉隆坡冯漠贤、太平黄衍携,并称"弈坛五虎将"。谢略事休息后,一连八个晚上,轮战八大高手,均取得胜绩。谢在南洋的劲敌是陈粤樵。5月14日和15日,两人在新加坡大战四局,各一胜一负二和;后又在摈城对弈四局,依然各一胜一负二和。但是一个难题来了,陈继续向谢挑战,提出十局决赛,这和谢弈访南洋的目的不同。考虑到祖国棋界的声誉,谢决定应找。结果第一局谢胜,第二局陈胜,三至七局俱和,第八局陈稍处劣势,以一将一杀求和。谢认为这是不许可着法。图7陈坚持车4平2要杀,待红帅五平六后再车2平4叫将。

   三十年代中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步步侵略。为了全身心投人抗日,支援前线,谢侠逊将家属送回平阳,自己只身到南京。当时国民政府准备派五个巡回大使到国外向华侨宣传抗日救亡,并向他们募款。去欧美诸国的人选已定(胡适。陈树人、萨镇冰、于斌)。因南洋均为殖民地,有危险,人员肖未确定。谢从主持派使的邵力子先生的秘书卢雪正处获得信息,毛遂自荐,要求去南洋,以表演棋艺为手段,进行劝募,得到邵力子先生同意。11月谢乘火车往广州转港澳出国。临行前邵力子、张治中、冯玉祥等题词以赠,李宗仁先生手书"有焦土抗战之决心,持久战之精神,最后胜利必属我们"以赠。

  1937年底,第二次下南洋的谢侠逊,肩负爱国宣传的重任,抵达菲律宾后,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据《华侨商报》载:"本月24日晚7时半,在中华青年会举行欢迎棋王树侠逊象棋抗战宣传大会。是晚人场观战者极多,除所租一千把椅子坐满外,站立者亦在数百人以上。7时40分,大会主席许友超致欢迎词,继为商会代表陈之多和谢棋王演讲。再由谢棋王和友超象棋表演……"在菲宣传期间,正值南京失守,消息传来,侨情惶恐,谢自拟对联一副,许悬挂大会两侧,并由商会召开大会,一时人山人海,华侨爱国热情高涨,高呼"坚持长期抗战"、"祖国万岁"等口号,还当场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每月捐四百万元。自1938年1月至1941年12月菲岛失守时中止,共捐四千七百万元。

   在菲岛过元旦后,谢即沿印尼航道抵瓜哇、泗水,又经三宝垅到井里汶、万隆。2月24日,谢在巴城(雅加达)篮球场举行"救济祖国灾民象棋大赛",规模很大,有三宝垅、万隆、雅加达三市的名手参加。《天声日报》载:"事关救济灾民,观众异常踊跃,会场全满……"在印尼两个多月棋赛中,共捐募得九百多万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华侨的爱国之心。三月初,谢又到了新加坡,举行了三天三晚的比赛。第一场在"大世界"内,名称为"筹赈祖国伤兵难民赛棋大会"。由华侨代表张永福做动员,他回忆当年孙中山先生来此做革命宣传时的情景。接着由谢简短讲话说:"望橘里贤豪英俊,策马当先,为救济祖国千百万伤兵难民而出力。"

  谢氏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六天六夜的"筹赈赛"、"慈善赛",造成很大的声势。总计在南洋共募得五千万元,据载还吸引三千三百多青年技术人员四国投入抗日。而谢的生活非常朴素,历时两年,仅向国库支取三千元车旅费。
  1940年3月,谢抵达重庆,周恩来同志亦往慰问并对弈留念。

   

   总的一句话,谢侠逊在三十年代以象棋作为手段,为抗日宣传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受到棋界的普遍崇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