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拒绝孩子的要求?

 元祉心育 2024-05-26 发布于河北

文/元祉

孩子成长变化的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以为你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他甚至会不把你放在眼里,根本无视你的存在。

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与他人合作,这些情况看起来是小事,实则不然。

往远了说,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上小学的小男孩为了玩手机,母亲不给他玩,他便当众踢踹自己的母亲,被众人拉开后,有些也是身为父母的人教育他,可他还一脸不屑一顾的瞪着别人,而这位母亲在一旁诉苦,说自己什么都依孩子,可最终换来了这样的结果。

所以父母的溺爱会换来不懂感恩叛逆的孩子。

再往近了说,自己的女儿就是如此,曾经几次家里做的饭有些素,主要是怕孩子太上火,再饮食上做一个调理,可是孩子偏偏要吃大鱼大肉,为了不吃菜,她宁可不吃饭,孩子的姥姥见状怕孩子耽误了胃口立刻到市场上买了一只熏鸡回来,看她吃的香,老人们也就放心了,可是吃完饭她连碗筷也不懂收拾养尊处优。

为了改变她的不良态度,回家我就给她吃了一周的素,该刷的碗要刷,想吃啥自己靠零花钱攒着买。这才慢慢改掉她不敢提太多要求的毛病。

自古慈母多败儿,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当他成人之后性格会变得有缺陷,一旦被人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达不到要求,会不择手段。

许多家庭的家长,尤其是祖父,祖母都有追着孩子喂饭吃的习惯,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在进餐的问题上,父母会同孩子发生很多争执。比如在家中母亲精心的准备了晚餐,孩子却提出要吃另一种食物。

这里面不仅是一个进餐的问题,也经常是孩子与父母进行权力斗争,孩子很懂得父母对他饮食的关心,因此相信有了操纵父母的砝码,事实上他们在这一点上有眼光的。父母不忍心孩子挨饿,缺乏营养,往往屈从于孩子的要求或者另备食物,或者带着孩子去买他爱吃的食品。

事实上孩子一顿不吃饭对他的健康并无大碍。如果一味满足他的要求,反而容易养成他偏食的习惯。有了这样的经验,孩子受到了鼓舞,认为可以用他的意愿来控制父母,甚至脾气到来时可以打父母。

父母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心血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为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怪物。

父母这样做的结果不但牺牲了自己应享有的权利,也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一味的溺爱不可,但一下子遏制住孩子的童真又是另外一回事,做事说话从对孩子起就得有方式和方法,如果方式方法错了,即便孩子再没有要求但离父母的心也会越来越远。

曾看过一个短片,孩子坚持要买玩具,母亲拒绝孩子质问母亲为何刚才替自己买了新衣服,现在却不肯买玩具给自己玩儿?并哭闹相威胁,踹母亲,母亲怒火冲天,当众大骂或给孩子一巴掌,结果孩子在回家路上大哭不止,做母亲的不但十分尴尬。甚至其他人家也会受到牵连和骚扰,甚至孩子对这位母亲怀恨在心。

母亲在孩子的苦苦哀求下,不如先随了孩子的愿望,得回家再慢慢教导,运用其他方法遏制住孩子提无理要求,低调处理可以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会让孩子觉得愧疚,他的脑海中可能会出现另一个他叫自己以后不要提无理要求。

如果父母对孩子无论什么事,总是最终妥协,同意,允许其破坏规矩,自己就会显得很软弱,不坚决,没主见。

孩子的行为就会表现出对自己的不尊重,不停的接受孩子破坏规矩,每一次破坏规矩的行为似乎都不无道理,但如果把这些事都放在一起,父母就该好好考虑考虑,孩子们有时就在父母的妥协中放任自己。

妥协的意思不是责骂,而是多了些潜台词,比如你怎么老是不听话?要告诉你多少次才懂,怎么又来了?还有上次你就妥协了,这次不过就是说说而已,责备一两句罢了。

每个孩子都是机灵鬼儿,当他有了两三次经验之后,下次再听到同样的话,便认为你只能借此出口气罢了,从此把你的话当耳边风,你便会前功尽弃。

所以,让孩子少提无理要求,就要懂得巧用方法,而不是横冲直撞,直来直去的管教,让他自己歉疚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END~

【育儿先育己,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拥有什么样的智慧,我是家庭教育师元祉,相信每个父母都可以成为好的父母,只要肯改变,欢迎点赞关注,可私信】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

点个右下角“在看”!

愿你修好心:向外,掌控;

向内,察觉!

就此泾渭分明!

看更多走心好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