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大肠湿热的十大中成药有哪些

 赣江春雨001 2024-05-26 发布于江西
治疗肠道湿热最好的中成药是什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肠道湿热(大肠感受湿热邪气)表现有下腹痛,纳差,里急后重感(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大便粘液样。常用的中成药有补脾益肠丸,葛根岑连片,金菊五花茶颗粒等,对症用药前提下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1.补脾益肠丸:成分有党参,黄芪,砂仁,白术等。有益气,涩肠止泻(固涩肠道以缓解腹泻)功效。可以改善腹痛,腹胀等症状。 2.葛根岑连片:成分有葛根,黄连,黄岑等。具有止泻,清热的功效。可以缓解腹泻,腹痛,肛门灼热,大便粘稠等症状。 3.金菊五花茶颗粒:成分有金银花,槐花、野菊花等,有清热利湿,解毒功效。可以缓解肠道湿热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肠道湿热的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私自用药,以
十种慢性肠炎中成药有哪些
肖烨 主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治疗慢性肠炎的中成药不止十种,常见的有肠炎宁片、止泻灵颗粒等。 肠炎宁片:具有清热利湿(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行气的功效。用于大肠湿热(大肠感受湿热邪气)所致的泄泻、痢疾,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本品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孕妇禁止使用。 肠舒止泻胶囊:具有益气健脾(调理脾胃气机)、清热化湿的功效。用于脾虚湿热所致的急慢性肠炎。本品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孕妇禁用。 止泻灵颗粒:具有补脾益气,渗湿止泻(祛除湿邪以治疗泄泻)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溏泄,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倦怠懒言以及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本品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孕妇禁用。 确诊为慢性肠炎应该积极
怎么清除大肠湿热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大肠湿热多是由于外感湿热邪气、饮食不当而滋生湿热所致,因此清除大肠湿热需要从避免外感湿热、调节饮食、清热化湿等方面入手,同时临床当辨病、辨证以指导诊疗。 临床见大便粘腻不爽,味道重,有排不尽感,粘马桶不易冲洗,或伴肛门灼热感,或赤白脓血以赤为主,或口苦口臭等症者即可辨证为大肠湿热证。清除大肠湿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避免外感湿热。若外感湿热,入里汇聚于肠道,日久则可能会诱发疾病,建议避免过度接触湿热环境。 2.调节饮食。少食滋腻肥甘厚味,如过甜、过油等,多食粗纤维青菜,同时加强锻炼,避免过度肥胖。 3.服用清热化湿(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类药物治疗。给予清热化湿的药物治疗,如症见大便粘
肠有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兰玥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三甲
肠有湿热归属于中医的肠道湿热证,可以吃葛根芩连丸、枳实导滞丸、肠炎宁胶囊等中成药。 1.葛根芩连丸:具有利湿止泻、解肌(解除肌肤表面的邪气)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蕴结(湿邪和热邪在体内互相结聚)引起的肛门灼热,泄泻腹痛,便黄而黏及风热感冒。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使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药物不良反应不明确。 2.枳实导滞丸:具有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的功效,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引起的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脘腹(胃脘和腹部)胀痛、痢疾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本品禁忌及不良反应不明确。 3.肠炎宁胶囊:具有清热利湿、行气的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胃肠炎、细菌性痢
加味香连丸作用
李国政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加味香连丸具有清热祛湿、化滞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大肠湿热(大肠感受湿热邪气)所致的痢疾。 加味香连丸所治疗的湿热痢疾(因湿热邪气导致的痢疾)的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痢下赤白脓血(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中粘液和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小便短赤(小便量少,颜色深黄),肛门灼热。 本药苦寒,易伤胃气,中病即止(对于药性猛的药物,疾病大体痊愈之后就应该停药,以免造成损害),不可过服、久服。慢性虚寒性痢疾者慎用此药。对于严重脱水者,则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不良反应与禁忌尚不明确,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治疗大肠湿热中成药
王博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治大肠湿热(大肠感受湿热邪气)的中成药有香连丸、枫蓼肠胃康颗粒等。 香连丸:由萸黄连、木香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清除热邪,干燥湿邪)、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的功效,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注意事项有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禁忌和不良反应不明。孕妇慎用。 枫蓼肠胃康颗粒:由牛耳枫、辣蓼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化滞的功效,用于急性胃肠炎,属伤食泄泻及湿热泄泻者。注意事项尚不明确。禁忌和不良反应不明确。 中药或中成药需要在中医生辨证指导下使用,个人切勿盲目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治疗中焦湿热的十大中成药有哪些
李晓林 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中焦湿热又名脾胃湿热(脾胃感受湿热邪气),一般可通过甘露消毒丸、二妙丸、葛根芩连片等中成药治疗。由于中焦湿热用药不止十种,且用药疗效与症状有关,所以没有治疗中焦湿热十大中成药的说法。 1.甘露消毒丸:为祛湿药,含有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藿香等中药成分,具有芳香化湿,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邪气)的功效,若出现暑湿蕴结,身热肢痠,胸闷腹胀,尿赤黄疸的病症,可用本品治疗。其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目前尚不明确。 2.二妙丸:为清热除湿药,主要中药成份为苍术(炒)、黄柏(炒),具有燥湿清热的功效。若出现湿热下注(湿邪和热邪侵犯肠道、膀胱、阴部、下肢等处),白带,阴囊湿痒的病症,可用本品治疗。其不良反
湿热是什么意思
王珺 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利湿热意为清热利湿、清化湿热等。湿热可分为大肠湿热、肝胆湿热、中焦湿热等。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壅阻肠道气机、大肠传导失常,以腹痛、泄泻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大肠湿热证又称肠道湿热证,治宜清肠化湿、调气和血,方选芍药汤,本方由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炙甘草、大黄、黄芩、肉桂组成。 中焦湿热是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便溏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和胃,可选用中医方剂清中汤,若湿偏重者,加苍术、藿香;若热偏重者加蒲公英、黄芩等。 肝胆湿热证,则是指湿热内蕴肝胆,肝胆疏泄失常,以身目发黄、胁肋胀痛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治宜清热利湿,方选龙胆泻肝汤,若兼见发热
如何治大肠湿热
王博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大肠湿热(大肠感受湿热邪气)可通过调理饮食、适量运动及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 1.饮食调理:大肠湿热的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要暴饮暴食,可以进食具有清热利湿(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健脾作用的粥,如南瓜小米粥等。 2.适量运动: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有氧和无氧运动,如游泳、短跑冲刺等,也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3.药物治疗:大肠湿热一般分为热重和湿重两种。湿重可以服用平胃散、六一散等以化湿为主的药物进行治疗;热重在治疗时主要以清热为主,通常会选择野菊花、苦参等药物。药物的具体用法应遵循医嘱。 患者若出现大肠湿热症状,建议前往中医院就诊,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尽早干预。
治疗肠炎的十大中成药是什么
王燕 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治疗肠炎的十大中成药是什么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炎的中成药有固本益肠片、补脾益肠丸、固肠止泻丸等。 1.固本益肠片:由党参、炒白术、补骨脂、麸炒山药等组成。具有健脾温肾、涩肠止泻(通过增强肠道收涩的功能来缓解腹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肠炎辨证属脾肾阳虚(脾脏和肾脏的阳气亏虚)所致的泄泻。湿热下痢不宜用本品。 2.补脾益肠丸:由黄芪、肉桂、延胡索、防风、木香、补骨脂、赤石脂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血(补充体内气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孕妇禁用,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 3.固肠止泻丸:由乌梅、黄连、干姜、延胡索等组成。具有调和肝脾、涩肠止痛的功效,
大肠湿热可以吃什么中成药
李德强 副主任药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治疗大肠湿热常用的中成药有葛根芩连丸、复方黄芩片、白蒲黄片、肠康片、肠胃适胶囊、复方黄连素片等。 中医认为,导致大肠湿热的原因有暑湿热毒侵犯肠胃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所需药物也不同,具体如下。 1.对于暑湿热毒侵犯肠胃所致的大肠湿热,可选用葛根芩连丸、肠舒片、复方黄芩片、复方酸藤消痔胶囊、加味香连丸、金菊五花茶颗粒、平痔胶囊、湿热片、通舒口爽胶囊、香连化滞丸、香连丸等中成药治疗。 2.对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的大肠湿热,可选用白连止痢胶囊、白蒲黄片、肠康片、肠胃适胶囊、肠炎宁糖浆、复方白头翁胶囊、复方黄连素片等中成药治疗。
祛湿热的中成药
孔维萍 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祛湿热的中成药可以分为清肝胆湿热(湿热邪气郁积在肝胆)、清脾胃湿热(脾胃感受湿热邪气)、清大肠湿热(大肠感受湿热邪气)、清膀胱湿热等药物。 1.肝胆湿热多因湿邪内生,郁久化热导致,常出现胁胀疼痛、口苦纳呆(没有食欲,食量减少)、尿短黄等症状。可选用益肝灵分散片、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 2.脾胃湿热多因湿热蕴结(湿邪和热邪在体内互相聚集),脾失健运导致,常出现脘腹(腹部)痞闷、纳呆食少、口中黏腻等症状。可选用平溃散、藿香清胃胶囊等中成药。 3.大肠湿热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洁导致,常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下痢脓血(腹泻,粪便有脓血)等症状。可选用香连丸
大肠湿热吃什么中药
刘彦晶 主任医师
审核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三甲
大肠湿热可用的中药需根据辨证选择,常见的有赤豆当归散、白头翁汤等中医方剂,可酌情加减。 大肠湿热是指湿热壅阻肠道气机,大肠传导失常,可出现腹痛、湿温、泄泻、痢疾、肠痈等病症,因此需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个人的证候表现进行辩证分析,从而选择对应的理法方药。 如赤豆当归散具有排脓血,除湿热之功效。主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大肠湿热(大肠感受湿热邪气)便血时先血后便;以当归和脾止血,同时赤豆清利大肠湿热。 白头翁汤是清解大肠湿热之毒,凉血止痢(清热凉血,消除痢疾等)的方剂,可治疗大肠热毒痢疾所致的里急后重(便感突发强烈,而无大便)、腹痛、肛门灼热、便有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等病
治疗大肠湿热排便不畅的适宜中成药是什么
治疗大肠湿热排便不畅的中成药有很多,常见的包括葛根芩连丸、香连丸、枳实导滞丸等。 大肠湿热是指湿热邪气停留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不畅、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但有排便不尽感)、肛门灼热等。 1. 葛根芩连丸:具有解肌(解除肌肤表面的邪气)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湿邪和热邪在体内互相结聚)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等。 2. 香连丸: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缓解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等症状。 3. 枳实导滞丸:具有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的功效,可用
治疗肠道湿热的中成药
孔维萍 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治疗肠道湿热的中成药有很多,包括葛根芩连丸、枳实导滞丸及枫蓼肠胃康颗粒等。 葛根芩连丸是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具有清肠胃湿热、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肠胃湿热引起的腹部疼痛、肛门灼热、大便黄臭、泄泻等病症。该药的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 枳实导滞丸是由枳实、大黄、黄芩、黄连、六神曲、炒白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清利湿热、消积导滞等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胃肠湿热引起的脘腹(腹部)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等病症。该药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不明确。 枫蓼肠胃康颗粒是由牛耳枫、辣蓼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化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肠湿热引起的腹痛、腹部胀满、泄泻臭秽、恶心呕吐、发热恶寒
清肠胃湿热最好中成药是什么
王燕 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清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很多,但不存在最好这一说法,常见的有香连丸、葛根芩连丸、枳实导滞丸等。 1.香连丸。香连丸是由木香和黄连两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清除热邪,干燥湿邪)、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的作用,肠胃湿热引起泄泻、腹部疼痛等症状时,可服用本药治疗。禁忌证及不良反应不明确。 2.葛根芩连丸。葛根芩连丸是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清肠胃湿热、利湿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肠胃湿热证引起的肛门灼热、腹部疼痛、大便溏泄等病症。不良反应、禁忌证不明确。 3.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丸是由枳实、大黄、黄连、黄芩、炒白术、茯苓、六神曲组成,具有清利胃肠湿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饮食积
哪些中药可以有效治疗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粘滞不爽、发热等症状。以下是一些可以有效治疗大肠湿热的中药: 1.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腹泻、腹痛等症状。 2.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3. 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腹泻、腹痛等症状。 4. 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腹泻、腹痛等症状。 5. 厚朴:具有燥湿、行气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治疗大肠湿热需要在医生的指导
加味香连丸的组成及功效
耿涛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加味香连丸主要由白芍、当归、姜厚朴、麸炒枳壳、木香等组成,功效为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加味香连丸是一种中成药,由木香、姜黄连、黄芩、黄柏(酒炙)、白芍、当归、姜厚朴、麸炒枳壳、槟榔、醋延胡索、制吴茱萸、炙甘草组成。主要用于大肠湿热引发的痢疾,缓解腹痛下坠、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大便脓血等。 该药物禁忌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需注意本药慢性虚寒性泻痢者慎用,服药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另外此药苦寒,易伤胃气,不可过服、久服,应当中病即止(对于药性猛的药物,疾病大体痊愈之后就应该停药,以免造成损害)。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诊,由专业医师进行辨证论治,以免耽误病情。使用中药需
治疗大肠湿热中药
张立娟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治疗大肠湿热的中药较多,常用的有芍药汤、缓攻汤、黄连红曲汤等。 芍药汤由芍药、当归、木香、甘草、黄连、槟榔、大黄、黄芩、官桂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对腹痛、便下脓血、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肛门灼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缓攻汤由大黄、枳壳、槟榔、白芍组成,可治疗大肠湿热所导致的痢疾。 黄连红曲汤由黄芩、黄连、白芍、橘红、炙甘草、红曲、枳壳、建莲、升麻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痢的功效,可治疗大肠湿热。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诊,由专业医师进行辨证论治,以免耽误病情。中药使用需经专业医师指导,不可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什么是大肠湿热
韩盛旺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湿热(大肠感受湿热邪气)是指湿热之邪侵袭大肠,大肠气机受阻,传导功能失常,以腹痛、泄泻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大肠湿热常见于身体肥胖者或过食肥甘厚腻者,其过度饮食致消化不良,损伤脾胃,湿邪积聚,日久化热,湿热久滞,阻于肠道,下注肛门。 临床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胀痛、急重腹泻、大便粘腻、肛门灼热坠胀、小便短赤等症状。治疗一般以清利湿热(改善上火的情况,清除体内的湿气),调气行血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葛根芩连汤、槐角丸、加味香连丸等。 注意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服药应遵医嘱,对症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