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用桂枝汤的辨证思维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5-26 发布于黑龙江

              —— 弟子  谢恩  整理    李鹏  校对

桂枝汤是六经辨证领头之方,纯桂枝汤的体质年轻人较多,因为年轻人太阳病携带时间很短,因为他年轻。年龄大的人,他携带日久,常年不发烧,经表长期不解,郁热在太阳,郁热也传到阳明,也传给少阳。

为什么传给阳明、少阳,因为太阳腑的本能达不到,它不能保护卫外,太阳虚邪不解,久病阳明也化热,少阳也化热,它不是正伤寒传经之热。

这是虚风携带日久,往往长期怕冷,怕冷则必有表证,明烧看不到,暗烧在里,它也耗阳明的津气,阳明津气被耗,阳明也耗少阳的津气,这时候会常常感到口干口燥,口干口燥但是不想喝水,这叫郁热。真正的伤寒传经阳明经脉大,经气化热,必然大渴大饮,身不怕冷,需用大剂量的白虎汤,郁热长期怕冷,是桂枝汤的兼证。

桂枝汤兼证第一

用桂枝汤时首先要想到,阳明可有郁热?少阳可有郁热?阳明经有郁热可加上葛根,可加上少量的石膏知母。同道的看看,太阳篇第三证大青龙汤证出现,大青龙汤是麻黄汤组成,仲景用上了石膏。大青龙有石膏证,石膏解肌肉酸痛,桂枝汤也有肌肉酸痛,不用石膏哪能解掉太阳风肌热,伤寒有肌热,太阳风也有肌热。《金匮》“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本人临床治疗尿酸高、腱鞘炎、痛风病,用白虎桂枝汤加大黄汤效如桴鼓。

桂枝汤兼证第二

如果桂枝证出现兼有夜半、早晨口苦者,那是郁热日久少阳经起热,加上柴胡黄芩,兼有大烦者加上栀子,食管反流者加上黄连。这种郁热如果长期不解,一年两年十年,就会形成胆结石,胆结石就是这样形成的。

桂枝汤兼证第三

如果外边怕风,胸肋撑张,腹部胀满,屁放不出来,大便不爽,时好时坏,可加小承气汤。

上面三证是以太阳病桂枝证为主证的临床加减使用,我们医生在临床用上桂枝汤,就应该想想病人可有其他兼证,这样临床用上就能得心应手,就不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这就叫脏腑的六经辨证。不是方不治病,不是药不治病,是医生临床的思维不明,你光想到桂枝汤,就不知道它经有热。这就叫桂枝汤统领六经,这就是所谓的:

六经大道去找病,不要脱纲把病寻;

病跟经走先定位,方跟病走去寻经。

病是治好的,不是补好的

曾记得在90年代初,那时候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那是甲肝乙肝流行的年代,那时候西医的治疗水平也很有限,见到此病就只知道给病人挂白蛋白、血浆蛋白之类的东西,结果死了很多人。

有一个病人告诉我,在同病房里的十几个病友都挂死了,死之前都是鼻子出血、牙龈出血、便血、尿血、内脏出血,看到他们挂血浆蛋白都挂死了,我想这情况不对,于是我不敢在医院待了,就偷偷跑出来,我是进院晚出院早,后来找了中医治疗,捡回了一条命,多活了20年。

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知道人的病不是补好的,是治好的。医生只要调理病人有了口味,能吃好饭,病就能自愈,什么药都不如饭。

在当今社会上又出现了什么营养学家、心理医生,我看这都是不靠谱的。病人的病要是能补好,那就不需要医生了。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人有几个没有吃过保健品?有哪个吃好的呢?要是补品真能治病的话,那么那些有钱的老板肯定健康长寿了,那历代的帝王也能为所欲为了。

事实不是这样的,历代的帝王高寿的能有几个,只有乾隆康熙懂得养生,最后保寿延年。事实上恰恰是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死得比一般的人要早,我们医生应该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在当今有钱有权的老板很多,他们的结果又如何。有钱不一定有命,没有钱不一定没有命。大医院不一定能治好病,土郎中不一定治不好病。

很多精神病患者那都是内热引起的,那是病,医生治不好病,就说是心理问题,把病人绑起来,吃镇定药,吃得病人整天昏昏沉沉的,病情越来越重。

心理情志对人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一个诱因,精神病患者平素体内郁热过大,没有及时治疗,在遇到一些事情的刺激下就会发狂。如果能配合中医正确的治疗,再加上适当的心理引导,精神病患者就不会被家人孤立,被人们隔离,被社会遗弃了。

还有一些有钱的人身体出问题了,求医无门,最后就信了佛,想在佛教里通过抵消因果来让自己好过些。这些人不是真的佛教徒,他们信佛是希望有所回报的。这些伪佛教徒最后该死的还是死了,只是死得时候心里的想法变了,对死亡没有那么恐惧,心理上有了一个精神依靠。

我们临床医生要知道,人感到乏力不是外感就是内实,何为外感?就是长期体质虚淌不出汗,口味不开,饥不欲食,食难用饱。世医都只知道用补药,病人也总是认为自己身体虚,结果越补越坏。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患者,30多岁,枯瘦如柴,闻饭不香,闻油就够,厌油厌食,全身乏力,怎么查都查不到病,什么指标都正常。到处求医,什么四君子、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等等都吃过了。

瞧了几年越来越瘦,患者越吃越没有口味,越吃越乏力,吃得头昏脑涨,天天肚子胀,难受。我一搭脉,双脉细弦。这是外感携带日久,入里化热,营养运输不上来了。我当时用了柴胡桂枝各半汤加上白虎汤小承气,吃了三剂药,患者就能吃饭了,感觉身上有力气了。

前人拿药找病,后人还是拿药找病,中西医都是这样,光研究药,就没有研究脏腑的虚实寒热。病不是补好的,补药要是能把病人补好,那就不是医道了,也就不需要六经辨证了。病是治好的,不是补好的,只有辨清寒热表里,才能真正地把病治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