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不要吹灭别人的灯(警醒!)

 zhp001007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尊重别人,优秀自己。

佳句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图片

人字有两笔,一笔是写自己,一笔是写他人。

认清自己,把自己这一笔写好,是修行;尊重他人,让他人写好另一笔,是涵养。

唯有如此,“人”才能够更加圆满,“人”才得以相互扶持。

为人处世,内攒能量,发自己的光就好,永远不要向外延伸,去吹灭别人的灯。【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图片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哲理故事:

森林里的燕子和蝙蝠互相都看不顺眼。

燕子不理解蝙蝠的夜出早归,觉得它是瞎折腾;蝙蝠受不了燕子白天的吵闹叽喳,认为它是精力过剩。

它们互不相让,坚持己见,总是认为对方才是错的一方。

直到有一天,它们又在为此争论时,路过的猫头鹰随口说了一句:

“你们俩的习惯都完全相反,得出的结论又怎会相同。”

生活中,也不乏类似“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事。

站在山顶的人看到的是汪洋一片,还在山腰的人目及之处皆是荒凉。

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生活,造就不同的三观,不同的选择。

托尔斯泰说过:“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有些东西我们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有些事情我们没历经,不代表不伤人。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人生的活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民国时期,与张爱玲接触过的人,大多都说她性格冷漠,故作清高。

可邝文美在和张爱玲成为挚友后,才渐渐发现张爱玲的很多行为,都是情有可原:

总是不苟言笑,并非目中无人,只是因为她高度近视,不习惯戴眼镜;

不喜欢外出赴宴,不是孤傲摆架子,而是她患有严重的过敏症;

经常拒绝聚会邀请,更不是瞧不起人,只是她习惯了在夜间写作,白天实在起不来而已。

作家亦舒曾说: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

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他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苦苦追求的,不一定是别人也想要的;你不以为意的,或许是别人用尽一生才能得到的。

世界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会打心底里尊重每一种生活。

图片

图片

以己度人,是在出卖你的浅薄

先贤圣人孔子曾在《论语》中告诫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诚然,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不把自己都觉得痛苦、难受的事强加于别人身上,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但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生活的选择也就不一。

你不能要求一个拖家带口的人去恣意享乐,不能指责一个挣扎温饱的乞丐吝啬抠门。

周国平说:“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未知全貌前的以己度人,往往发展成自以为是的偏见,暴露自己的狭隘和浅薄。

著名学者张中行性格平和,一生与人为善,可他却也曾做过一次让自己后悔半个世纪的事。

那时,他受邀担任《世间解》的主编,在得知俞伯平的才学后,曾主动向俞伯平约过稿。

对方欣然应允,很快就交出了一篇极富哲理的长文。

张中行很高兴,即刻将文章发表在杂志上,也打心底里认同俞伯平的才华。

可发表没过几天,俞伯平就向张中行询问稿费相关事宜。

按照当时的规矩,文章发表一个月后才能发放稿费,俞伯平的做法,让张中行惊讶又愤怒。

一个有追求的名士,怎么会如此在意稿费这样的小事呢?

张中行觉得俞伯平太过俗气,此后便断绝了与他的往来。

多年后,他才偶然在一篇文章中了解到,俞伯平当时病重,已经拮据到靠夫人典当首饰来维持生活。

此时,俞伯平已经去世,张中行想要当面致歉都不能,只能抱憾终身。

世事纷繁复杂,有些道路的选择是身不由己;有些决定的背后是迫不得已。

人生这条“路”,由“足”和“各”组成,“足”是脚下路,“各”是自己走。

各人有各人的归途,各人有各人的哀乐。

生活无论好坏,是别人在感受;选择无论对错,是别人在承担。

千万不要以己度人,浅薄地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价别人的幸福,去踏足别人的世界。

图片

图片

人生最大的清醒:尊重别人,优秀自己

鲁迅说:“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高层次的人,遇事多体谅,看谁都顺眼。

他们会知道别人的不易,所以不计较,能看懂别人的难堪,不拆穿。

这样的人,内心柔软踏实,交往使人放心,既是尊重别人,也在优秀自己。

苏轼向来平易近人,友遍天下。

任职杭州时,他曾与当地一个名叫韩宗儒的小官有过书信往来。

韩宗儒此人酷爱羊肉,可囊中羞涩,每月的俸禄只能够吃几顿。

无意间,他得知名将姚麟十分仰慕苏轼,便起了心思,将苏轼写过来的信件卖给姚麟,换钱买羊肉吃。

此事传开后,苏轼身边的好友有揶揄苏轼交友不慎的,有为苏轼打抱不平、义愤填膺的。

可苏轼本人却不在意,反倒体谅他的难处。

他知道韩宗儒生活清贫,也深感美食不可辜负,所以对此事格外宽容。

韩宗儒再次上门向他索要回信时,他也只是幽默婉拒:“寒食不可杀生,本官今日断屠。”

短短几字,既照顾了韩宗儒的面子,诙谐中也不失亲昵。

后来,苏轼被贬黄州,许多昔日好友没了音信,交情不深的韩宗儒却常常写信安慰他,给他送来温暖。

《孟子》有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尊重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无形中优秀着你自己。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不会对别人妄加评判,会尝试去理解每一种生活,有一颗能包容所有的心。

人与人之间的长久交往,离不开相互的尊重成全。

面对与自己观点有偏差的人,看到与自己认知不同的事,与其心存芥蒂排斥对方,不如求同存异学会包容。

你的理解尊重,最后成全的,都会是自己。

图片

余华在《活着》一书中写: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人生是一本书,包罗万象,各有各的版本;人生是一条路,四通八达,各有各的选择。

为人,最大的修行,莫过于不会轻易被别人打扰;处世,最大的修养,莫过于不去随意打扰别人。

我们这一生,永远不要去吹灭别人的灯,发好自己的光才是最重要。

点亮“在看”,愿你对他人持一颗宽容心,尊重理解,为自己修一颗强大心,自在生活。【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LZDDJ-1)

老子道德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