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隐身术与身内景神

 微信号1830429 2024-05-2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1

 道教隐身术

图片
图片

Taoism and Suchness

隐身术(隐形术),又称“遁甲”、“立亡”、“隐沦”。据《神仙传》记载,皇初平、左慈等人均擅长隐身术,可“坐在立亡”、隐匿身形。又《三国志·魏书·张鲁传》裴松之注引鱼豢《典略》云:“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道。”

所谓“缅匿法”即指隐身术,据此可知骆曜在长安主要以传授此术来吸引信众和聚集力量的。总之,诸多迹象表明:汉晋之季,隐身术在方士及民间道士中颇为盛行。

图片

《抱朴子内篇》记载了汉晋时期隐身术的主要方法,即入山者身处山林之中,当以左手摘取“青龙”(六甲)方位上的草,折断半根放置于“逢星”(六乙)方位下,从“明堂”(六丙)方位进入“太阴”(六丁)方位,脚踏禹步而行进,并念诵祝文三遍。然后,将手中所持折草放于地上,左手取土涂抹鼻下人中处,右手持草遮蔽双目,左手伸出前导,踏禹步到“天藏”(六癸)方位下  ,屏吸站立,如此可隐匿形体,令他人及鬼精,无法寻觅到自己的踪迹。

图片

实施隐身术时“左手取土以傅鼻人中,右手持草自蔽(双目)”,上述举止、动作隐含了丰富的宗教意蕴,可以说是与汉晋之季兴起的道教身中神(体内神)信仰是密切相关的。

葛洪对隐身术(“隐沦之道”)评价不高,认为此术对修命成仙了无益处,肯定了隐身术的独特作用———当遭遇兵乱危难时可护身逃匿,对登山修道者而言,遁甲隐身术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保护功效。由此可见,葛洪及汉晋道教视野中的隐身术仅是作为一种外在技巧而存在,尚停留在“术”(方术、道术)的层面。但事实上,隐身术在道教的发展中存在着由“术”到“道”的转变,即隐身术代表着一种身内神的修行方法,其与大道的体悟、身体的修行甚至了脱生死都有了密切的关系。

图片

2

 隐身术

  与身内景神

图片
图片

“隐身”的“隐”字,从阝(阜)从爪从工从又(手)从心。阜, 山崖边的石磴;代表着一个人能够以双手做工,从而稳定下来。隐,藏也。痛也。私也。安也。定也。“隐”在古代通假“稳”字,有稳定,安稳之意思。“隐身”也因此有了身体稳定的外延含义。

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方伎传》一书中注写了管辂别传,其中记载了著名术士管辂对隐身术的独特见解,其文曰:

石苞为邺典农,与辂相见,问曰:“闻君乡里翟文耀能隐形,其事可信乎?”铬言:“此但阴阳蔽匿之数,苟得其数,则四岳可藏,河海可逃。况以七尺之形,游变化之内 ,散云雾以幽身,步金水以灭迹,术足数成,不足为难。”苞曰:“欲闻其秒,君且善论其数也。”辂言:“夫物不精不为神,数不妙不为术,故精者神之所合,妙者智之所遇,合之几微,可以性通,难以言论。是故鲁班不能说其手,离朱不能说其目。非言之难,孔子曰:'书不尽言’言之细也,'言不尽意’意之微也,斯皆神妙之谓也。

三国时期,石苞向术士管辂询问是否可以相信隐身术,管辂认为山岳河海都可以被隐去,何况七尺人身,隐形的关键是通晓阴阳之数,而其中的关窍是物之精气也就是神的流转,把握了物的精气,通过流动精气就能让万物或现或隐,甚至超脱生死。

图片

管辂对隐身术的看法非常深刻,并且带有浓重的上清派的色彩,他认为隐身并不是简单通过位置来遮蔽肉体,或者消解肉体,其关注点从来不是肉体的隐形,而是神的流动,是精气的转变促成了隐身的效果,而这种对神的理解,和上清派存思身神的修炼方法非常相似。

隐身术从以一开始是方术登山避险的小术,随着道教的发展,其与大道的体悟、身体的修行甚至了脱生死都有了密切的关系。在道教的修炼中,遁甲术和尸解术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两者在道经中都被称作立亡之术,在《云笈七签·卷八十五》中《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中解释了尸解的含义:“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在《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法》中也记载了尸解术的效果“若夫道数兼备,方术斯明,役使百鬼,招召众灵,坐在立亡,分气散形。”这和遁甲术的效果几乎是一样的,尸解术主要是以兵解、剑解以及水解等,其在《太一守尸》中也记载到解化之道的不同方式:“夫解化之道,其有万途。或隐遁林泉,或周游异域,或亲逢圣匠,或会遇真灵,或授箓而记他生,或交带而传仙诀,或坐死空谷,或立化幽岩,或髻发但存,或衣结不解,乃至水火荡炼,经千载而复生;兵杖伤残,断四肢而犹活。”

而尸解之术和式占的六壬遁甲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阴阳六甲炼形质法》中就以所谓《六壬经》为例,论述代表时间的六十甲子和生炁流转的关系,通过六十日一甲,至六十日,六十年,一百二十年到三百年不断地积累真炁,与神相合,最后阴阳三万六千神都气集不散,这时候就可以达到尸解的状态。

不管是尸解之法还是遁甲法,其实质都和上文管铬所述,其核心都是气与神。《真诰》中就把尸解遁甲之法称为“化形濯景”:所谓“受学化形,濯景易气。”所谓“景”就是上清派所谓的内景身神,也是古人所谓的“神”,

但是关于“景”还存在着身体修行的解释,梁丘子在《上清黄庭内景经》注释叙中记载到“其景者,神也。”景实为身中之神,在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里,“神”是与身体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先秦道家著作《管子·心术》中就提到了“虚其欲,神将入舍。”道家主张通过存思静心的功夫使神回到人的身体,其中“舍”一字表明了神本来就是人的身内之神,人们因为欲望而把神投射到了外部,这种神是“感应遂通”的生命本能,其具有随应万物、映现万物的功能。

图片
图片

“濯”为洗之意,“化形濯景”即是说所谓遁甲尸解之术关注的是改造身内之神,而不是简单的肉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