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五省联军

 蔓萝花 2024-05-26 发布于安徽

五省联军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直系孙传芳所统领的军阀武装。1924年齐(燮元)卢(永祥)战争爆发后,孙传芳趁两败俱伤之机入浙,取得浙省地盘并收编4个师1个混成旅部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又利用苏沪人民反奉情绪,轻易取得上海安徽江苏等省地盘,后福建江西地方势力又归顺孙。1925年秋,江、浙、闽、皖、赣五省联军成立,孙传芳为总司令。1926年11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进入南昌后,五省联军主力大部被歼。1927年春,其残部撤至长江以北,同年秋,在与国民革命军潭大战遭惨败后投靠奉系张作霖

       北伐过程中曾收编李凤翔部为第17军,刘宝题部为新三军,陈调元部为第37军,郑俊彦部为第六军团。后李、刘二部很快被谴散,陈、郑两部经过混编,至抗战初,尚存第47、第55、第57等3个师,抗战开始后很快被蒋军吞并。其主要将领有陈调元(中原大战时的蒋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军事参议院院长)、王金珏(十年内战时期的第九军军长)、上官云相(第32集团军总司令)、裴昌会(第五兵团司令)等。

一、1926年4月: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浙江省总司令卢香亭(兼)、浙江省省长兼警备司令夏超;安徽省总司令陈调元(兼);福建省军务督办周荫人;江西省总司令邓如琢(兼);辖:

       第一师陈仪,第二师卢香亭,第三师周凤歧,第四师谢鸿勋,第五师白宝山,第六师陈调元,第七师冯绍闵,第十师郑俊彦,第12师周荫人;第一混成旅朝荣,第二混成旅马祥斌,第三混成旅王普,第四混成旅刘凤图,第五混成旅杨庚和,第六混成旅彭德铨,第七混成旅杨镇东,第八混成旅颜景宗,第九混成旅张中立、第10混成旅孟昭月;炮兵团张国威;中央第一师邓如琢,暂编第一师蒋镇臣;江西第一师唐福山,江西第二师杨如轩,江西第三师刘宝题,江西第四师赖世璜,江西第六师杨池生,江西第九混成旅张凤歧;福建第一师张毅,福建第二师李凤翔。

二、1926年7月:总司令孙传芳,辖:

       浙军总司令孙传芳、卢香亭(后),辖:浙军第1师师长陈仪,浙军第2师师长卢香亭,浙军第3师师长周凤歧,浙军第4师师长谢鸿勋,浙军第4混成旅旅长张庆昶,浙军第6混成旅旅长彭德铨,浙军第7混成旅旅长王金珏,浙军第8混成旅旅长颜景崇,浙军第10混成旅旅长孟昭月,督署卫队团团长李宝璋,省长兼警备司令夏 超,炮兵司令张国威。

       苏军总司令郑俊彦,辖:中央陆军第10师师长郑俊彦,江苏陆军第1师师长白宝山,江苏陆军第3师师长马玉仁,中央陆军第1师师长冯绍闵,江苏第1旅旅长杨庚和,江苏第2旅旅长李启佑,江苏第3旅旅长马登瀛,炮兵旅旅长魏朝彦。

       闽军总司令周荫人,辖:中央陆军第12师师长周荫人,福建陆军第1师师长张 毅,福建陆军第2师师长李凤翔,福建陆军第3师师长刘 俊,福建陆军第4师师长孙云峰,中央陆军第29混成旅旅长孙昭同,中央陆军第30混成旅旅长苏 廷,福建陆军第1旅旅长童胜标,福建陆军第2旅旅长张庆昶,福建陆军第5旅旅长吴大洪,补充旅旅蒋启凤,海军陆战旅旅长林忠。

       皖军总司令陈调元,辖:中央六师师长陈调元,皖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倪朝荣,皖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马祥斌,皖军第三混成旅旅长王普,皖军第四混成旅旅长毕化东,皖军第五混成旅旅长杨广和,皖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彭德铨,皖军第七混成旅旅长杨镇东,皖军第八混成旅旅长颜景崇,皖军第九混成旅旅长张中立,补充旅旅长刘凤图。

       赣军总司令方本仁、邓如琢,辖: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邓如琢,江西陆军第一师师长唐福山,江西陆军第二师师长蒋镇臣,江西陆军第四师师长赖世璜,中央暂编第六师师长杨如轩,滇军陆军第一师师长杨池生,江西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刘宝题,中央陆军第九混成旅旅长张凤歧,山东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张克瑶,桂军总司令林虎。

三、总司令孙传芳,总参议杨文恺,总参谋长刘宗纪,辖:

       第一方面军总司令蒋镇臣,辖:第一军司令官唐福山,副司令官谢文炳;第二军司令官蒋镇臣,副司令官陈修爵;第三军司令官岳思寅,副司令官张凤歧;第四军司令官杨如轩,副司令官杨池生。

       第二方面军总司令郑俊彦,辖:第一军司令官李彦青,第二军司令官彭德铨,第三军司令官王良田,第四军司令官杨赓如,独立支队支队长梁鸿思。

       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卢香亭,辖第一军司令官刘士林,第二军司令官谢鸿勋,第三军司令官崔锦桂

       第五方面军总司令陈调元,副总司令王普,辖:第一军司令官王普(兼),第二军司令官刘凤图,第三军司令官毕化东,安徽第二混成旅旅长马祥斌,别动队司令陈雷。

       第六方面军总司令颜景琮,辖:第一军司令官马登瀛,第二军司令官上官云相

       联军总预备队司令官周凤岐,辖:第一军司令官斯列,第一支队司令陈光祖

       直辖部队:陆军航空队队长顾紫昌

       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李汉宸

       运输总司令刘春台

       兵站总监陈登科

       宪兵司令汪其昌

2、总司令孙传芳,辖:

第一方面军司令孙传芳,辖:第2师师长孙传芳,第13师师长刘士林

第二方面军司令郑俊彦,辖:第4师师长彭德铨,第10师师长郑俊彦,第14师师长李俊义

第三方面军司令孟昭月,辖:第8师师长孟昭月,第11师师长王 淼

第四方面军司令白宝山,辖:第5师师长白宝山

湘鄂残军各部叶天鑫、刘志陆、王乐善、马 济

第五方面军司令周荫人,辖:第12师师长周荫人

直辖部队:第6师师长陈调元,第7师师长冯绍闵

第12旅旅长张国威,第15师师长刘宝题

第9师师长李宝章,辑私队队长王茂桐,卫队旅旅长武 铭。

四、1927年4月,总司令 孙传芳,辖:

       第2师师长李宝章,第4师师长彭德铨,第5师师长白宝山,第7师师长冯绍闵,第8师师长崔锦桂,第9师师长段承泽,第10师师长郑俊彦,第11师师长马葆珩,第12师师长周荫人,第13师师长刘士林,第15师师长宋福田,第13混成旅旅长王乐善。

五、1928年2月(安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孙传芳,参谋长孟星魁,辖:

       第一军军长孙传芳,第二军军长郑俊彦,第三军军长李宝章。

       民国时期我国一直处于军阀统治之下。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时常争斗,整个国家都被搅和得民不聊生。帝国主义正是看准了我国落后且分裂的混乱局势,才会扶植各派军阀为他们所用,“添油加醋”地加剧军阀割据的紧张局势。

       1916年,北洋军阀分裂后,直系的一派以冯国璋为首领,在江西、江苏、湖北等地发展武装势力。后和奉系、皖系因意见不合多次发动内战,想要实行一系专制但三方势力互相却谁也不服谁。1925年,直系的首领换成了浙江督军孙传芳,下辖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五个省的军队,故也被大家称为东南五省联军。

五省联军”前身是直系一部。1922年10月,驻闽北的皖系军阀王永泉率部驱逐投靠直系的福建督军李厚基曹锟命孙传芳为援闽军总司令,于1923年春率第2师及周荫人的第12师入闽。同年3月,孙传芳被任命为福建军务督理。
在1924年的江浙战争中,孙率部由福建入浙,未遇重大抵抗,长驱直入,把浙江地盘抢到手,被曹锟任命为浙江军务督理兼浙闽巡阅使。1925年,孙传芳又突然向盘踞于苏皖地区的奉军发动进攻,赶走奉系将领杨宇霆、姜登选,组成苏、皖、赣、浙、闽“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使“五省联军”成为别树一帜的军阀部队。

       1926年至1927年春,“五省联军”被北伐军打败,孙传芳投入奉系军阀张作霖门下。1928年6月,残部被蒋介石的军队消灭。

       1926年,东南五省联军共有兵力约二十万,算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老大哥,与吴佩孚的直系军阀、北方张作霖的奉系三足鼎立。常年的征战对抗使得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而列强扶植导致的利益对立更是加剧了内乱,各股势力都想要通过战争掌握主导权、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因此,北伐战争打响,北伐军先是打败了吴佩孚带领的直系队伍,后又消灭了东南五省联军,接着对奉系下手,东北易帜,国民党一统天下。

       可是,对于军阀混战,我们大多数人只能记得各派领导人的名号,对于其所辖地区,各地分队的实力和司令却鲜有耳闻。以孙传芳带领的东南五省联军为例,每个省份的总司令又是谁?想必可以问倒一大批人,就让笔者带你了解一下吧!

       浙江地区的军队总司令是孙传芳。因为孙传芳本身就是浙军出身,对其部队的实力、编排可谓是如数家珍。浙军部队数量是其中最多的,总共包括四个师、五个旅和一个独立炮兵团,士兵所配置的武器都是上等的物件。毕竟是孙传芳的嫡系部队,其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都是杠杠的。也正是因此,浙军的部队实力较为强劲。

       福建地区的军队总司令是周荫人。乍一听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周荫人和孙传芳是同学,同为海外留学归来的他们在军事上都有极高的领导力和决断力。因为福建地处沿海,1925年部队扩编,在原有的三个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旅和一支海军陆战队。

       江苏地区的军队总司令是郑俊彦。郑俊彦毕业于保定军校,在担任总司令之前在孙传芳的麾下工作过。苏军包括三个师、三个旅,和一个炮兵连。

       安徽地区的军队总司令是陈调元。他虽然在直系和奉系两派之间倒戈,在北伐后期还归顺了蒋介石一派,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也是无法被忽视的,后来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江西地区的军队总司令是邓如琢。本来,赣军的第一任领导是孙传芳,但后来在各方势力争斗过程中孙传芳慢慢失去了势力,赣军被纳入了邓如琢的麾下,邓司令一人执掌军政大权。

       不管各地军阀首领是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外部帝国资本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利益表现,本是同根生却要互相伤害。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脱不了干系,但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军阀割据,才让中国人民明白了统一战线共御外敌的重要性。


五省联军部队:浙军军,苏军,皖军,赣军

浙军

江浙战争后,孙传芳分别收编了卢永祥、陈乐山的北洋军和浙江地方部队,并将浙江陆军扩编为4个师5个混成旅。
浙军编制序列
浙军 军务管理 孙传芳
第一师 师长 陈仪
第一旅 旅长 石铎
第二旅 旅长 徐震方
第二师 师长 卢香亭
第3旅 旅长 王淼
第4旅 旅长 李俊义
第三师 师长 周凤岐
第五旅 旅长 汪镐基
第六旅 旅长 盛开第
第四师 师长 谢鸿勋
第四混成旅 旅长 张庆昶
第六混成旅 旅长 彭德铨
第七混成旅 旅长 杨镇东
第八混成旅 旅长 颜景崇
第十混成旅 旅长 孟昭月
独立炮兵团 团长 张国威
督署卫队混成团 团长 李宝章
保安队 统领 夏超
第1队 统领 吴殿扬
第2队 统领 刘炳枢
缉私队 统领 王茂桐
1925年8月,奉军夺取苏、皖地盘后,北京执政府任命杨宇霆为江苏督办、姜登选为安徽督办。孙传芳深感自己处境困难,地位难保,为抵制奉军南侵,10月,孙传芳组成浙、闽、苏、皖、赣5省联军,自任总司令。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入浙,浙江陆军第1师师长陈仪,第3师师长周凤歧先后率部投奔北伐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9、第26军,陈仪、周凤岐分任军长。

闽军

孙传芳任福建军务督理时闽军主要编制序列(1923年)
福建军务督理孙传芳
军务帮办兼护军使王永泉
闽北护军使 周荫人
陆军第1师师长张毅任
陆军第2师师长高义任
陆军第3师师长王献臣
陆军第7旅旅长任定国
陆军第8旅旅长陈国辉
陆军第9旅旅长杨汉烈
但为时不长,第7、第8、第9旅均投归福建建国军。1924年3月,孙传芳将皖系的王永泉、臧致平打败,其残部由臧致平、杨化昭率领突围经赣闽边入浙,投奔卢永祥。同年5月,孙传芳调任闽粤边防督办,由周荫人任福建督理。周接任后,即对留闽各军进行整编,除第1、第2、第3师不变外,又将原王永泉部扩编为福建陆军第1、第2旅。
9月,北京政府任命孙传芳为浙江军务督理兼闽浙巡阅使,孙率第1旅入浙,周荫人又重建第1旅,董胜标任旅长,并新建第3旅,苏埏任旅长。接着,向不听号令的民军兴师问罪。12月,围歼了驻扎泉州、南安的福建陆军第2师高义部。
1925年初,又相继新建了第4、第5旅和福建补充旅。此后,周为巩固自己在福建的统治地位,又对福建各部进行了整编,另以中央陆军第12师第24旅扩编为第3师;以第12师卫队旅扩编为第4师。
周荫人督军福建时闽军编制序列
闽军总司令 周荫人
第一师师长 张毅
第一旅 旅长 李芳池
第二旅 旅长 田宝琴
第二师 师长 李凤翔
第三旅 旅长 曹万顺
第四旅 旅长 杜起云
第三师 师长 刘俊
第四师 师长 孙云峰
第一旅 旅长 董胜标
第二旅 旅长 ?
第三旅 旅长 苏埏
第四旅 旅长 张庆昶
第五旅 旅长 吴大洪
补充旅 旅长 蒋启凤
海军陆战队混成旅 旅长 林忠
1926年10月,何应钦率北伐军入闽,一举攻占永定城,端掉周荫人 的前线指挥部,周率卫队仓皇逃走。恰在此时,闽军第2师宣布战场起义,并倒戈向其他闽军攻击,使闽军阵脚大乱,不是被歼,就是投降12 月18日,北伐军进驻福州城。周荫人率所部北洋军入浙,与孙传芳军会合。

苏军

1925年8月,奉军取得苏、皖地盘后,浙江受到奉军的直接威胁,为抗拒奉军继续南下,浙江督办孙传芳组成苏、浙、皖、闽、赣五省联军发动驱奉之战。战后,孙传芳对苏军进行整编,共编为4个师又5个旅。以郑俊彦任苏军总司令。
江苏军编制序列(1925年底)
江苏军 总司令 郑俊彦
中央陆军第1师 师长 冯绍闵
中央陆军第10师 师长 郑俊彦
江苏第1师 师长 白宝山
江苏第3师 师长 马玉仁
江苏第1旅 旅长 杨和庚
江苏第2旅 旅长 李启佑
江苏第3旅 旅长 码登滢
江苏第76旅 旅长 张立中
炮兵旅 旅长 魏朝彦 

皖军

1925年夏,奉军侵占安徽后,北京政府任命姜登选为安徽军务善后督办,姜将皖军编并为3个混成旅。同年冬,孙传芳起兵驱奉,北京政府改任陈调元为安徽军务善后督办。陈率苏军1个师入皖后,又将皖军第1混成旅编并。至此,皖军由陈调元任总司令。
皖军编制序列(1925年)
皖军 总司令 陈调元
第六师 师长 陈调元 兼
第一混成旅 旅长 毕化东
第二混成旅 旅长 马祥斌
第三混成旅 旅长 王普
补充 旅长 刘凤图

赣军

1925年10月,孙传芳在杭州宣布成立闽浙苏皖赣五省联军,任方本仁为赣军总司令。1926年初,冯绍闳率第3师赴江苏,受孙传芳改编。3月,邓如琢起兵驱方本仁,由邓任江西军务善后督办兼赣军总司令。
赣军编制序列(1926年初)
中央陆军第1师 师长邓如琢(兼)
第一旅 旅长 刘宝题
第二旅 旅长 秦虎宸
中央暂编第6师 师长 杨如轩
第11旅 旅长 洪汝钧
第12旅 旅长 王鸿麟
江西陆军第1师 师长 唐福山
第一旅 旅长 李钧
第2旅 旅长 傅应珩
江西陆军第2师 师长 蒋镇臣
第3旅 旅长 朱铭恩
第4旅 旅长 王麟庆
江西陆军第4师 师长 赖世璜
第7旅 旅长 吴建中
第8旅 旅长 谢杰
中央陆军第9混成旅 旅长 赵俊卿
江西陆军第1混成旅 旅长 云更生

北伐时,北洋各省的地方部队纷纷投诚,北伐后整编,原则上各省均保留了一个师,由于这些省份没有地方实力派,这类部队均比较听命于蒋,个别部队被改造为中央军嫡系。
江西的第5师,原 赖世璜部,历任主官有 熊式辉/胡祖玉/周浑元/姚纯,后来扩编了余韶的96师(划入第5军)。
浙江的第6师,原 周风歧部,历任主官有 陈仪/赵观涛/周喦,汤恩伯也是这支部队出身。第6师后来扩编为75军,属于陈诚系部队。
福建的11师被陈诚吃掉了。
安徽的56师,原 马祥斌部,早期亲桂系,后来亲蒋,师长刘和鼎/刘尚志,抗战时编为39军,抗战结束被裁。
江苏的陈调元部编了55和57两个师,师长分别为 阮肇昌、李松山。后来55师归了陈诚系(编入94军);57师被改造后,编入王牌的74军。
湖北的13师,原 夏斗寅部,历任主官有夏斗寅/万耀煌/朱鼎卿,朱怀冰也出自这支部队。后来归入陈诚系,13师先后曾在25军、75军、86军等序列里。
孙传芳主力:孙传芳放弃了江南五省,率领主力(多为原北洋的正规部队)撤退江北,二期北伐时被击败,其余由郑俊彦率部投降,编为43和47师,后郭华宗的43师被陈诚吞并,47师的历任师长有王金钰上官云相、刘家麒,抗战时编入第9军,刘家麒与军长郝梦龄一起阵亡。

五省联军残部

       五省联军残部。1923年3月,直系将领孙传芳出任福建军务督理,率部入闽。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孙出兵占据浙江。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 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成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1926年8月,分兵三路入赣,11月8日战败后退保江、浙。1927年5月下旬,由江苏南通、扬州北撤。6月9 日,退往鲁南。8月初,回师南下。8月17日,抵达长江北岸。8月31日,在龙潭战败。9月 2日北撤。1928年4月,在鲁西南战败。6月初,集结天津附近,郑俊彦、李宝璋等部被阎锡山改编为第3集团军第5军团。7月8日,第5军团移交蒋介石统辖。9月,退居滦东的残部被歼灭,孙传芳下野。

       北伐过程中曾收编李凤翔部为第17军,刘宝题部为新3军,陈调元部为第37军,郑俊彦部为第6军团。后李、刘二部很快被谴散,陈、郑两部经过混编,至抗战初,尚存第47、第55、第57等3个师,抗战开始后很快被蒋军吞并。其主要将领有陈调元(中原大战时的蒋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军事参议院院长)、王金珏(十年内战时期的第9军军长)、上官云相(第32集团军总司令)、裴昌会(第五兵团司令)等。

     (1)王金钰部。北伐战争结束后,第5军团缩编为第47师,后于1929年12月成立第9军,王金钰任师长、军长。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王金钰率部赴江西“剿共”,出任湘鄂赣边区清乡“剿匪”督办,第47师一部扩编为第43师。1931年6月,王金钰辞去军职。1932年1月、1942年3 月、1944年2月,陈诚亲信刘绍先、黄埔军校出身的陈瑞河和杨蔚分别出任第43师师长、第 9军军长、第47师师长。

文章图片1

     (2)曹万顺部。1926年10月,福建陆军第3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军。1928年7月,该军大部和北伐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合并缩编为第11师。1929年7月,陈诚出任师长。

     (3)赖世璜部。江西陆军第4师赖世璜部先后被授予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第14军、独立第37师、 第5师等番号。1927年9月14日,赖世璜被免去军长职务,12月31日被枪决。1933年9 月,第5师一部扩编为第96师。1933年9月,两师在江西编成第36军(1940年2月番号撤 销)。1938年9月,扩编第167师。1938年10月,第5师改番号为新编第23师(1944年12 月番号撤销)。1940年5月、1943年1月黄埔军校出身的周士冕、黄翔分别出任第167、第 96师师长。

     (4)夏超部。1926年10月7日,浙江省省长夏超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8军军长,其所属部队为 浙江保安总队的3个团。10月20日,夏超兵败身亡,该军溃散。

文章图片2

     (5)周凤岐部。1926年12月,浙江陆军第3师周凤岐部被授予国民革命军第26军番号。1927年9月 30日,周辞军长职。1928年8月,该军缩编为第6师。1931年6月,在江西成立第8军,辖第6师。1935年8月,第8军番号取消。1937年8月,在上海成立第75军,辖第6师。1941年3月和11月,陈诚的亲信施北衡、黄埔军校出身的沈澄年分别出任军长、师长。

     (6)陈仪部。1926年12月17日,浙江陆军第1师陈仪部被授予国民革命军第19军番号。12月22 日,陈仪被孙传芳拘押。1927年3月中旬,该军番号撤销。

     (7)刘宝题部。1927年2月,江西陆军第3混成旅刘宝题部在安徽祁门被授予国民革命军新编  第3军番号。10月,番号撤销。

     (8)王晋部。1927年3月,安徽陆军第3混成旅王晋部被授予国民革命军第27军番号。10月,番号撤销。

     (9)马祥斌部。1927年初,蒋介石收编安徽陆军第2混成旅马祥斌部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该师收编皖军第4旅全部及第1旅一部。6月17日,该师扩编为暂编第11军。8月4日,马祥斌被部下劫持至直鲁联军。11月8月,被枪决,该军缩编为独立第5师。1929年1月,并入第56师。1947年10月,由黄埔军校出身的王有湘出任师长。

     (10)陈调元部。1927年3月,中央(北洋)陆军第6师与安徽陆军第2、第4混成旅及第1混成旅一部编 为第37军,陈调元任军长。北伐战争结束后,缩编为第46、第55师。1939年5月,陈调元出任山东省主席。1930年4月,第46、第55师组成第26军。9月,陈调元改任安徽省主席,增编第57师。1932年3月至5月,第46师、第55师在六安苏家埠附近被红军歼灭大部,陈调元辞省主席职,并失去军权。同年12月,第26军番号撤销,第46师缩编为独立第 43旅(1936年撤销番号)。1934年12月,陈调元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37年8月,第 55、第57师在上海编成第69军。12月,番号撤销。1938年2月陈诚亲信李及兰、施中诚分别出任第55师、第57师师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