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中文化:脏腑辨证歌诀,藏和象,五脏六腑的藏象学说

 创业大学 2024-05-26 发布于天津

脏腑辨证: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辨别脏腑病位及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临床各科辨证的基础,为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中医学的辨证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各有特点,但最后大都落实在脏腑的病变上,也即证候的定位是辨证内容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例如,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但八纲辨证只是分析、归纳各种证候的类别、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关系的纲领。如果要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就必须落实到脏腑上来,用脏腑辨证的方法才能解决。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等。

脏腑辨证歌诀

小王问道:"谢老师,您有时间吗?我最近在研究藏象学说,想请教您一些问题。"

谢老师抬起头,微笑着看着小王,温和地说道:"当然有时间,小王同学。请问你有什么问题?"

小王略带紧张地说道:"谢老师,我对藏象学说的理论体系非常感兴趣,但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惑。我知道中医将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但我对于这些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相互联系还不够清晰。我想请教您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藏象学说的核心内容。"

藏象

谢老师继续深入解释了藏象的概念,小王专心聆听,不敢有丝毫懈怠。

藏象,又称'脏象’,指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谢老师开始解释道,“'藏象’一词首次出现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内容涉及人体形态结构、脏腑的生理活动以及相关的神志活动、形体官窍、自然环境因素等。

小王心中对藏象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感觉这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藏’指的是藏于体内的脏腑与脏腑之气及其运动,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谢老师解释道。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将谢老师的话一字一句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象’指外在的现象和比象,有两层含义。”谢老师继续说道,“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比如肝病者常表现为两胁下痛引少腹、易怒等症状。二是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功能系统与外界事物或现象相比类所获得的比象。

“'藏象’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与脏器的概念有所不同。”谢老师开始解释道,“在藏象学说的构建过程中,大体解剖与整体观察以及'以象测藏’等特殊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概念是在形态结构基础上又赋予了功能系统所形成的认识。

小王心中对藏象与脏器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感觉这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以心脏为例,其'如倒垂莲蕊’之形态及其'主血脉’的功能,无疑主要是通过解剖观察获得的认识。”谢老师解释道,“而其'藏神’的功能则是通过整体观察所赋予的。”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将谢老师的话一字一句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相比之下,西医的脏器概念主要基于解剖学的器官,其结构以实体性脏器为基础,对功能的认识也是从分析其器官而获得。”谢老师继续说道。

小王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脏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因此,中医的'藏’与西医脏在称谓上虽大致相同,但其内涵所指却有很大的差异。”谢老师总结道。

谢老师站起身,又说:"中医学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形态结构,将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藏象学说主要借助以'象’测'藏’的方法,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联系。脏,古作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它是中医学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小王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示意。谢老师见状,继续说道:“藏象学说的形成以《内经》的成书为标志,而历代医家不断有所补充与发展。它强调了脏腑的内在功能与外在表现之间的联系。

“具体来说,藏象学说是指中医关于脏腑的理论。根据古代中医的观察和认识,除了割腹所见和尸体解剖,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不破坏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进行观察。我们将人置于自然时空中,通过对活体整体、动态的观察,从整体上探索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谢老师的眼神温和而专注,手指轻轻翻动着书页,继续解释道:“中医通过病理或临床疗效的反证或反推,客观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生理与神志、物质与功能、各脏腑之间等多种复杂的联系。从活体、整体和系统联系中获得的生理、病理信息,形成了对脏腑的独特认识体系。

小王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渴望,迫不及待地问道:"谢老师,那么具体来说,五脏和六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

五脏和六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谢老师微笑着,看着小王满怀热情的眼神,说道“根据中医的理论,脏腑主要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五脏指心、肺、脾、肝、肾,其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在形态方面与六腑相近,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精气,又与五脏雷同,故另立一类,称之为奇恒之腑,所谓'奇恒’,即是异乎于五脏六腑之意。

谢老师指着白板上的示意图,继续解释道:“心脏是五脏之首,与小肠相合,主要负责血液循环和血脉的运行。同时,心开窍于舌,所以心、小肠、血液、脉搏和舌苔等共同构成了心的系统。

谢老师的手指移向示意图上的第二个脏器:“这是肝,与胆相合,开窍于目。在人体中,肝主要负责筋的功能,在体现为指甲和趾甲,也就是爪。因此,肝与胆、筋和爪构成了肝的系统。

小王专心地聆听,眼神中闪烁着对中医理论的好奇。他紧紧地记住了谢老师所解释的每一个细节。

谢老师继续向下讲解:“接下来是脾,它与胃相合,主要负责四肢和肌肉的功能。脾开窍于口,与胃共同构成了脾的系统。

随着谢老师的解释,小王的眼睛越发明亮,他意识到藏象学说的复杂性和内在联系。他迫不及待地期待着更多的知识。

“然后是肺,它与大肠相合,主要负责皮肤和毛发的功能。肺开窍于鼻,所以肺和大肠、皮肤以及鼻子一起构成了肺的系统。

最后,谢老师指向示意图上的最后一个脏器:“这是肾,它与膀胱相合。肾主要负责水的代谢、藏精、纳气,同时也主管骨髓的生成。肾与膀胱、骨髓、脑、耳以及前后二阴等组织器官共同构成了肾的系统。

小王满脸惊喜,他不禁感叹道:“原来人体内的脏腑之间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它们不仅在功能上相互支持,而且在形态上也相互映衬。这样的系统性思维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对小王的理解和热情表示赞赏:“是的,藏象学说正是通过对脏腑的整体观察和系统研究,揭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奥秘。这种观念贯穿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对于辨证论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又继续解释道:“脏腑学说不仅研究了脏腑本身的形态和功能,还关注了由脏腑化生的气、血、津液、精等生命物质基础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活精神是脏腑学说的重要特点。”

脏腑辨证

小王又问:“谢老师,我有时候感觉有点困惑。我知道心、肝、脾、肺、肾是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是六腑。但在实际临床中,我不太明白怎样运用脏腑辨证。我希望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谢老师点点头,示意小王坐下。他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深刻的内涵。“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其实,脏腑辨证是中医临床各科辨证的基础,也是我们区分疾病特点的重要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辨证。

小王拿出一本笔记本,准备记录下谢老师的教诲。谢老师继续解释道:“中医的辨证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后都会落实到脏腑的病变上。也就是说,我们在分析各种证候时,需要考虑脏腑的病理变化。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