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夜的酒... ...

 十丈红尘客 2024-05-26 发布于广东

苏轼估计经常喝多。贬谪黄州是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期,在这个人生的驿站路途,他破茧成蝶化作东坡,而过去的那个苏轼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黄州,他写了很多很多词,都是即兴而作,其中有一首:夜饮东坡醒复醉。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苏轼

仿更。

今晚我酒后归来,又想起来了这首词。东坡的这首词即兴而作,就是一个记叙文,讲述了一个酒醉归来无人应的故事。

东坡是公认的最豁达的人之一,或者没有之一,这种天性使然的纯真之心性,世间少有。

本来是喝多了,酒醒了,复又醉了。可字里行间,我们可看到一句“醉话”?或者作者假托醉酒而有所言?可能,后一种情况更接近现实:我喝多了,我说的话不算数的,且让我说上几句。若这个逻辑,也挺有趣。

凡夫俗子的我们也没少喝多。喝多了之后,就真就只会说些醉话——咋们那是真兄弟,一辈子的朋友,记得有事随时可以找我,云云,这般,如此。

人生是遇见的旅程。途中遇见各种不同的人,而他们只是自己的镜子——终究遇见的只是那个本源存在的所谓的自我。如果没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所构建的镜子,照见自己的事就很难办得到了。

苏轼的人生旅程不可谓不坎坷,那他有机会照见自我的镜子的数量和角度就非常的丰富多彩且异于常人,而映射出来的影像也多彩了起来。

苏轼的门生之一的李格非之女李清照也曾作词回忆其喝多了时的情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里看,其结局的走向或信念并未言明。不像苏轼的临江仙,最后明确的交待清楚了,就是沧海寄余生。

苏轼黄州之后,又惠州,及至儋州,很传神的演绎了所以谓沧海寄余生。他有神机妙算么?他可能是真的透视了未来。能不能透视时空物相,可能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特质属性吧。

这些文字自己日后看到的时候,都不一定回忆地清楚往来,仅作为时光曾经的存在记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