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捉蒋介石的孙铭九,后投降日寇,解放时被安排工作,2000年去世

 行云流水vmmxd6 2024-05-26 发布于辽宁

90年代,孙铭九晚年,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留下的一张照片,镜头中的他戴着眼镜,看起来红光满面,当时的他已经80多岁了,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干部,他在家享受着惬意的晚年生活。如果不做特别的介绍,相信很多人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然而他的一生却有着很多身份,“军人”、“叛徒”、“汉奸”,“普通公民”,他曾经是少帅张学良最信任的人,也是蒋中正最痛恨的人,他也是日军最想拉拢的人。那么孙铭九身上有哪些故事呢?

孙铭九是东北汉子,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东北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虽然他在军队中的资历不算深厚,也并无显赫的战功,但他逐渐赢得了少帅张学良的信任。他先后在东北军中担任过参谋、卫队营营长等职务,逐渐成为了东北军的“少壮派”核心人物。他对少帅的忠诚无人能及,每一次执行命令都毫无折扣,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完成。

西安事变是孙铭九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当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定控制华清池,抓捕蒋中正时,孙铭九就是执行这一重大决策的关键人物。他凭借出色的胆识和指挥能力,圆满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张学良的赞誉。然而,事变的后续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出于大局考虑,亲自护送蒋中正回南京,却不幸被扣留。这一事件导致东北军群龙无首,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孙铭九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与主张和平的王以哲等人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最终双方兵戎相见,导致了东北军的分裂。在这场纷争中,王以哲不幸遇害,东北军也逐渐走向了衰败。孙铭九深感无奈,只能逃离到陕北避难。然而,即使在陕北,他也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的身份特殊,加上国共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他感到自己与延安的生活格格不入,最终只能离开。

在天津的日子里,孙铭九过得异常艰难。他混迹于租界内,试图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蒋中正很快就派出了特务,准备暗杀他。孙铭九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无奈,加上日军的不断拉拢,他最终选择了投降日军,在山东担任“伪职”。这一决定无疑是他一生中的污点,让他在抗战结束后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1945年,孙铭九投降了蒋中正,因为有利用价值,被派到东北工作,同年年底被我军俘虏。在俘虏期间,他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抗战时期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后悔。他决定从此洗心革面,不再倒戈。解放后,他在上海工作,担任了参事等职务,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晚年的孙铭九非常渴望能够见到张学良,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未能如愿。而张学良也同样牵挂着这位曾经的战友。2000年,孙铭九因病去世,享年91岁。第二年,张学良也在美国逝世。这两位曾经的风云人物,最终都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自己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