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蛙鸣声声醉夏夜

 夏天微语789 2024-05-26 发布于江苏


奇幻喜鹊m


2024-5-2508:02山东

文/史聿元

在夏日的傍晚,迎着斜阳的彩霞,慢步走在故乡的荷塘边,蛙儿等不及太阳的晚霞落下山,就迫不及待地呱咕起来,明明就在前方不远处,似乎又在对边,反正近处只有噗咚的水声以及呯的鹭鸶腾飞之声,或许我打扰它们的欢乐畅快的境界了。

故乡的村南边有一个开阔平荡的荷塘。草木萌生的春天,游动的鱼虾,晃动的沙石清晰可见。池塘堤上草芽丛丛,碧绿油嫩,树木行行,绿柳垂地。那千万条倒垂在水面的长长的柳丝,柔枝随风摇晃,扫起层层波纹。荷塘绿草丛是小青蛙的居住场所。小青蛙把荷叶当成大舞台唱着、跳着,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场。那时候,这个荷塘里不知繁衍着多少只青蛙。辉映着天空和草木的池塘水面,几乎都让青蛙给占满了。每每暮色浓重起来,小青蛙在荷塘、草丛里,每天无休止地呱呱呱嘎嘎嘎地欢叫。蛙鼓阵阵,蛙鸣声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高潮迭起。

故乡的夏夜,池塘边香味四溢,蛙声如同鸡鸣狗叫锅碗瓢盆之声,不可缺少。蛙声是故乡的一抹夜色,依然唱着童年的歌谣。可能是久离故乡之故。蛙鸣之声异常亲切,随水随风。顺水顺风,给静谧的村庄带来无穷的快乐。那时,童年的我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在荷塘边上玩耍,摘一片荷叶戴在头上当作帽子遮阳,再摘两朵荷花拿在手里,赤着脚走在乡间泥泞的小道上一步一滑地狂跑,别提玩得有多高兴了。

夜色下的荷塘是别有一种风情的。我们在夏虫的啾啾声中,在夜里夏风的清凉中,领略那片荷塘的平和与静谧。月光从荷叶的缝中投下,把荷叶的影子斜斜地印在池塘里,在水面形成小小的光斑,水面斑驳一片。参差的荷叶,紧致而恬静,如池面盖起的绿色地毯,几朵红红白白的荷花睡意朦胧地镶在毯上,恰如茫茫夜色中远方幽暗的灯。几点流萤,不时在塘上划出一道道痕,不见喧闹,只有祥和。

夜幕降临,乡村便是蛙的世界。当太阳一落西山,黄昏的薄霭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蛙声便逐渐热闹起来了。荷塘中的蛙鸣之声,高亢而幽远,似演唱会的主旋律,不远的稻田蛙鸣稍有不同,是一片大合唱,分不清。这蛙声混匀交错,此起彼伏,动静呼应,相映成趣,你方唱摆我登场前呼后拥之架势;这蛙声激动婉转,雷动轰鸣,清脆雄浑,不绝于耳,不怕为他人作嫁衣裳之胸怀;这蛙声风情万种,缠绵不绝,万架齐鼓,响苍穹,众星捧月之豪爽;这蛙声凄切悱恻,包罗万象,动人心神,浮想联翩,误入未央之迷茫;这蛙声嘈杂喧嚣,浮躁纷扰,祥和恬静,清新闲雅,退出愁海之醒悟。一个又一个燥热的夏夜,声声蛙鸣总是与乡民们相伴,直至乡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尤其是夏季梅雨季节,河水上涨,小溪流水哗哗,池塘水满,稻田溢流,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水汪汪的,则成了蛙的世界,肆无忌惮地占领了整个乡野,放开嘹亮的歌喉尽情地欢唱,其声波形成强大而清晰的立体声,穿过乡村夜空,挤进农舍,显得格外响亮,无数的蛙儿兴致勃勃,轮番演奏,爆发出一阵又一阵雄伟的大合唱。那悠扬的蛙鸣,高亢辽远,浑然透沏,让乡村更加优美,更加温馨。

听蛙鸣就是欣赏一场由春至夏到秋的跨季节音乐会。暮春之际,蛙从冬眠中苏醒过来,舒展筋骨,活动嗓子,拉开了音乐会的序章。入夏之后,蛙们来到田园,跳上河滩,大规模的集结并献唱,歌声充满了喜悦、自由、渴望和奔放,特别是盛夏,蛙们的恋爱季节到了,它们的歌声更加浑圆、更加激情、更加壮阔,响彻了整个乡村之夜,似乎它们也在歌唱甜蜜的爱情,歌唱幸福的生活。“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秋天到了,正当庄稼人收获着用汗水换来的喜悦和希望,享受着日子的殷实和饱满,蛙们也收获了爱情的结晶,领着一群小蛙们活蹦乱跳,欢呼雀跃。这个时候的蛙声,不再像春天那般流畅,也没有夏天那般激昂,反倒多了一种浑厚而练达的音色,更具成熟而丰满的腔调,变得舒缓而轻漫,悠扬且细腻……

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还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农民们视青蛙为田间卫士,更视青蛙为丰收预兆——蛙声重,意味着雨水充沛,预示着五谷丰登。它头上那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能让它看清庄稼的天敌,但捉虫全要靠它又长又宽的舌头,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还分叉,上面有许多黏液,只要它一发现食物,就会张开大嘴,不动声色地把头往那儿一伸,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粘住然后吃掉。它是捉虫高手,它捕食很有趣。它的眼睛对活动的昆虫最敏感,无论在草丛中还是在水草边,只要让它发现就成了它的美餐。据说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000只。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是国家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好乡村,就要重视生态平衡,保护青蛙。

古往今来,青蛙也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古代的占卜术中,青蛙被视为一种灵异的动物,常用于预测天气和丰收情况。一些文学作品中,青蛙也被赋予了浪漫的寓意,象征着春天和新生。与青蛙相关的诗词歌赋也是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常以青蛙为题,抒发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唐代诗人贾弇的《孟夏》中:“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描写了夏初江南的天气,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这是多美的景象,清新灵动。诗人白居易的《首夏》“晨起南亭醉后吟,衙门公事暂时闲”,描写了南亭酒后漫步,蛙声连天的悠闲情景。宋代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更是给后人留下耳熟能详的佳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伟大领袖毛泽东也著有《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故乡的夏夜,除了蛙鸣的声音,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如夜晚的风声、雨声、车轮声,这些声音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它们伴随着我入眠,让我感受着自然的力量和美好。即使时光荏苒,这些声音依旧会在我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记。

年年蛙鸣声相似,每每倾听景不同。蛙鸣声声入耳,如诗如画入心。蛙鸣如歌,蛙鸣似诗,与日月不老,与天地永存。蛙鸣是我心中最原始的歌谣,也是我生命中最熟悉的声音,蛙鸣早已容入了我的生命中,贮藏在我的脑海深处,直抵我的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