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爱夸张、吹牛啊,把地位、金钱、名气当做招牌,在人前炫耀,自以为是,自欺欺人,却不晓得停止。

 吴翠平书馆 2024-05-26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续补——《天瑞篇》后半部

狂荡人 智谋人 虚静人

  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或谓子列子曰:“子奚贵虚?”列子曰:“虚者无贵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所矣。事之破图片,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有一种人告别亲人,离开家庭,到处跑,却不知道回家,这是什么人呢?大家会认为这是迷惑的狂妄之人。

第二种人呢,“钟贤世”,就是钟情于世间,爱这个现实的世界、现实的社会,出来做官啊、发财啊。“矜巧能”,自己很傲慢,认为自己有学问、有本事。

“修名誉”,培养名誉,喜欢出名,尤其讲民主政治要培养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爱夸张、吹牛啊,把地位、金钱、名气当做招牌,在人前炫耀,自以为是,自欺欺人,却不晓得停止,“亦何人哉”,这算是什么人呢?

“世必以为智谋之士”,大家会认为这样的人了不起,有智慧、有才华、有能力。“此二者,胥失者也”,其实这两种人都是迷惑狂妄的。

“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可是世上的人会否定前一种人,赞成、羡慕后一种人。只有真正明白的人——所谓圣人就是彻底明白的人,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才知道取舍,知道何去何从。

有人问列子,先生为何如此看重虚呢?虚就是空。列子说,既然是虚,一切都空了,哪里还有个贵贱取舍呢?所谓虚,不过是个代号,静或虚都是代号,可以形容这个道的境界。

你如果真的能够宁静、空灵,就会 “得其居矣”,回到家了,居是归宿,静定空灵到极点就是归宿了。

“取也与也,失其所矣”,取是抓过来,与是付出去,就是有增有减、有取有舍,都是过分,都不对。

这是讲修道的原则,孟子讲“毋助毋忘”,《心经》讲“不增不减”,禅宗僧璨大师讲“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都是这个道理。

“事之破图片,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这个道德先天是完整的,本来是空灵自在的,不需要你去增加或者减少。但是后天的迷惑来了,使你看不到先天道德的光明,所以只好跟你讲仁义了。

“弗能复也”,如果仁义也做不到,退一步就讲法治吧;法治再救不了,就堕落到讲武力、暴力了。一个人的堕落,社会国家的堕落,历史的演变,都是这个道理。

下节更精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