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距中高考不足15天:浑浑噩噩,远不如之前?能救一个是一个!

 仰羊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53万。比2023年多62万人。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大约413万的复读生(占高考人数的三分之一)。而2024年本科录取名额预计为450万,仅比复读生人数多了37万。大约有2/3的考生与本科无缘。
中考,一样竞争激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不单是孩子会焦虑,家长、老师更是压力山大。
图片
很多即将中考、高考的孩子和家长们在网上求助: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高考在即,心态才是关键时刻的制胜法宝。
最后这些天,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受益;欢迎写留言,给大家分享你的经验。

图片

面临中、高考的青少年们,可能有以下不舒服的体验:
  • 吃饭没胃口,呕吐、头痛、胃痛、拉肚子;
  • 夜晚失眠,做噩梦;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半现实半虚幻的感觉;
  • 容易对着父母家人发火;
  • 看到他人学习感觉压力很大;
  • 面临考试,会手抖、出汗无法调动学习的动力而自责。

图片图源:来自网络

学会识自己的情绪,能够觉察什么情况会引发何种情绪反应,这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可以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更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和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压抑或过度释放。
作为家长,当孩子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稳住情绪,顺利应对中高考。
前两天小编在图书馆,看见2个小朋友发生冲突,其中一个孩子嚎啕大哭,我以为孩子会哭很长时间,但并没有。孩子的家长迅速地把孩子抱到了一旁,让孩子坐在自己腿上,不知道说了什么,不到2分钟,哭声就小了,然后就看见孩子拉着家长往其他地方走去了。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之前在公共场合嚎啕大哭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要么尴尬地、远远地站着,觉得很丢脸,等孩子哭够了再走要么拉着孩子的手,往没人的地方拽;要么就是厉声呵斥孩子不要哭,要么就是很站着... ...
很多人觉得是不是不发火就叫「情绪稳定其实不然,心理学所说的「情绪稳定」,通常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内外环境刺激时,能够有效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情绪的相对平衡和适度反应。
随着中、高考临近,孩子的情绪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尤其是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注意疏导,而不是「冷战或者「热暴力」
温馨提示:如果不良情绪/状态,持续的时间特别长、对学习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时,请及时到专科医院挂号就医,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

图片

图源:博主@畅畅麻麻

图片

不要完全放松,最放松的状态不一定是最好的。
心理学家耶克斯(R.M Yerkes)与多德森(J.D Dodson)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压力与学习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
当我们所经历的压力水平与所做的活动相适应时,就能达到最佳表现;当我们承受的压力过大或过小时,表现就会下降。
图片
图源:耶克斯-多德森压力曲线
学习表现随压力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压力无聊区域。人们有可能以「躺平松弛的方式来应对学习。此时,可以稍微施加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效率。
第二阶段:高绩效区域,最高点即呈现“最佳表现”。当压力水平达到中等强度时,学习效率将达到最高值。此时,学生压力、动力与其成绩平衡,是应对考试的最佳状态。
第三阶段:高压力焦虑区域。此时的学习压力过大,学生心情过分紧张,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无法集中注意力;而学习效果差,会使学生变得更加焦虑。此时,应当减少压力,恢复学习效率。

图片图源:青籽心理

但是很多学生进入考场,还是会有紧张的反应,比如:眩晕、脸红、出汗、肌肉紧张、手抖、呼吸困难、胸闷、想上厕所... ...
怎么办呢?
  1. 家长和孩子,在倒计时的这几天要管理好压力和焦虑水平;

  2. 为了防止进入考场紧张影响发挥,在考前,跟孩子一起做以下练习,缓解情绪:


▎冥想

人的大脑会充满各种想法,遗憾、希望、恐惧等,冥想可以让你消除杂念。尝试可以静静坐着,让自己的思绪慢慢游走或者关注自己内在,进入冥想状态,或者重复不断的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坚持下去你会有惊喜的收获。
渐进性肌肉放松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放点轻音乐,以轻松舒服的姿态坐好,闭上眼睛,关注自己的呼吸,用鼻子均匀吸气4秒屏住呼吸停留7秒,从嘴巴缓慢呼出气体8秒。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依次绷紧肌肉、放松肌肉,再重复多次,直到自己感受到肌肉从紧张到放松。每天进行1-2次,每次10-20分钟。
进行心理暗示:紧张是正常的,毕竟是大型考试,紧张是对中、高考的“尊重”,用这种幽默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情,这背后传递出来的也是对自身情绪的接纳。
图片

图源:来自网络

▎积极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简单说就是:高的自我期待,带来好的工作表现的心理学现象)的一种典型表现,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动内心资源攻克自己所遇到难关,甚至帮助我们在关键性考试中超常发挥。
你认为自己行,你就一定行。同学们可以试着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没有问题,我能搞定,我有把握。
每天多做几次类似的练习,在考试前便可以镇定自若,考试中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着陆技术
转移注意力,比如窗外的鸟叫声、或自己的呼吸声,数一数一分钟之内自己呼吸多少次,把自己的专注力着眼于当下和某一部分。
或者关注一个小东西,选一个能放在桌上的,不容易碰坏的、不引起情绪波动的物品。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笔、手表、水杯... ...
看着你眼前的东西,不要碰它,用眼睛观察它可能有什么不同的表面,用一点时间观察它的外形,想想它拥有的不同的特征?这种方法可以缓解你的紧张或者焦虑情绪。
  • 这个东西的表面看起来是什么样的?
  • 是发光的还是晦暗的?
  • 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 看起来是软还是硬?
  • 是杂色还是纯色的... ...

图片

说起紧张,其实做家长的比孩子更紧张,相比孩子,家长更清楚学业生涯对人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而孩子的紧张更多是基于学业、对未来的未知,而压力多来源于身边的同学竞争、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等。
孩子和家长的立场不同,很多时间没法互相理解。
当孩子紧张得睡不着的时候,家长看见的往往是“临近高考了,你怎么还在玩手机”,“怎么一点都不求上进?”
这时候,矛盾冲突就很容易爆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