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百年前,黄埔军校第一期入学

 梦想童年594 2024-05-26 发布于江西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委派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校址指定在广州东面珠江口的黄埔岛上,从此这所军校就以“黄埔军校”而著称。2月6日,军校筹备处成立,随即展开建校和招生工作。

军校有了,自然要有人来报考,而怎样进行招生考试,又以什么标准录取考生,这是当时建校的首要问题。于是在黄埔军校筹备伊始,招考学生以及审查员生资格就被排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关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生和生源,军校筹委会决定在全国19个省进行招考。2月10日,拟定招生名额为324人。分配各省区招考学员名额: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4省每省12人,计168人;东三省、热河、察哈尔计50人;湘、粤、滇、豫、桂军5个军各15人,计75人;国民党先烈家属20人;留有9个人的名额作为机动。另招备取生30人至50人。

2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蒋介石拟呈的《军官学校考选学生简章》。明确提出办学宗旨为“本校希望对于军队有彻底的改良进步,故拟使全国热心有志堪以造就之青年,得有研求军事学术之机会,并教以三民主义,俾养成良好有主义之军人,以为党军之下级干部。”考生资格和考试内容分列第四项、第五项,仅次于订定校章、修理校舍、任免教职员之后如下:

四、投考者之资格如下:

A.年龄: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

B.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C.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D.思想: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五、试验之种类:

A.学历试验:按旧制中学修了之程度出题,求笔记之答案。

B.身体试验:准陆军体格检查之规定,分身长、肺量、体重、目力、听力等项。

C.性格试验:用口试法,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

根据考试程序安排,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关,第一步是各省区的初试,第二步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步是军校的总考试。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真是赶上科考时代的乡试、会试、殿试了!

黄埔一期生徐向前对于招生考试初试的印象为“应考的条件和手续颇严,规定了许多条。政治思想上要'了解国民革命须速完成之必要’、'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既有笔试,又有口试。笔试考作文、政治、数学;口试则考察学生对三民主义的了解程度及个人志趣、品格、判断力之类的”。而他复试的结果则是喜忧参半,由于之前他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文章,记了些术语,政治考试结果不错,作文也可以,但数学因为没基础,几乎交了白卷。

1924年的广州黄埔军校

1924年3月下旬,各地优秀青年上千人云集广州,跃跃欲试,准备参加参加总考试。27日,黄埔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试场,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第一门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试,连考了三天。各地投考的学员共1200余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3倍多。从总体上看,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也比较高,约有1/3是中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考生学识较佳者颇多,故酌量多取。4月28日发榜,经严格筛选,第一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

5月5日和7日,经过考试选拔的400多名第1期学员到黄埔长洲岛入校报到。岛上的原旧军校校址因年久失修,荒草遍地,军校组织力量进行大扫除,维修校舍,披荆斩棘,除秽去污,使这片从前的蛇鼠聚众的废墟,“一变而为跃马谈兵之地”

黄埔军校门口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廖仲恺等视察黄埔军校

第一期学员470人成立学生总队,邓演达(后来严重接任)为总队长,分为4个队,正取生编为第1、第2、第3队,备取生编为第4队,均为步兵科。后来,由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军校的158人,四川送来20余人,也归入第一期。

第一期学员有以下特点:一是当时军校不公开招生,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除新疆、西藏等外,其余各省差不多都有人参加,最多的是湖南197人,广东108人;二是学员年龄相差悬殊,最小的谭煜麟仅16岁,最大的丁虎39岁;三是学员中最多的是初中生,18人大学毕业,63人大学肄业,26人专科毕业,师范毕业生59人,可以说,是当时很有文化的一批人了;四是出身复杂,有军官、学生、工人、农民等,家庭贫富者都有。

这些青年才俊本来就是人中佼佼者,如今完成龙门一跃,跻身革命新锐行列。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潘学吟毕业证

黄埔军校招生简章规定:入伍生期限六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但正值大革命时期,由于军情紧迫,用人急切,所以从第一期起就将原定一年的训练计划缩短为六个月,入伍生则缩短为一个月。1924年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共645人毕业。除部分留军校外,大多数分配到新成立的教导团。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黄埔一期生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纷纷走马上任,冲锋陷阵,在战争实践中得到历练成长。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合影

黄埔军校名将辈出,尤以第一期最为显赫,有高级将领上百人,国共两党都有不少著名将领,如国民党方面有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宋希濂、黄维、郑洞国、刘戡、李默庵、李仙洲、桂永清、黄杰、孙元良等;共产党方面则有蒋先云、徐向前、陈赓、王尔琢、许继慎、蔡申熙、刘畴西、左权、周士第等。

百年黄埔,精神永存!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誓师北伐大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