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金烈侯 | 桃源枕河人家

 文化宁海 2024-05-26 发布于浙江

沿河建造的房屋称之为枕河人家,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说的是苏州姑苏民居风貌。过去宁海桃源河畔典型的枕河人家分布在桃源河的东侧,房屋的一面就紧沿着桃源河,有的就在这一面开个有台阶的埠头,住家人每天可下埠淘米洗衣。而在这一侧枕河人家中,特别令我记忆难忘的正好是在横贯南北走向桃源河和连结东西走向两大街的桃源桥头上。这人家的正面是东大街的起点,枕河的一面成了房屋的侧面,而最醒目的也正是这枕河的侧面,清一色的用木板构建配制着图案式的窗棂,外观的优雅自不用说,由于临河的那一侧前方宽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以至于让他一家光线明亮,氧气充足,而刮风下雨丝毫不会给该人家带来麻烦,那雨打木板的声音反而成了有节奏的音乐。显然这是一户殷实人家。

这户人家开了一爿烟店,店名叫“友仁烟店”。我记得店开得并不怎么大,但记得店里的客人特别多,小店的名气特别大。东门角好大一片的外地来信都是通过这小店转交的。因为客人多,店里的大部分空间都放着八仙桌长板凳,以供客人们享用,而卖烟的摊子设在南侧的墙前上。因为常年宾客盈门,高朋满座,与其说是烟店,还不如说这是一个驿站。那一定可知这一家的主人非同一般。出人意料的是,店家老板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老板娘也很普通。他们什么衔头也没有,真正的小小老百姓。小店的名气大,这固然得益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正好处于宁海县城东西南北交通的要冲,桃源桥又正好是闹市中心,真正的原因却是因为老板的人缘口碑好。他们待人好,热情,客气,大度,乐善好施,自然朋友就多。左邻右舍的老熟人喜欢到这里一起聊聊天,看看人来人往。那来自东路北路南路西路乡下客人,先有亲戚朋友,后有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都牵丝攀藤,与这小店联络起来,乡下人上城里,总有着不少的麻烦事,如要寄放一点东西啊,打听一些行情啊,甚至竟然还有委托照看一下孩子这样的事,小店的主人都乐而为之。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桃源桥不光是商贸繁华,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力市场,农忙时节,有从温岭、黄岩等地那边来的青壮年人,来我们宁海做农活的,那时叫他们为“割稻客”,这批“远方客人”大热天就露天在桥头的石板地上躺着或坐着过夜,夏日蚊子成群,老板娘拿来青蒿把点烟驱蚊。在这人家门前有茶水缸,远客可随时饮水解渴。

长年累月,这桥头的枕河人家就成了东门的公共场所了。老板和老板娘为了客人们高兴,就邀请一些会唱戏的会讲故事的文化人来凑热闹。因此从这里常传出有丝竹之声,《甘露寺》《武家坡》《四郎探母》等等原汁原味的京剧唱腔吼声常传遍于一方,而说书人的拍案声也不绝于耳。记忆中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会拉京胡的华先生拉起了当时风行一时歌曲“歌唱二郎山”,而老板娘合着曲子放声高唱“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唱歌是如此地好听,我是第一次领略到。

枕河人家的小店出了名,自然,老板和老板娘都成了名人,是老百姓中心目的名人。借问名人大名,胡友仁是也。胡友仁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术”。原来就是我家的邻居,我叫他“术叔”,这个“术”字用在他人名上,不能读成“算术”的“术”,而应读药名“白术”的“术”。说来亲切,他是名人胡教民的老丈人,他的外甥女和外甥就是作家滕延娟和滕延青。

记得他们夫妇没读过多少书,但总让人觉得他们有修养,有文化,有知识,真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们身上有这样的气质。

世上确有一些人做事说话总是力求让对方满意,让对方感到愉悦和快乐。乐善好施成为他的本性与追求。桃源桥头的这一户枕河人家的老板老板娘是这样一种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应该富有对他人的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对整个人类的爱,这样的人是高尚的人。

注:读严伟《友仁商店和华侨饭店创始人胡友仁》后而作。

作者:金烈侯
教授,1940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原绍兴文理学院物理系主任,绍兴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曾任浙江省高级职称教师评委会物理学科组成员。多年从事力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文多篇,1987年华师大出版社出版《力学》教材,2008年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量子力学导读》并于2022年出第二版,深受好评。

图片 | 宁海档案馆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安麒麟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