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癌后总觉得累,调气血健脾胃

 zhb学习阅览室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来源:健康报

癌因性疲乏主要有脾气亏虚和气血两虚两种证型。大家可以针对不同证型,通过艾灸、耳穴压豆、拔罐、推拿、食疗、足浴等方法缓解症状。

脾气亏虚证——益气健脾

脾气亏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宜益气健脾。

艾条悬灸

取穴:中脘穴(脐上4寸处),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处),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距离穴位3~5厘米处,每穴悬灸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潮红、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

功效:中脘穴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具有和胃健脾的作用;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募穴,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具有健脾化湿、生发胃气的作用。三穴配伍而灸,可温阳、健脾、益气。

耳穴压豆

取穴:脾、胃、交感等穴位。

方法:将王不留行籽或揿针贴压于上述穴位,每日每穴按压4~6次,每次3~5分钟。每次贴压一侧耳穴,3天后改为另一侧耳穴,两耳交替进行。

拔罐或推拿

方法:沿背部督脉(人体后正中线)先走罐,再留罐,每次10分钟。或者推揉背部督脉,同时点按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等穴位。

药膳调理

山药面:取小麦面粉200克,山药粉30克,茯苓粉30克,加鸡蛋和适量清水、食盐,揉成面团,擀成薄面片,切成面条。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猪油、葱、姜后烧开,再将面条下入,待面条煮熟时,放入食盐、胡椒粉即成。

该食疗方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长期食用。

中药浴足

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冰片共研为末,装入足浴包,每日浴足30分钟,可温通经脉、健脾益气。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气血两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倦怠、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宜益气养血。

隔姜灸

取穴:神阙穴(肚脐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三阴交穴。

功效:神阙穴为任脉经穴,具有固本培元、和胃理肠的作用;关元穴为任脉经穴,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作用;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交会之穴,具有补益气血、培补肝肾的作用。三穴配伍而灸,可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方法:将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5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穴位处。取适量艾绒做成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炷燃尽。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耳穴压豆

取穴:心、肾、皮质下等穴位。

方法:将王不留行籽或揿针贴压于上述穴位,每日每穴按压4~6次,每次3~5分钟。每次贴压一侧耳穴,3天后改为另侧耳穴,双耳交替进行。

拔罐或推拿

方法:沿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人体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先走罐,再留罐,每次10分钟,同时点按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药膳调理

甲鱼汤:取甲鱼1只,黄芪30克,党参30克,红枣15克,食盐适量。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3小时,食肉喝汤。

该食疗方中,甲鱼味甘,性平,可养阴补虚;黄芪味甘,性微温,可健脾补中、益气固表;党参味甘,性平,可健脾益肺、生津养血;红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诸药共用,可滋阴补肾、益气养血。

十全大补汤:取瘦猪肉300克,猪肚200克,猪杂骨200克,党参30克,炙黄芪30克,熟地黄20克,炒白术20克,当归20克,茯苓20克,川芎10克,肉桂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山楂10克,葱、食盐适量。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3小时。煮至肉软烂,食肉喝汤。

该食疗方具有补益气血阴阳的作用。

中药浴足

将川芎、熟地、白芍、当归、黄芪、杜仲共研为末,装入足浴包,每日浴足30分钟,可补益气血。

此外,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等传统养生保健功法可通过调身、调心、调息,提升人体正气,缓解疲乏症状。癌因性疲乏患者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一到两种功法进行长期锻炼。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方法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疲乏严重者还可进行辨证口服中药、针刺等治疗。

文:甘肃省人民医院中医二科 陈光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 曹恒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