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继 | 篆书创作十二条

 海涛书屋 2024-05-2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编者按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浙江展区日前在绍兴开展,以下为篆书评审召集人张继围绕创作与评审情况发言内容摘编:

篆书创作与评审




张  继

本届国展篆书作品从类别上看,呈现出甲骨、金文、简帛、汉篆、清篆几个突出板块,其中金文、清代篆书数量之大尤为明显。
就整体书风而言,再现传统模式的作品居多,跟随时风现象虽然较过去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而真正在优秀传统基础上汲古出新,融传统、时代、个性于一体的上乘之作还是相对较少。部分金文作品整体布局尚可,但用笔较为刻意,结体较为谨饬,缺乏生动气息,似有集字之嫌;师法汉金文的作品与过去相较,无论数量或质量均有较大提升,书风上亦有雄强、跌宕、静雅之别。中山王风格的作品由于过度强化装饰性,缺少书写感,几乎全军覆没。清代篆书作品师法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吴昌硕、王福庵等前人墨迹,无论结体和笔墨尚缺乏创作意味,亦存在集字感。
篆书作品在国展评审中尚属小众,识篆难、记篆难应为主要原因。同时,篆书创作也难以打破其固有的用笔和结字模式。优秀的篆书作品在创作上需要强化以下十二个方面:   
一是传承明确的技巧法度,用笔有笔法,结字有字法,用墨有墨法,谋篇有章法,要敬畏传统;
二是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法度之外,前人和今人默认的一些形式规则也不可忽视;
三是自然流露的时代审美,艺术当随时代,书法自然不能例外;
四是独具特色的个性风貌,其实人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能否将其体现到创作中,也反映出书者的胆量和悟性;
五是胆大心细的创变能力,创变是核心,而胆大和心细则是对立的,但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六是复杂多变的矛盾关系,如果创作中缺少了矛盾,那么作品就会显得单调与苍白;
七是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讲矛盾不可失去统一,讲统一又不可失去变化,如何妥善解决复杂多变的矛盾关系是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
八是鲜活灵动的生命气息,书法创作中形体塑造固然重要,但神采更是一种生命体现;
九是相互融通的笔墨技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融通其他艺术门类的有用元素更能收到意外之效,当然这需要作者有较高的感悟能力;
十是准确无误的文字应用,作者应该具备起码的文字知识,尤其是篆书更要谨慎用字,不可任意造字;
十一是健康向上的文学内容,其与艺术形式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十二是潜移默化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须日积月累,但它终究会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创作之中,从而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
来源:书法报

图片

部分入展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诗词歌赋慰藉万家烟火

书画琴棋调和百味人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