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互换大法   配伍大法

 风声之家 2024-05-26 发布于江苏

说文观心 说文观心 2024-05-25 21:28  听全文

中药互换大法:

功用:                                         互换:

透表退热:                         柴胡换青蒿。

清热解毒:                                  金银花换金银花藤叶、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换胡黄连、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换黄芩、苦参。

清虚热:                                      黄柏换知母、地骨皮。

清热凉血解毒:                  板蓝根换大青叶。

清热定惊、凉血解毒:             犀角换水牛角。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丹皮换赤芍。

清虚热:                                       丹皮换地骨皮、白薇、银柴胡。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山慈菇换冰球子。

燥湿散满:                           厚朴换苍术、大腹皮。

行气降逆:                               厚朴换木香槟榔 。

化湿醒脾行气宽中:                    砂仁换陈皮佛手。

化湿和胃、行气宽中:          白豆蔻换草豆蔻。

利水渗湿、健脾:              薏苡仁换赤小豆、土茯苓。

清肺排脓:               薏苡仁换冬瓜子。

祛风通络定惊:       薪蛇换乌梢蛇。

平肝息风 :          羚羊角换山羊角。

平肝潜阳明目:        石决明换珍珠母。

镇惊安神:            龙齿换龙骨。

破气消积:           枳实换枳克青皮。

安神:                             酸枣仁换首乌藤、合欢皮花。

活血祛瘀:          丹参换红花。

养血安神:           丹参换首乌藤。

消肿排脓:          穿山甲换皂角刺。

通乳:                             穿山甲换木通、通草、王不留行。

活血止痛:                           乳香、没药换延胡索、五灵脂、鸡屎藤。

化痰止咳:                         半夏、川贝换枇杷叶、佛耳草、焊菜。

清肺开音:               胖大海、换玉蝴蝶、蝉衣。

补气:                           黄芪换党参、棉花根、金雀根。

固表:               黄芪换白术。

补脾润肺:           制黄精换制玉竹。

温补肝肾:                     鹿角换鹿角霜、仙灵脾、菟丝子。

补肾助阳:                              巴戟天换菟丝子、韭菜子、仙灵脾。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潼疾藜换菟丝子。

补肾固精:            山萸肉换覆盆子、金樱子。

补肝肾、强筋骨:          杜仲换续断、狗脊桑寄生。

补血:                                        熟地制首乌、阿胶换桑椹子、鸡血藤、旱莲草。

补血活血调经:                        当归换鸡血藤。

润肺养阴:                                天冬换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玉竹、羊乳根。

滋养肝肾、明目:      枸杞子换女贞子。

养胃生津:                             石斛换麦斛、天冬、麦冬、沙参、玉竹、石仙桃。

滋阴凉血:                               生地换玄参、旱莲草。

中药配伍大法

六类(咸)

青黛

青黛配黄芩: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青黛专泻肝经火毒,黄芩善泻心肺之火。

青黛配蛤粉:青黛清肝火凉血止血,蛤粉滋肺阴,化痰镇咳止血。相配清泄肝肺郁热,化痰,止咳,止血。

青黛配黄柏:青黛清热凉血解毒,黄柏燥湿解毒。若加石膏、滑石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功效。

羚羊角

羚羊角配钩藤:均能清肝熄风,清热定惊,相配力强。

羚羊角配石决明:都平肝熄风,羚羊角清肝火力强,石决明潜肝阳力胜。相配清肝熄风力强。

羚羊角配生石膏:取羚羊角清热凉血解毒,石膏清气分壮热。相配则清气血实热而解毒。

蛤蚧

蛤蚧配生地黄:蛤蚧补肺定喘,生地黄清热滋阴,常加麦冬润肺止咳。合用有滋阴润肺定喘效能。

蛤蚧配贝母:蛤蚧补肺气,贝母清痰热,常配桑白皮润肺止咳,合用有补肺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

四类(辛)

干姜

干姜配甘草:取干姜辛热助阳,甘草甘缓止痛。辛甘合用有复中焦阳气之功。

干姜配半夏:取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半夏和胃降逆。相使为用有散寒降逆功效。

干姜配黄连:干姜辛开温通,黄连苦寒降泄。合用有辛开苦降的功效。

干姜配厚朴:都有温中散寒功效。且干姜能化饮,厚朴能下气。合用可温中散寒,降逆除满。

干姜配白术:干姜暖脾胃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合用则散寒燥湿。

干姜配五味子:取干姜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开合并用,化饮止咳。

大腹皮

大腹皮配木瓜:大腹皮下气行水,木瓜通络化湿,相配有通络下气,化湿利水功效。若加紫苏行气和血,可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大腹皮配厚朴:大腹皮下气行水,厚朴行气化湿除满。相配则理气化湿。若加藿香梗理气和中,辟秽止呕。

小茴香

小茴香配肉桂:取小茴香温肝肾,暖胞宫、行气止痛,肉桂温阳助火,散寒止痛。相配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若配干姜疗脾胃虚寒腹痛,效力更强。

巴豆

巴豆配桔梗:取巴豆霜攻逐寒实而荡肠胃,桔梗宣肺祛痰以畅大肠。若加贝母化痰散结,有泻下寒实,宣肺散结通便之功。

巴豆霜配大黄:均为峻下之药,但大黄性寒,巴豆霜性热,同用互制寒热。若加干姜温中散寒,并制大黄的寒凉,成为温下剂。

巴豆配杏仁:取巴豆峻泻消水,杏仁宣肺润燥通便。相配有泻水通便功效。

乌药

乌药配吴茱萸:乌药理气散寒止痛,吴茱萸疏肝下气,温脾肾寒湿而止痛。相配则疏肝散寒止痛效能较强。若加小茴香温肾散寒,温中开胃,相须为用则温中助阳散寒止痛。

乌药配木香:都行气止痛。乌药偏于温散下焦冷气,木香偏于行滞消积。相配行气止痛的功效更好。

半夏

半夏配陈皮:均有燥湿化痰功效。半夏又能和胃降逆,陈皮又能健脾理气。相配治胃气不和,湿痰滞壅。

半夏配黄连:半夏辛开,和胃止呕,黄连苦降,清热燥湿。合用则辛开苦降、降逆消痞。

半夏配黄芩:取半夏辛散降逆,黄苓苦寒清热。相配清热降逆,除满降呕。

半夏配爪蒌:半夏降逆燥湿,爪蒌宽胸涤痰。相配降逆除痰功效好。

半夏配厚朴:都燥湿化痰,且半夏降逆长于止呕,厚朴行气长于除满。相配有行气降逆,消痰散结功效。

白芥子

白芥子配苏子:都利气消痰止咳。加苏子降气平喘。

白芥子配肉桂:白芥子消痰通络散结,行气止痛。肉桂散寒止痛。相配通络止痛效果较好。若加没药活血消肿止痛。

生姜

生姜配大枣:生姜表散风寒,和胃。大枣益气生津补脾。相使为用有养脾胃和营卫之功。

生姜配半夏:都和胃止呕、除痰。但生姜偏于宣散,半夏偏于降逆。半夏有毒,生姜制之。一散一降,相畏相使,功效更好。

生姜配竹茹:生姜辛温散逆和胃,竹茹甘寒清热止呕,同用清温相济,益胃清热,降逆止呕。

肉豆蔻

肉豆蔻配木香:肉豆蔻调中快气,木香温中理气,合用温脾胃,行气滞。

肉豆蔻配半夏:肉豆蔻温胃行气止泻,半夏降逆化痰、止呕。相配可降气除满止吐泻。

细辛

细辛配麻黄:二药都有表散风寒作用。取细辛温肺化饮,麻黄宣肺定喘。或取细辛温散经脉寒湿,麻黄宣散肌表风寒。

细辛配柴胡:细辛升肾阳而散寒止痛,柴胡升肝经清阳而疏泄郁结。合用能升正气上济于头,散经气之郁而止痛。

细辛配五味子:取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一散一敛,为治寒饮喘咳的常用配伍。

细辛配生地黄:细辛善于止痛,但其性辛燥升散,得生地黄滋阴清热,可去其燥烈升散之弊,而有清热止痛的功效。

砂仁

砂仁配厚朴:都行气,但砂仁偏于开胃,厚朴偏于消满,相配功显。若加香附解郁止痛,可增行气宽中消满止痛的效力。

草豆蔻

草豆蔻配吴茱萸:取草豆蔻行气散寒湿止呕,吴茱萸祛寒止痛,相配则散寒止痛效果好。若加香附解郁理气,止痛,其寒湿行气止痛效果好。

苏叶苏梗

紫苏配藿香:都解表理气,温中化浊,而紫苏理气作用较强,藿香化湿效力较胜,常相配用。

紫苏配桔梗:紫苏解表祛痰,桔梗宣肺止咳祛痰。

紫苏配砂仁:都理气安胎,可用于气机不畅的胸腹满闷,胎动不安。

紫苏配黄连:取紫苏理气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止呕,相使为用可治妊娠呕吐,心烦不安。

薄荷

薄荷配菊花:均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薄荷舒肝、菊花凉肝。相配既能散风热以清头目,又可泄肝火。

薄荷配桔梗:取薄荷疏散风热,桔梗宣肺利咽。相配则清热利咽功效较好。

薄荷配牛蒡子: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牛蒡子兼能祛痰止咳。相须为用效果好。

麝香

促进腺体分泌,兴奋神经中枢,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跳加快。有助于病人苏醒。

麝香配雄黄:麝香通经止痛,消肿,雄黄敛疮止痒解毒。若加珍珠生肌敛疮,合用有解毒消痈,敛疮止痛作用。

麝香配血竭:都散瘀止痛,为外科要药。

麝香配牛黄:都有开窍作用。但麝香开窍力强兼能辟秽醒神,通经祛瘀。而牛黄清热力强,兼能熄风定惊,豁痰解毒。二相配治癫狂神志错乱等症。

三类(甘)

大枣

大枣配甘草:大枣益气生津、甘草和中缓急。相配则甘缓益气,补养心脾。若加浮小麦以养心气,并同与生地、百合同用。

大枣配阿胶:大枣养血和营卫,阿胶滋阴,补血止血,相配有养血和营卫止血之功效。

山药

山药配茯苓:山药补脾气,益胃阴而止泻,茯苓健脾利湿止泻。相配有补脾益胃止泻的功效。

山药配党参:都补脾益气生津,而党参重于补气,山药偏于补脾益阴。

山药配天花粉:山药益气养阴,取天花粉润燥生津。相配益气养阴生津。

车前子

车前子配泽泻:都利水消肿,清泄湿热,相须为用效果更好。与木通、滑石渗利药同用疗效更好。

车前子配白术:取车前子利水止泻,白术健脾燥湿。相配健脾止泻。

车前子配熟地黄:取车前子泻热明目,熟地黄补益肝肾,相配有补肝肾、泄热明目的功效。又可与枸杞、菟丝子滋补肝肾药同用效果好。

车前子配苍术:取车前子清利湿热,苍术燥湿健脾。相配有健脾,渗利湿浊之功效。

升麻

升麻配牛蒡子:均有疏散风热,透疹解毒的功效,相须效果好。

升麻配生石膏:升麻解阳明热量,生石膏泄阳明气分实热。相配则清阳明实热火毒的功效较好。又常配黄连。

升麻配白芷:取升麻散阳明风热,白芷止痛。相配则清胃火,散风热止痛。

升麻配柴胡:均有散热提举作用,但升麻升阳明之清气,柴胡升肝胆之清阳,相须为用,补气和血,泻火解毒。

玉竹

玉竹配沙参:都养阴清肺、润燥止咳,相配则效力强。

玉竹配薏苡仁:玉竹清肺润燥止咳,薏苡仁祛湿排脓。相配有止咳排脓之功。

石膏

石膏配知母:都清泄肺胃实热,但石膏辛寒解肌热、泄胃火,知母苦润泻实火、滋胃燥。合用辛寒泻火兼滋胃燥,无损伤脾胃之弊。

石膏配熟地黄:石膏清泄胃热,熟地黄滋补肾阴,相配滋阴泻火。改生地黄与石膏同用有滋阴液泻壮热效能。

石膏配犀角:石膏偏于泄气分壮热,犀角偏于清血分热毒。相配则外能透热,内能降泄火毒,有清热凉血解毒消斑功效。并常加金银花、连翘,或大青叶、紫草同用,也常与生地、玄参、麦门冬同用。

石膏配细辛:石膏泻胃火细辛辛温镇痛。寒热并用治胃火上冲之牙痛。

石膏配麻黄:石膏泄肺热,麻黄宣肺定喘。合用时石膏稍多,则制温燥,有辛凉宣肺平喘之功。再加桑白皮,泻肺平喘效果更好。

煅石膏配黄柏:煅石膏收敛生肌、护创面,黄柏燥湿解毒。相配清热燥湿敛疮。

甘草

甘草配人参:甘草炙用能益气生津、补脾宁心。人参能补脾气,安心神。相须为用有补气生津、健脾养心之功。

甘草配白芍:甘草甘平,白芍酸寒,相配取其甘酸化阴、以敛阴养血,使津血足而筋脉得养,达到缓急止痛效果。

甘草配蒲公英:都可清热解毒,蒲公英更善疗疮痈痛。相配用于疮痈肿毒、外伤创口红肿。

北沙参

沙参配麦冬:均为甘寒润肺,滋阴清热之品。

沙参配贝母:沙参润燥止咳,贝母清热化痰。相配润燥化痰效力较好。

地骨皮

地骨皮配银柴胡:都能凉血,治骨蒸潮热而无苦燥伤阴之弊。

地骨皮配丹皮:都凉血降火,除骨蒸潮热。丹皮且有活血散瘀作用,常用于血中郁热的无汗的骨蒸。地骨皮常用于血虚有汗之骨蒸。二药同用凉血除蒸力更强。

防风

防风配苍术:均有表散风湿作用。但防风偏于散风,苍术偏于燥湿。

防风配天南星:防风祛风除湿,天南星辛散而专祛经络之风痰。相配能祛风湿通络除痰。

肉桂

肉桂配黄芪:黄芪长于补气,肉桂善于助阳。相使为用则温阳益气,通畅血脉。

肉桂配熟地:肉桂温阳通脉,鼓舞气血,熟地黄滋阴养血。相配有滋阴温阳,养血通脉功效。加人参以益气安神,补益气血。

肉桂配当归:肉桂温阳散寒止痛,当归补血兼能行瘀止痛。相配则温阳行瘀止痛功效好。

肉桂配黄柏:肉桂温阳化气,黄柏坚阴清热,相配有温阳坚阴的功效。

附子

附子配肉桂:均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但附子性烈,回阳救逆,肉桂性缓可引火归元。相须为用则温肾助阳,引火归元,振奋阳气,鼓舞血行。并常与熟地黄、枸杞,滋阴益精药配用,法阴中求阳之意。

附子配干姜:附子长于扶肾阳而破阴,干姜长于暖脾胃而散寒。相须有温脾肾、助阳散寒之功。

附子配白术:取附子温补脾肾散寒,白术健脾燥湿。相配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附子配黄芪:取附子温补护阳,黄芪益气,固表。相使为用有温阳益气固表止汗作用。

杜仲

杜仲配补骨脂:杜仲补肝肾,并安胎,补骨脂温补下元强肾。

杜仲配枸杞:杜仲补肝肾之阳,枸杞滋肝肾之阴,且能补阳。若加山茱萸补益肝肾而固精。

芦根

治急性关节炎,解河虫河鱼豚之毒。

芦根配竹茹:都清泄肺胃郁热,止呕除烦。竹茹兼可化痰,芦根兼能生津。

芦根配石膏:芦根清胃生津,石膏泻胃经实火,相配泻火生津。

芦根配麦门冬:都生津润肺养胃。芦根且能止吐,麦冬又可止咳。相配润肺胃止咳呕。

泽泻

泽泻配丹皮:泽泻利水、泄肾中水邪,丹皮凉血,清肝胆之火,相配能泄虚火利湿浊,虚火上炎时与滋阴药同用。水肿时与健脾利水药同用。

泽泻配木通:都有利小便作用。

泽泻配砂仁:泽泻渗湿利水,砂仁行气和中,相配有利湿止泻除胀功效。

泽泻配半夏:泽泻清热利湿,半夏燥湿化痰。相配有和胃利湿作用。

枸杞子

枸杞子配熟地黄:都能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相配功效更好。

枸杞子配当归:枸杞子滋阴益精,当归养血。相配有补肝肾养血功效。

柏子仁

柏子仁配酸枣仁:都有安神作用,柏子仁偏于补心脾,酸枣仁重在养心肝,相配相使胆胆气柔,心脾气旺,共起养血安神作用。

柏子仁配五味子:柏子养心神,五味子敛心气,相须为用,养心安神,敛气阴而止汗。

茯苓

除去外皮,其内呈白色者,为白茯苓,偏于补益,内淡红色者,为赤茯苓,偏于渗利,白茯苓中穿有松根部分为茯神,以养心宁神为主,茯苓黑褐色的外皮为茯苓皮,利水消肿。

茯苓配泽泻:都甘淡平缓,导水下行,通利小便。相配效果显著,与猪苓同用。

茯苓配甘草:都益气宁心。甘草炙用效果好。加桂枝相配温阳益气、补脾宁心。

茯苓配半夏:茯苓健脾利湿,半夏除痰降逆。相配有除痰止呕作用,若加陈皮健脾理气除痰。

茯苓配车前子:都有利水作用,但茯苓偏于健脾渗湿,车前子偏于利尿通淋。相配利尿通淋功效好。

茯苓配广木香:都止泄。茯苓的止泄在于健脾渗湿,广木香的止泻在于和胃理气。相配能和脾胃,行气止泻。

钩藤

钩藤配全蝎:钩藤平肝熄风,全蝎祛风镇痉。相配熄风定惊止痉止痛。

钩藤配菊花:均能平肝、疏散风热,钩藤偏于熄风止痉,菊花偏于疏风泄热,相配有平肝泄火,熄风的功效。

桂枝

桂枝配白芍:桂枝解表和卫阳、白芍滋敛能和营阴。相配解表则卫阳通畅而不伤营阴,滋敛则营阴调和而不滞阳气。

桂枝配附子:桂枝解肌散表浅风寒,附子补阳祛深伏寒湿。合用温经通阳,祛寒止痛。

桂枝配甘草:取桂枝通心阳,炙甘草益心气。合用辛甘化阳,益气通脉而补心脾。

桂枝配茯苓:取桂枝通阳化气,茯苓健脾利湿,合用通阳利湿。

桂枝配丹参:取桂枝通心气,丹参活心血。合用能通阳活血。

桂枝配吴茱萸:均有散寒之功。桂枝通阳化气,散经脉之寒。吴茱萸温中和肝胃,助脾肾之阴,且能疏肝下气。相配有化阴寒凝滞之功。

桑叶

桑叶配菊花:二药功效相近,但桑叶润肺止咳作用较强,菊花凉血明目作用较显著。相须为用可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治风热表症与薄荷、荆芥相配。治咳嗽常与桔梗、杏仁、沙参相配。

桑叶配黑芝麻:取桑叶平肝凉血,黑芝麻补益肝肾,相配则补肝肾而凉血。

桑白皮

桑白皮配枇杷叶:取桑白皮泻肺止喘,枇杷叶降逆消痰,合用则肃降肺气止咳平喘。

桑白皮配地骨皮:桑白皮入气分泻肺中邪热,地骨皮入血分清肺中伏火,合用则清热降火,止咳平喘。

桑白皮配大腹皮:桑白皮泻肺利水,大腹皮下气行水。相配行水功效较好。

莱菔子

莱菔子配山楂:均为消食化积要药。

莱菔子又能降气消痰,行气除胀,山楂又能化瘀散结,健胃助食。合用可行气滞、消食积。

莱菔子配半夏:取莱菔子降气消痰,除食滞,半夏降逆化痰,和胃气。合用能消食化痰,除逆散痞。

莱菔子配枳壳:莱菔子消食化积,枳壳消积除痞。相配有消积除满作用。

莱菔子配杏仁:莱菔子降气化痰、杏仁宣肺止咳。相配有宣肃肺气,化痰止咳作用。

通草

通草配滑石:都清利湿热。滑石且能清暑。相配可清暑利湿。

通草配大腹皮:取通草清湿热而利小便,大腹皮下气行水。相配有清热利水除胀之功效。

通草配瞿麦:都清热通淋,瞿麦又可破血通经。相配有利尿清热破血之功。

通草配穿山甲:通草体轻上达,通气下乳,穿山甲善走窜,通络下乳。相配通气通络,下乳效果好。若加王不留行,行面通经下乳。又常与当归、、川芎、黄芪养血活血益气药同用。

淡竹叶

淡竹叶配木通:均清心火利小便。而淡竹叶能除烦止渴,木通能导热下行。若加生地黄凉血滋阴,相配则泻火利尿而不伤津。再加甘草梢清热解毒。

淡竹叶配石膏,都能清热除烦。淡竹叶偏于清心与小肠之热,石膏重在清肺胃气分实热。相配有清热利尿止渴除烦的功效。

黄芪

收缩心脏,扩张冠状血管和全身末梢血管。抑菌止汗,有类性激素的作用。

黄芪配人参:均为补气要药。人参补元气,生津血,偏于滋补强壮,黄芪升阳固表,偏于温补固护。相须为甘温补气的重要配伍。

黄芪配附子:黄芪益气固表,附子温经扶阳,相配温中助阳,固表止汗。

黄芪配白术:黄芪益气补虚,白术健脾益气。相配补气健脾之功。

黄芪配当归:黄芪补脾肺之气,以益生血之源,当归养心肝之血,以补血和营。相配可起益气生血之功。

黄芪配升麻:均升举中气。而黄芪补气,升麻升胃阳,相配能升阳举陷。

黄芪配防风:黄芪补气固表,防风本为祛风解表药,相配防风载黄芪补气达于周身,黄芪得防风之疏散而不固邪,防风得黄芪之固表而不散泄。散中寓补,补中兼疏,为相畏相使的应用。

黄芪配桂枝:黄芪益气,桂枝温经通脉。合用有益气通脉,温经和血之功。

猪苓

猪苓配茯苓:都利水渗湿,相须效果更显著。若加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再加白扁豆补脾除湿。

猪苓配大腹皮:均可利水,但猪苓渗湿利水,大腹皮下气行水。相配利水除胀。加砂仁行气和中。

滑石

滑石配甘草:取滑石清热利湿通窍,甘草和中,缓滑石之寒。相配清暑利湿。

滑石配黄柏:取滑石清热渗湿,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相配有清热燥湿作用。

莲子

莲子配山药:都健脾益气止泻。加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配则健脾补虚止泻。

莲子配黄连:莲子厚肠胃止泻泄,黄连清热燥湿止痢。加党参补气健脾,合用健脾燥湿止泻。

莲子配酸枣仁:莲子补益心脾,酸枣仁养血安神。相配有养心脾安神的作用。常配茯苓,远志同用。

二类(苦)

人参

以野山参效力最佳,园参效力较差。

本品对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均有加强作用,尤其加强兴奋过程,所以抗疲劳。又能作用于垂体而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加强抵抗力。降血糖,强心、调节胆固醇代谢。

人参配附子:温肾回阳,治重病久病失血所致的劂逆、脉微、出冷汗、气虚欲脱症。

人参配白术: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补脾。

相配健脾益气。

人参配五味子:人参益气生津,五味子敛气滋阴、生津止汗,合用则益气,生津敛汗。

人参配蛤蚧:人参益脾肺、补元气。蛤蚧补肺气,益精血。合用补虚益肺。

人参配茯苓:人参培补元气宁神。茯苓养心脾、安神志。相配可治心脾不足、心悸气短、食少乏力等。

人参配熟地黄:人参益气补虚,熟地黄补阴养血,合用则益气养血,治气血两亏诸症。

再加麦冬滋阴清热,益气生津。

大黄

本品对体弱、孕妇、经期、产后者不宜用。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泄热,泻下导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相须有荡涤肠胃积滞,泄热功效。

大黄配附子:大黄苦寒攻逐积滞,附子辛热温里散寒,并制约大黄的寒凉。寒热并用可温下寒实积滞。若加干姜,温脾胃之阳效果更好。

大黄配黄连:都为苦寒泄热,而大黄气味重浊善下行。黄连善清热燥湿。相配可治邪热内结的痞症。若加黄芩清热凉血止血。

大黄配茵陈:取大黄泄下,导湿热,从大便出。菌陈清泄湿热,利胆退黄。若加栀子,引湿热从小便出。

大黄配肉桂:取大黄泻下,佐以肉桂振脾阳且制大黄的寒性。

大黄配煅石膏:取大黄清热凉血解毒,煅石膏敛疮生肌。相配有凉血解毒、燥湿生肌的功效。研末外敷可治烫伤;配地榆清热收敛生肌,配冰片清热生肌止痛,效果更好。

川楝子

对肺结核活动期、心脏病、贫血、体弱者慎用。本品对蛔虫效力慢而持久,且有积蓄作用。

川楝子配小茴香:川楝子疏肝利气止痛,小茴香温肝肾,散寒行气止痛。相配既疏肝又温肝肾,散寒止痛。

川楝子配当归:川楝子利气止痛,当归活血养血,柔肝止痛。相配有疏郁止痛、养血柔肝的功效。若加生地黄滋阴养肝。

川楝子配青皮:都能疏肝利气止痛,而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相配有疏肝利气、散结破坚止痛的功效。

天门冬

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耐氧菌,都有抑制作用。

天门冬配麦门冬:天门冬性寒,滋阴清热力较强,偏于滋肾阴泄虚热,麦门冬微寒,滋燥,补阴而不粘腻,偏于生津益肺胃,多相须为用以滋阴清热,润燥止咳。

天门冬配熟地黄:取天门冬上清心肺、除痰热,下滋肾阴,润燥通便。熟地黄滋肾阴、养精血。相配滋阴润燥。

木香

对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疾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有降压作用。

木香配槟榔:木香行气消积止痛。槟榔降气导滞化积。合用消积导滞、行气止痛。

木香配砂仁:都有行气止痛效能,木香长于健脾理气砂仁长于开胃消食。合用则和中理气,消食化滞的功效更好。

木香配白术:木香健胃消食、白术健脾益气。相配能健脾胃、消食滞止痛。

木香配青皮:木香行气健胃止痛,青皮疏肝破积止痛。相配有疏肝健胃功效。若加山楂消积化滞,更能理肝胃气滞、消积止痛。

木通

利尿强心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

木通配黄芪:取木通通经下乳,黄芪补虚益损。相配能益气下乳。若加当归补血,有滋生乳汁且通利效力。

木通配牛膝:都有通利血脉作用。木通偏于通利,牛膝重在活血祛瘀。相配则活血通脉功效较好。若加红花活血通经。

木通配车前子:取木通导心与小肠火下行,车前子利水通淋。相须有清热利尿通淋功效。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