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答:为什么中国多次分裂,却没有分裂成欧洲这样的小国格局?

 专打抄袭勾 2024-05-25 发布于天津

因为他们在历史上就没有过统一的政治经济学结构基础,按照所谓的封建社会、军国社会的划分,欧洲国家几乎是将近15世纪才开始出现集权制度,而集权制度本身又依仗参与的封建阶层社会关系,所以区域性统一的幅度仍然很小,根源是养活庞大规模军队的财政、军政制度与体系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直到拿破仑时代,法国才第一个建立了类似的结构,但是他受到英国和反法同盟的压制,说到英国,其陆军是直到克伦威尔时期才有相对现代的建制的,但本质上仍然是扶持商业发展的政权,所以陆军规模根本不可能扩充太多,否则就必然在税政方面与商业精英起冲突,《航海条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根源还是欧洲的集权本身就依仗了佩剑贵族这个体系,所以不得不对财权精英妥协,包括后来的金融财团、金融集权都是这么做起来的。中国集权本质上依靠的是对军权的控制,从商周春秋时期的封建贵族体系,到秦汉以降的小农兵,再到宋以来的将兵分离、军财分离,本质上就是以军事体系去控制经济,进而更强力的去控制军队,这是一个闭环。在军队依仗相对简洁的经济基础维持自身规模与秩序的基础上,军队能够大规模的作战,远距离的机动,统一欠缺的仅仅是相对适合、成熟的经济基础(分裂时期的农奴/隶农庄园主因为相互竞争、兼并与倾轧而逐步上升为“国家农奴主”,进而重新回归到遍地小农的时期),以及拥有一定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的君主出现。

欧洲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具备类似的条件,欧洲整个大陆也不具备类似的军事经济基础。所以分裂的更多,他们的君主实现大一统的方式本身就阻碍了真正的、更大范围内的大一统的实现。即便是看似最具“威权”色彩的俄国,其处理内部地主贵族的方式也是切香肠,至于德国更是如此,而奥地利则压根没想动过,所以到一战时被沙俄追着屁股抽,其实奥匈的军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逊于沙俄,甚至在不少领域要优于毛子。

中国到近代的分裂与军阀混战,本质上只是现代军队模式的引入与传统中央集权模式受到外部列强干涉而不得不放任地方军阀化的结果罢了,一旦出现一支组织力够强,也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武装,其战斗力自然会强于军阀,北伐军都如此,至于后来的pla就更不遑多论了。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治军模式向治国模式的转化,在适当的历史环境下,都是十分丝滑的,但是在欧洲,这种转化一般都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敉平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和金融集权,很多问题在西方是根本无解的,甚至连考试制度都是清朝在签订不平等条约二三十年后才引入英美的,你就明白西方的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多么粗糙了,根源还在于没有统一的、不依赖地方军阀贵族建立的政治集权来梳理这些杂碎边角的事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