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大爷刘乾坤【程茂红】

 太行文学l苑 2024-05-26 发布于河南

人的一生,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荆棘满途。然而,无论前路怎样,谁也不能选择跳跃式的活法。我的大爷刘乾坤就是一个一生尝遍了酸甜苦辣,历尽了风雨坎坷,受尽了种种折磨和创伤的人。

大爷是独生子,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小时候他无忧无虑,全家人把他当作是掌上宝。七岁时,他开始在本家爷爷的学堂里念书,从百家姓开始,念完了四本小书。小学刚开始那年,八路军解放了林县北部山区,学堂改为学校,为防止汉奸侵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学校组织儿童团,推选我大爷任儿童团团长,每天轮派儿童团员到村口站岗放哨查路条,盘查过往行人,凡没有村公所开的路条一律不准放行。学校实行新课制、每天早上由他带领排队、点名、上操、唱歌,课余时间老师组织同学们游戏、还挑选同学排演小节目,在儿童节和年关时登台表演。大爷本来是个内向人,平时不爱说话,也不贪玩,可是学校不管搞什么文娱活功都要他参加,逐渐成了文艺骨干,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认可及表扬。

1942年,村里成立了业余剧团,大爷那年刚十三岁,成为剧团里年龄最小的一员。他写的字比较规范,每天和大人们并坐抄写剧本里角色的台词,在词语、生字、书写方面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慢慢地在剧团里,他也能配演些小角色,演啥像啥,登台亮相后受到过了观众的好评。每到年关,他都要到邻村义演,到镇上、县里演出,在邻村和镇上小有名气。在村上受到群众爱戴、干部重视。街头写标语,办板报都是他协同去办,在宣传主体中还能加些形象的漫画,显得格外耀眼,乡亲们评说大爷多才多艺,是个天才。

1948年,高树勋带兵北上,区上抽程佳园、岳成良、岳增文和他配合任村剧团、随民兵营(营长胡关奇)参加河北磁县战役,在枪林弹雨中周旋。白天在街头巷尾写反蒋标语,晚上为军民演出节目。他在村上和区上做过的事情,受到了相关领导的赞扬和奖励。

好多人劝他凭才华不该埋没在家,应该出去(参加工作),好多机会可以参加工作,但他都一一谢绝,因为姐姐结婚了只有他和老娘相依为命。只要有人一提叫他出去,老娘就一个劲的哭。她是受过挫折的人,心灵的创伤未愈,有他在身边才觉得安全。他想着走了娘就会孤单,万一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将落下个不孝的罪名。这个想法,使他错过了党培养的很多机会。

1948年到安阳演出这一段时间,他是真正辜负了党的培养。正月初六,他起程到安阳演出,当时安阳西部刚解放不久,安阳市以东尚未解放,部分地富反坏、土豪劣绅逃至安阳市伙同国民党伪军组织一支名为还乡团的武装团体,时不时地深夜来解放区报复袭击,情况非常严峻。为了防卫,每人发给一个兵帽,实行军队化组织,每天早上排队上操,上午剧务排练,下午黑夜演出首场演出是在安阳砚台镇。

砚台是个大镇,观众很多还有驻军部队,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有一天晚上正在演出,还乡团报复袭击,枪声一响台下乱作一团,部队向外冲锋对敌,观众拥挤成堆,轰的一声把搭的简易舞台挤的坍塌,幸好没有人员伤亡。之后当地政府为了安全起见,每到哪个区演出,由区政府统一安排,在该区的村庄轮流演出,并组织周围村的民兵布岗放哨,保卫演出现场,在砚台、水冶三个区演出三个多月,经历过三次晚上演出时遇还乡团偷袭。有一天晚上,区干部正在某村村公所开会,还乡团假充八路军要找干部谈话,被岗哨民兵发觉当场打死敌人一个,民兵牺牲两人,为悼念烈士在该村演出三天。剧团演出节目完全是现代化戏,有白毛女、血治仇、小二黑结婚、二流子转变、王贵与李香香、打春桃等等,对党在解放区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群众非常欢迎,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

在临漳区演出期间,他结识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友人,叫刘钱林,时任临漳区导救会主席,当时竟还未公开,据说此职相当于区委书记。此人热情好客、爱好文艺、每个演出地点他都亲自观察和剧团领导交流谈心,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当时剧团数他年龄小,但在演艺方面有模有样,在写作方面也有些特长,因而引起了他的重视,抽空就和大爷面对面交谈,谈革命理论、个人前途引导大爷继续读书,提高文化水平,加入革命行列,对大爷的要求是在临漳完小就读,生活与学费一切由他承担。当时大爷也很想上学、求前途,但是考虑到和人家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怎能让人家承担呢?剧团是业余的,已到春耕夏种季节,村干部派民兵几次到安阳监督田家种地,当时钱林同志一再挽留大爷不要跟随剧团回家,可是大爷有内心的想法,只好婉言推托,说回家和老娘商量商量。

回家没几天,钱书记派区上两个青年来家让他出去参加工作,可是一提随人外出老娘就痛哭流涕,闹的两个青年人无可奈何,只好不欢而归。没过多久,钱林同志又徒步百里来到大爷家,想看个究竟,在大爷家住了两天,面对老娘真可谓促膝谈心,钱书记说把大爷看作是亲弟兄,是个难得的人才,只要努力上进,前途不可估量。你应该理解,机会难得,不忍心将你放过,深知你的心思,不想让我负担你的读书费用,不念也行,你现在就可以参加工作,我原在革命老区河北涉县、武乡工作过,那里部分单位部门,有我的同事和朋友,现在我就陪你去安排工作。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钱书记做到了仁至义尽,大爷就答应随他去找个合适单位参加工作。老娘听说他要走,顿时痛哭嚎陶,含泪说出一句可怕的话:“都怪我连累了孩子,不如我……免得你们牵挂!”一句话刺痛了大爷的心,他害怕离开后,老娘一时想不开落下终身遗憾,滚在娘的怀里痛哭流涕。

钱林同志见此情景,禁不住掉下眼泪,劝慰老人后,只好抱着希望而来,落个失望而回。临行之时,他给大爷留下毛衣一件,钢笔一支。在当时,这两件东西也算得上是贵重物品,大爷一直都好好珍藏。大爷说友人的身影历历在目,肺腑之言铭刻在心,无奈之下辜负了这位对他真情实意的友人,他也落得个终身内疚和遗憾。

1950年划成分,我大爷16岁,他的父亲和奶奶寻了短见,那时他感到天塌下来一般。他的母亲,姐姐抱头痛哭,无比绝望。这时,他得到了好心的亲戚、邻居相帮,将亲人的尸体用草席卷裹刨个土炕进行了葬埋。这个事情对我大爷的打击非常沉重,总感到生活无望。

在这关键时刻,剧团领导和村干部给了我大爷安慰和帮助。大爷后来说,这是全国开展的一个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有成千上万家庭的遭遇,不是针对某一家、某个人的事情,我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人。在最困难时期,村上主要干部岳林玉、陈道三、岳明祯分别给于我大爷安慰和关照。为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村里让他到集体副业鞋匠班学徒,到供销社看弹花机。他怀着感激的心情,竭力为村里办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合作化之前,村上每年夏、秋两季搞合理负担,村上能写会算的人在村公所核算各家各户的地亩、产量,应交公粮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所在人员三四十个,他年龄最小,但工作量与大人们相等,写、算也能拿得起,放得下。土地合作化后,他一直在生产队担任会计,食堂司务长。农村开展扫盲时,他任民校教员,后来村上抽选教员让他到县里培训后在村任教,因成绩显著,被区上主管文教干部(王乐贤、郭尚、杨迁壁)认可,调到区上任专职教员(在清沙村长住),几次被上级抽调下乡搞夏收秋种,国粮入库工作。搞粮食大统购市,区上从各村抽调的人员中也数他年龄最小,分配他和任村李九如,结伴每天从银行带上现款,负责到井头村、仙岩、清沙村收粮结算付款,兼银行储蓄。 

大爷说他还有三位大恩人,那就是他的岳父程增林,舅父程维俭,姐夫彭占荣。这三恩人,在他一生中从物资和经济方面帮他渡过了种种难关。大爷对三位恩人的恩德终身难忘,但是每想到无力报答,就感到愧疚和遗憾。

大爷常说,他的一生没有辜负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没有辜负井头村干部和乡亲的爱戴。在井头的解放战争中,他不敢说有什么功劳,但付出过不少的心血和辛劳。离乡也是形势所逼,无奈的选择,常言说父愁子无妻,子愁父无葬,总算尽到了做人的义务,圆了自己的梦,回头看,这一步也没有走错。

大爷一生从不与人攀比,认定命运如此,一生坎坎坷坷,高兴,乐观,心满意足,家里四世同堂。孩子们过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他的晚年生活照顾的非常周到,又赶上党的好政策,享受到政府对老年人经济辅助和优惠待遇。他经常说事事顺心,处处满意,一句话,没有白活,此生足矣。

2023年5月6日,乾坤大爷以95岁高龄无病去逝,子女五人给他办了风风光光的葬礼。由于大爷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他得到了当地百姓(山西潞城区店上镇东白兔村)的高度赞扬。全村乡亲到家中进行了吊唁送别,乡亲们还对大爷家的子女五人进行了高度评价。有老人赋诗一首:榜样

九十老翁坐“飞船“,

儿辈驾驶游街环。

倘若养儿都如此,

孝字金牌挂胸前。

【作者简介】:程茂红,林州市任村镇人,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爱好文学,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