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差别与怕老婆 | 郁 土

 郁土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读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19581217日(星期三),胡适先生谈起了他抗战期间任驻美大使,有记者报道他是个收藏家时,他说:

我真正的收藏,是全世界各国怕老婆的故事。这个没有人知道。这个很有用,的确可以说是我极丰富的收藏。世界各种文字的怕老婆故事,我都收藏了。在这个收集里,我有一个发现,在全世界国家里,只有三个国家是没有怕老婆的故事,一是德国,一是日本,一是俄国——当时俄国是我们的同盟国,所以没有提起它,而意大利倒有很多的怕老婆故事,我预料意大利会跳出轴心国的,不到四个月,意大利真的跳出来了。现在我们从这个收藏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反之,凡是没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独裁的或极权的国家。

不能不说,胡适先生的这个收藏与发现十分的有趣,至于其由一国之民风民俗而推断出政治体制来,其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如此说来,我们也算厕身于有怕老婆故事国家的行列了,照此逻辑当然也属于自由民主的国家了。可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自秦汉至清末,我们整个的社会被儒家的三纲思想所捆绑,逐渐失去了活力,其中的“夫为妻纲”,便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只要犯了“七出”的任何一条,丈夫一纸休书就可休妻(三不去例外)。虽说古代也有一些怕老婆的故事,然总的来说,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却是常态,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延续了上千年之久的妇女缠足史,便是“夫为妻纲”之产物。那些怕老婆的故事,远不及知堂所反复引用的明代赵南星所著《笑赞》中,赵世杰半夜起来打差别的笑话更能反映当时社会之实质:

郡人赵世杰半夜睡醒,语其妻曰,我梦中与他家妇女交接,不知妇女亦有此梦否?其妻曰,男子妇人有甚差别。世杰遂将其妻打了一顿。至今留下俗语云,赵世杰夜半起来打差别。

赞曰:道学家守不妄语为良知,此人夫妻半夜论心,似非妄语,然在夫则可,在妻则不可,何也?此事若问李卓吾,定有奇解。

夫妻半夜论心,在夫则可,在妻则不可,为何?因为“夫为妻纲”也。

李卓吾者李贽也,放着好好的姚安太守不做,却去湖北寺庙讲学与著书,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传世,后被诬下狱,自刎了事。而他平生主张婚姻自由,最反对歧视妇女。他如知此事,赵世杰恐背恶名也。

由此想到两件亲眼所见之事,一发生在一二十年前,一就发生于眼前。大约十几年前的一天午后,路过原平路与江场西路交界处,在十字路口东南角,惊见一小伙,瘦高,约一米八五以上,呆若木鸡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旁边一瘦小姑娘,身高一米五几,情绪激动,边厉声喝问,边跳起来扇小伙子耳光。而小伙子一任其呵斥与扇耳光,不辩解亦不躲避,不知他做了什么对不起姑娘的事。当时,江场西路行人稀少。我远远看见,见他并无生命之虞,就绕道而去。最终如何收尾,不得而知也。此情此景,今日假如被做直播者录得,放到网上,不火才怪呢。

四月廿六日晚,去虹桥站接妻子。从出站口接上妻子,沿自动扶梯到P9停车库M1夹层时,就见前面一瘦小女性打着电话,情绪激动。上到停车场,一穿着拖鞋的三四十岁身材魁梧之男子前来迎接,此女一边呵问:“为何不停到那边,让我走了这么长的路?”一边对着该男子就是一记耳光。该男子也不见怪,只是回说:“说P9停车库,就P9停车库。”然后扔掉手中的烟头,转身去开车。

上车后,我对妻子说:“今天我幸福感爆棚。”她问为何?我说:“至少我的夫人,没有刚见面就赏我一记耳光也。”

上述两事,均为亲眼所见,不是故事或笑话。不知这些符合胡适先生的结论吗?

二零二四年五月四日晨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1960520日(星期五)又载:

陈雪屏邀先生到家去午饭,先生说:“事前没有通知太太,临时带客人到家里吃饭,这是美国妇女提出离婚的四十八个理由之一,怎么可以?”陈雪屏说:“今天是我的小姐作菜,不是太太做的。”于是就和查良钊一道去了。

第一次见到美国妇女提出离婚的四十八个理由之一,不知剩下的四十七个又是什么。由此想到我国古代丈夫休妻的七个理由(七出),分别是: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本命》)

后来唐律规定,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处徒一年半;虽犯七出而有三不去的情况而出之者,杖一百,追还合。所谓“三不去”者,谓“有所娶无所归(无娘家可归的),不去;与更三年丧(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大戴礼记·本年命》)。

且上述七出三不去,就不仅仅是休妻或不能休妻之理由,而且是硬性的法律规定。且丈夫能纳妾,而妇人只能从一而终。这些律条一直延续之大清王朝终结的1911年,此时,已是美国建国的第135年。也就是说,我们对待妇女的七出与三不去,就与美国妇女提出离婚的四十八个理由,在时间上有一百多年的重合时期。在我们是丈夫主动,在美国是妻子主动。找出这四十八个理由,与我们的进行一番对比,将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也是从事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者的分内之事也。

二零二四年四月廿五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

“大海为自由创造条件” 

读耶林《为权利而斗争》有感 

戏探龙遗丸的来源

传承与断裂:华东师大七十年

李贽如何成为李贽?

“文章者穷人之具也”

王锡侯与约翰逊

你的人生检视过了吗?

快乐与幸福只不过是人生的副产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