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这么在意孩子的表现,是要证明给谁看?

 新用户0258buBC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来访者小夕求助我,说孩子在学校经常被投诉不是上课捉弄同学,就是作业不按时交。导致小夕常常一看到手机震动,就全身紧张,担心老师又来投诉了。

小夕的儿子上初一,成绩中上,小夕谈及现在社会不确定性很大,一张好的文凭是孩子们踏足社会的刚需,所以她特别在意孩子的学业表现,而且也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

我反过来问她自己小时候的成绩怎么样,她不好意思的说自己以前是学渣,父母常常说她很笨,高中都是托关系才上的,最后读了个三类本科。

她说完补充了一句:我父母都觉得这个女儿真是笨死了,我也觉得很丢人。

我很好奇,这有什么丢人的呢,又不是偷鸡摸狗。后来她说了她有一个哥哥,哥哥从小是学霸,上的就是重点大学,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总是很骄傲的说,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让让父母安心,省力。

小夕听了当然很羡慕,也很自惭形秽。

当她收到三类本科的大学通知书时,她父母做了一个动作,就是让她自己准备好行李,到时候自己去车站坐火车去读大学。妈妈的意思是开学那些天正好家里比较忙,就不去送她了。

小夕很清楚,其实是父母对她考这么个大学,很失望。这也成了她胸口一根刺。

这根刺怎么拔除呢?很简单,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子。

自从有了孩子,她就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培养她,恨不得刚出生就早教了,家里到处贴着中英文贴纸,好几个早教播放器,从孩子刚开口,她就教孩子读三字经。

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小学成绩特别好,常常是班级里的第一名。

我问他,当孩子得了第一名,她会第一时间告诉谁,小夕说:我会告诉我妈妈。

她的意识层面是说:外公外婆也很爱外孙嘛,所以我要把喜讯分享给他们,大家一起开心。

那么如果考砸了,考得不好呢?

她说:我会很焦虑,我谁也不会说。我会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尽快追赶上来。

我问了小夕一句话:如果时光倒流,再回到你小时候,在你考试不那么理想的时候,你希望父母说什么话来安慰你,或者评价你的成绩?

她不假思索的说:没关系,学习成绩又不能当饭吃。考得好就能当总统啦?

说完她就哭了,说:老师,我好难过。

我知道,她终于知道她有一道槛没有迈过去,那就是父母对她的失望。这是她人生最大的坎。过去自己没有迈过去,现在她希望孩子替他迈过去。

所以她不允许孩子犯错,她只能通过各种办法,让孩子拔尖,优秀。

一旦做到了,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明着是让父母替外孙感到高兴,实则是通过孩子的好成绩,来弥补小时候不能满足父母期待的遗憾。

意思是:妈妈,你看呀,我小时候我不优秀,现在我让你们的外孙优秀了。我厉害吧?

小夕哭得泣不成声,连连点头。她忽然想起来她看过儿子写的一篇日记,上面是:我妈妈爱的是我的好成绩,不爱我。

她知道,过去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借由孩子的表现在还父母的债。她非常的后悔。

无独有偶,另一个妈妈小宇来咨询,她说孩子经常请假不去学校,这令她很抓狂。我问孩子具体什么表现,她说就是每周都几乎要请假一天。

我问:请假一天,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

她说:成绩肯定有影响啊,再说了,我就见不得她那不思进取,上学这点苦都不能吃,将来还能指望她努力工作?

我有了一个猜想,就问她:小宇,你原来的学习成绩一定不错吧。

她眼睛一亮:老师,你真是太厉害了,我从小不需要父母管,到大学都学习成绩好。所以我觉得上学是很容易的事,而且很有成就感。

原来如此,所以简单来判断,小宇觉得上学是个简单而容易的事,如果孩子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那还有什么用?

我又问他:小时候你学习成绩好,谁最高兴啊?

她说:妈妈,我们家3姊妹,没有男孩子,经常受到邻居欺负,说妈妈绝后。妈妈很生气很委屈,就希望我们争气。所以每当我考试好,妈妈就很开心,给我们糖果吃。

如果不幸成绩下滑,妈妈就会不高兴了,默默叹气。

所以啊, 为什么小宇一定要成绩好呢,因为她担负了太大的责任了。她的姐姐早早打工去了,妹妹天生体质弱,也学不进去,所以妈妈只能指望她。

所以小宇之所以成绩好,背后的动力并不那么轻松。

我问小宇:你小时候有过想请假的念头吗?如果身体不舒服,你敢请假休息吗?

她说:我不请假,有一次发烧了,妈妈都说还是去吧,不要错过老师讲课的内容了。

我说:其实你也想偶尔休息一下,可是你的妈妈不同意,你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她点点头。又说:老师,我其实很担心我女儿经常请假,他如果像我一样克服一下多好。

我又问小宇:你现在的工作还好吗?你满意吗?

她暗淡下来说:不好,我在工作上其实一直不顺利,也不自信。

我说:看起来,你小时候学习那么主动积极,可是真正让你成绩优异的,不是发自内心对学习的热爱,而是你基于不想让母亲失望的动力,这个动力是恐惧驱动的。

被恐惧驱动而努力,是很疲劳,走不远。所以当你走入社会,身边没有妈妈鞭策你了,你的动力明显不足,工作就变成了鸡肋。

小宇说:是的,其实我原来是为了妈妈脸上有光才努力学习,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再也不想学习了。

但是当有了孩子,内在妈妈的声音又出现了:早点给孩子开发智力,别让他输在起跑线。你自己没什么成就,别再耽误了孩子。

我问:如果你就允许孩子每周请一次假,那你认为你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

她说:那我就不称职,我无能。

答案出来了,所以她深层担心的不是孩子未来的前途,而是自己是否合格,是否能让自己的父母感到安心和骄傲。

因此,她孩子的表现,就成了她继续满足自己母亲的工具。

所以啊,我们的父母常常被孩子某些症状,问题弄得焦头烂额,他们以为所有父母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和他们一样焦头烂额,都会绝望难过。

其实他们不知道,令他们如此煎熬的,其实并不是孩子行为的本身,而是他们自己早年那个身份。那个不被确认的好孩子身份。

每个孩子在小时候,都很期待父母在他们额头上盖个戳:你是好孩子。

一旦得不到这个戳,就到处找补,而且有时候技术拙劣,会适得其反。

而潜意识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当在自己身上完成不了,就把这个接力棒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借由出色的成绩,或者品学兼优的表现,来完成妈妈的夙愿。

这个过程里,孩子因为承担了不必要的负担和责任,而不自由,而抗拒,甚至出现很多偏差行为。

当父母从这场证明自己是好孩子的接力赛中抽离出来,真正觉醒,不再妄想通过孩子来赢得父母的欢心,那么她就把孩子的生命交换给了她自己。

她自己得以自由,孩子的生命能量也必将重新鲜活而灵动起来。

预约心理咨询和学习力提升训练请扫以下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